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六月份是個溫暖的日子,随着母親節、父親節的到來,我總想寫下些許的文字,來表達對父母的愛。
父母生活在農村,沒有上過學,自然也不知道母親節、父親節的來曆每當節日到來之際,收到子女的問候和禮物都感到不已,如今父母都遠在天堂,我眼含熱淚抑制不住内心的柔情從心頭湧起……
記得那是小時侯,天天在外面瘋,隻有餓了才知道回家,還沒進家“媽”、“媽”的聲音響徹整個院子,看到了母親忙碌的身影,拿口吃的便又跑了出去;長大了出去上學,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來不及放下書包,就滿屋跑着找母親,也許母親不知道,也許母親知道,找她的時候根本沒有原委,隻為心中的那份安慰;現在有了自己的小家,空閑地時候,依然想起父母。回家探親的日子,看着母親跑裡跑外忙碌的身影,盼望着母親能坐下來和自己唠家常,似乎看着母親心裡便踏實許多。據說回家找母親,是許多人不自覺的習慣,也許家裡隻要有母親便是傳說中的生活幸福,真的是:娘在,家就在。
記憶中的家是大大的院子,院子中間種了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院子的西邊有個3米左右深的紅薯窖,窖旁有棵椿樹,每到年三十的時候,我們姊妹幾個就會抱着椿樹喊“椿樹、椿樹你姓王,你長粗來我長長,你長粗來做材料,我長長來穿衣裳”,喊的時候一定不能說反,否則後果很嚴重,現在想起來很是讓人可笑。喜歡花草的母親每年合适宜的種植一些花草,整個院子便充滿了盎然和生機。尤其是到了指甲花盛開的季節,姐姐們會把五顔六色花兒收集起來,放上白礬搗碎晚上包在指甲上,讓我如今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
家裡的院子裡有三孔土窯洞,十來歲時父母變戲法似的給窯洞壘上一層磚牆的外衣,在那吃了上頓沒下頓,溫飽都不能解決的年代我真佩服父母的本事。忽然有一天,母親召集家庭會議,說要在院子東邊蓋房子,父親和哥姐們面面相觑,第二天就借錢拉來磚瓦、水泥幹了起來,為這事父親和母親愣是兩個月沒講話,不過蓋了新房的院子用母親的話講确實“威風”了些;過了兩年的母親又如法炮制,再次召集家庭會議,宣布要在院子臨街那面建平房。這次全家都不幹了,因為第一次建房的債務還沒還清,父親直接起來決絕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母親依然僅是告知,依然第二天就從公社信用社借來貸款拉來磚瓦、水泥幹了起來,建好的四合院在當年很是“威風”。再後來,母親又争取到貸款,辦起了小賣鋪、裁縫鋪,日子過得紅火起來,全家成為方圓幾十裡的模範家庭。直到現在,當我以為肩頭能挑起責任,擔起命運的時候,依然佩服母親的魄力。
我常年遠離家鄉漂泊在外,離别之際,我不時的感受父母對我的的牽挂,這些年也正是有了父母的愛和牽挂,這些溫暖激勵着我砥砺前行。記得那是我高考的日子,整個狀态非常不好,父母一直用堅定的眼神給我力量,不斷的支持我、鼓勵我,直到我今天做了母親,回想自己走過的路,總認為自己是天下最不易的人,現在才知生我養我的父母心中遠比我痛、遠比我苦。
我的父母過于普通和平凡,卻不斷地升華着生活。不會因為兄弟姐妹太多而忽略其一、也不會因為生活艱難訓斥兒女,刻在我記憶深處的永遠是母親忙碌的匆匆步履,以及竈台邊被爐膛映紅的滄桑臉龐;父親是永遠的不拘言笑、沉默寡言、似乎被生活的重擔壓得無法呼吸。曾經的一名正式的鐵路職工,為了養活七個兒女放棄鐵飯碗、扛起了鋤頭犁耙掙工分。貧寒的家境,父母會為5元錢的學費,奔波在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之間,拆東牆補西牆,讓兄弟姐妹順利完成學業,在父母的身上我體會到了責任和擔當,以及那大寫的“愛”!
父母是一種歲月,不管子女如何平庸、單純,父母在絕無平坦而言的人生征途中,擔負最多痛苦,背負最多壓力,咽下了最多淚水,他們時時以愛、以溫情、以善良、以微笑,鼓勵着我們、激勵着我們!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也許子女無以回報流淌的歲月中父母賜予的一切,但父母之愛永遠是子女取之不竭的精神動力和生活智慧!
如今随着年輪的遞增,縱是歲月改變了容貌,縱是滄海變作了桑田,心中枯守着不變的依然是那份對父母的深深眷戀和愛戴。
感謝父母、感恩父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