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去東西陵遊覽,關注的内容可能多為人物,或曆史故事,對建築的内容看的較少,其實東西陵對了解清代的建築,是很有幫助的,畢竟從清初到清末,每個皇帝都在建陵。“聖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嘛。
雖然都屬于清代建築、清代皇陵,但是不同的時期,有些做法上還是會有區别的,細心對比還是可以看出的(如下二圖)。當然這不在本文的讨論範圍,咱們今兒呢,就看看東西陵裡面的屋頂,來認一認,等以後再去東西陵、故宮或其他地方,也能多個看點嘛。
順治孝陵隆恩殿,康熙朝
同治惠陵隆恩殿,光緒朝
下圖為《中國古建築瓦石營造》中關于古建屋頂的類型配圖,畫框的為東西陵所用到的類型,包括庑殿頂、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盝頂,其中庑殿頂和歇山頂又包括單檐和重檐,硬山頂又包括卷棚硬山頂。本篇主要用圖片的形式,介紹東西陵的庑殿頂與歇山頂。
庑殿頂,又叫五脊殿。整個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共五條脊,将屋頂分為四個屋面,有單檐與重檐之分,重檐庑殿頂的下層檐增加四個屋面,四條角脊,一圈兒圍脊。
單檐庑殿頂示意圖,引自《中國古建築瓦石營造》
重檐庑殿頂,東西陵隻有一個地方用到了,那就是孝莊文皇後的昭西陵隆恩殿。
昭西陵最初是由故宮遷過來的。孝莊文皇後去世後,康熙皇帝将慈甯宮東五間大殿,遷到了東陵大紅門外,建立暫安奉殿,直到雍正時改建為昭西陵。可能因為這個緣故,昭西陵的隆恩殿與衆不同,為重檐庑殿頂。
可惜的是,清亡後東陵地區遭受到嚴重破壞,昭西陵因為在清東陵的大紅門風水牆外,破壞尤甚,建國後隆恩殿已殘損大半,岌岌可危,60年代對其進行了落架保護,隻存遺址。重檐庑殿頂的隆恩殿,隻能在老照片中一觀了。
昭西陵全景舊影,引自劉敦桢《易縣清西陵》
1939年昭西陵隆恩殿舊影,來自日本華北交通寫真
落架前的昭西陵隆恩殿,于善浦老師提供
現在的昭西陵隆恩殿遺址
單檐庑殿頂,主要有以下建築:
其中,東陵的大紅門的屋頂早年被毀,僅存墩台,後于1979年,仿照西陵大紅門修複,但因為當時的材料短缺,沒用木料,用的水泥構件,所以東陵大紅門屋頂,現在不是木構,是水泥構。去東西陵遊覽時,可以仔細觀察一下。
西陵石牌坊
慕陵石牌坊
東陵石牌坊屋頂
東陵石牌坊側面
昌陵龍鳳門全景
慕陵龍鳳門影壁及頂部
1939年東陵大紅門,屋頂已毀。來自日本華北交通寫真
東陵大紅門
東陵大紅門水泥椽飛、角梁
西陵大紅門
西陵大紅門木質椽飛與角梁
歇山頂,又叫九脊殿。整個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戗脊共九條脊,将屋頂分為四個屋面,兩山有山花與博脊。分單檐與重檐,重檐歇山頂的下層檐同重檐庑殿頂,增加了四個屋面,四條角脊,一圈兒圍脊。
重檐歇山頂示意圖,引自《中國古建築瓦石營造》
重檐歇山頂,主要為以下建築:
裕陵明樓正面
泰陵明樓側面
昭西陵明樓
菩陀峪定東陵明樓
泰陵隆恩殿正面
普祥峪定東陵隆恩殿背面
景陵隆恩殿山花
惠陵神道碑亭
孝陵神功聖德碑亭
孝陵省牲亭
惠陵省牲亭(神廚庫外拍攝)
單檐歇山頂,東西陵應用的比較多,主要有以下建築:
菩陀峪定東陵隆恩門
景陵皇貴妃園寝宮門
昭西陵琉璃花門
裕陵妃園寝享殿及園寝門
昌西陵隆恩殿正面
昌西陵隆恩殿山面
慕陵隆恩殿背面
慕陵隆恩殿山面
泰陵西配殿及焚帛爐
菩陀峪定東陵東配殿
景陵皇貴妃園寝東配殿
崇陵西焚帛爐
菩陀峪定東陵西焚帛爐側面
裕陵妃園寝東焚帛爐側面
景陵皇貴妃園寝,悫惠皇貴妃方城、明樓
景陵皇貴妃園寝,惇怡皇貴妃明樓、寶頂
孝東陵神廚庫大門
東陵具服殿大門
東陵具服殿正殿,冷冰彬提供
以上就是清東西陵用到庑殿頂與歇山頂的建築,印象中似乎就是這麼多,如果有漏掉的建築下次再補充……以後去東西陵、故宮等古建築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所看到建築的屋頂形式,這樣能多一樣小看點~
關于硬山頂、懸山頂與盝頂的建築,咱們下期繼續~
文中圖片除标明出處外,均為本人拍攝。
往期回顧:小滿帶您雲遊惠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