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志》,出自《酉陽雜俎》。「忠志」即忠實記錄之意,本篇主要記錄了唐朝皇帝的奇聞異事。
在《忠志》一文裡,作者一共記述了唐高祖、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肅宗、代宗等九位君主的趣事。比如,“高祖破毋端兒”、“白鵲構巢”、“壽安公主”、“代宗時楚州獻定國寶”等等。
本文選取《忠志》經典名言10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飨讀者。
高祖少神勇。隋末,嘗以十二人破草賊号毋端兒數萬。又龍門戰,盡一房箭,中八十人。
唐高祖李淵年輕時非常勇猛。
隋末,曾帶領十二人打敗了以山賊毋端兒為首的數萬衆。
他還在龍門之戰中,射光了一整袋箭,射中了八十個人。
【點評】“高祖”即唐高祖李淵,隋朝末年任太原留守。後逼隋恭帝楊侑禅位,建立唐朝。“毋端兒”是隋末盜賊,曾率領數萬之衆進攻李淵防守的龍門,被後者射死。
太宗虬須,嘗戲張弓挂矢,好用四羽大笴,長常箭一扶,射洞門阖。
太宗長着一臉卷曲的胡須,
曾戲耍着用胡須拉弓搭箭,
而且,他喜歡用四羽大箭,
這種箭要比普通箭長四寸,
可輕易射穿城門用的門闆。
【點評】“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高祖李淵的次子。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奪得太子之位,不久即皇帝位。“扶”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指寬度是一寸,四指寬度為一扶。
上嘗觀漁于西宮,見魚躍焉,問其故。漁者曰:“此當乳也。”于是中網而止。
唐太宗曾經在西宮觀賞漁夫捕魚,
當看到魚兒躍出水面,遂問緣故。
漁夫說:“這是因為魚兒正在産子。”
太宗于是就下令收網,取消捕魚。
【點評】“上”即唐太宗李世民。“西宮”即弘義宮,是唐高祖賞賜給李世民的宅邸。
貞觀中,忽有白鵲構巢于寝殿前槐樹上,其巢合歡如腰鼓。
唐太宗貞觀年間,忽有白喜鵲在寝殿前的槐樹上搭窩,
巢穴由上下兩個半圓形連結在一起,就像腰鼓的形狀。
【點評】唐太宗寝宮外面的槐樹上,有白喜鵲搭了一個腰鼓狀的窩。侍臣以為是祥瑞,紛紛叩拜祝賀。然而,太宗認為真正的祥瑞是得到賢人,這沒有什麼好祝賀的,還命人将白喜鵲放生到野外。
高宗初扶床,将戲弄筆,左右試置紙于前,乃亂畫滿紙,角邊畫處,成草書“敕”字。
高宗剛會走路時,想要玩筆。
侍從就在他面前放上一張紙,
高宗滿紙亂筆塗鴉,紙的邊角之處,
那筆畫看起來就像是草書的“敕”字。
【點評】“高宗”即唐高宗李治,太宗的第九個兒子。唐太宗看到自己剛會走步的兒子,寫了一個頗似“敕”字的草書,感到驚訝,便讓人把紙燒掉,不許外傳。
有二大雕,上仰望之,有放挫啼曰:“臣能取之。”乃懸死鼠于鸢足,聯其目,放而釣焉,二雕果擊于鸢盤。
有兩隻大雕在空中盤旋飛翔,中宗擡頭仰望,
吐蕃人放挫啼說:“微臣我能獵取這兩隻雕。”
于是在紙鸢上系上死老鼠,
并且和捕鳥的網聯在一起.
然後把紙鸢放上去,就像要釣魚一樣,
兩隻大雕果然在鸢盤上相互争奪死鼠。
【點評】“上”即唐中宗李顯,是高宗與武則天的兒子。「有放挫」是吐蕃人,他獻的“二雕争鼠”之計,受到了唐中宗的稱贊。
代宗即位日,慶雲見,黃氣抱日。初,楚州獻國寶一十二,乃诏上監國。
代宗登基這天,天上出現五色祥雲,一道黃氣直沖太陽。
起初,楚州獻上十二件國寶,于是肅宗便下令代宗監國。
【點評】這十二件國寶分别是:玄黃、玉雞、谷璧、西王母白環、碧色寶、如意寶珠、紅靺鞨、琅玕珠、玉玦、玉印、皇後采桑鈎,最後一件是雷公石斧。
二曰玉雞,毛文悉備,白玉也,王者以孝理天下則見。
第二件寶物名叫玉雞,
羽毛齊備,是塊白玉,
帝王如果以孝治天下,
這件寶物就會現于世。
【點評】唐人為避唐高宗李治之諱,以“理”代替“治”。
三曰谷璧,白玉也,如粟粒,無雕镌之迹,王者得之,五谷豐熟。
第三件寶物名叫谷璧,
也是白玉,白如谷粒,
上面沒有雕刻的痕迹。
帝王若得到它,
就會五谷豐登。
【點評】“谷璧”是古代子爵諸侯手裡所執的玉,顔色潔白如米粒。
十一曰皇後采桑鈎,細如箸,屈其末。
第十一件寶物名叫皇後采桑鈎,
像筷子那樣粗細,末尾處彎曲。
【點評】古人重視農業生産,每年仲春亥日,帝王親耕,而皇後采桑,以垂範天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