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清逸山水畫欣賞

李清逸山水畫欣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0:04:56

李方玉:雨洗娟娟淨 風吹細細香

霍曉蕙

李清逸山水畫欣賞(繪談李方玉雨洗娟娟淨)1

雨洗娟娟淨 風吹細細香

春夏秋三季,李方玉先生一直宅居在濟南南山的“竹屋”住所。畫室的牆壁上,有他手書的對聯“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這是借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句子來警醒自己和來客,時光匆匆要珍惜。

除了筆墨紙硯,寬大的畫案前端,還有一字兒排開的數棵竹子盆栽。李方玉先生說,每日寫字畫畫時,有這些靈動的“小友”相伴,心裡清淨歡喜。興之所至,他會為“小友”們造像。他出版的畫集裡,就有不少這樣即興的寫生,把人與植物的和諧靜好凝于紙端,詩畫有趣,歲月有情。

李清逸山水畫欣賞(繪談李方玉雨洗娟娟淨)2

在“竹屋”進行創作

造化萬千,李方玉先生與竹結緣尤深,竹之風姿神韻、意趣品格,讓他日間揮寫夜間思,嗒然遺其身。畫竹于他不單是創作,更是一種内心寫照,是感性和理性的雙重選擇。李方玉先生的老家是河南範縣,鄭闆橋曾在此地為官五年,留下傳說若幹,他從小就聽過闆橋畫竹,這是“引子”;到山東省博物館工作後,他鑒賞了很多館藏竹畫精品,大受震撼,心慕手追,由一個畫人物的畫家,轉而以花鳥畫尤其是竹畫為主要創作方向,這是“起筆”;在中國美術學院學習時,他走遍江南竹林,獨坐幽篁裡,觀竹寫竹,這是“行筆”;他把居所命名為“竹屋”,為自己的女兒取名“竹子”,以種竹、師竹、琢竹為樂事,思竹念竹,寫竹畫竹,這是“勾勒”和“傳神”;數十年來,他開拓出風雨竹、霧竹、風雪竹、露竹、枯竹、竹林等竹畫新境,這是精進與“創新”。

李清逸山水畫欣賞(繪談李方玉雨洗娟娟淨)3

文人狀物,總關乎情。曆代文人詠竹、寫竹,從理念上來講,是以竹喻人。竹子的瘦硬堅挺、虛心有節等種種優點,都是中國人尤其是文人景仰的精神與美德。李方玉常引古人詠竹詩入畫。如“詩聖”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綠竹半含箨,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其中“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一句尤其清雅,他多次以此為題作畫。

新創作的這幅詩意畫,以幾根粗毛竹布局畫面,它們屹立于坡崖,有粗細之分,有前後、左右之别,淡墨渲染後,層次越發分明,有空間感;竹間有山泉流出,梢頭有山雀飛鳴,畫面有動有靜,虛實相映,詩意盎然。整幅作品構圖造型并不複雜,卻包含了疏密、節奏、力度等藝術技法及各種形式因素,灑脫隽秀,寫出了生命之美。

李清逸山水畫欣賞(繪談李方玉雨洗娟娟淨)4

李方玉先生說,古人多畫細瘦之竹,自己則常畫粗毛竹,最初這是受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盧坤峰先生的影響。粗毛竹給人以勁健的直觀感受,更有力量,也更有象征意義。另外,曆代竹畫精品中,大多隻描繪竹枝,很少有表現出竹根的。“我常常畫出竹根,除了形式美的考慮之外,這樣更能體現山崖之竹的遒勁,它們不怕環境惡劣,植根于岩石縫隙裡,有一種頑強剛毅、勇于鬥争的力量。山崖之竹,不是常規意義的文人之竹,古往今來很少有畫家涉獵,師物學古,不能為其所囿,我一直在開拓新的領域。”

竹子,是“書畫同源”的典型物象。古人說,“一生蘭半生竹”,“寫竹還應八法通”,沒有深厚的筆墨修養是難以把竹子畫好的。“畫竹,既要莊重,還要生動,竹畫是否形神具備,直接受書法功底的影響和制約。厚重,應從隸書、篆書筆意中來,生動,須得行草書的神韻……”李方玉先生對“以書入畫”體會尤深,持續在詩書畫領域探索和深耕。因為熱愛,所以執着,情之所至,臻于妙境。

李清逸山水畫欣賞(繪談李方玉雨洗娟娟淨)5

李方玉,1945年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美術館專業畫家,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山東當代花鳥畫院名譽院長。

壹點号繪談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李清逸山水畫欣賞(繪談李方玉雨洗娟娟淨)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