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期間,馬老師帶我玩了很多地方,他說就算“上海深度遊”吧。
寶山在上海的東北方向,隔江就是崇明島了,我們開車一路向北,馬老師給我介紹寶山的情況,說他年輕時也在這裡工作過,是開卡車運輸建築材料,他20歲就開車,現在74歲了,還在開車,應該是駕齡最長的上海人之一了。
馬老師說最知名的是寶鋼,但是“寶山”沒有山啊!
1、聞道園看“古宅”馬老師帶我去寶山遊玩,第一站是叫“聞道園”的地方,是一個很大的園子,裡面有一些徽派建築,很氣派。
這些建築雖然是老房子、老建築,但卻是拆遷來的,原來是安徽的大戶人家,不知道什麼原因不要了,就整體搬遷到了這裡,又是按原來的樣子複建。
這些房子都是清末期的、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曆史,建築格局很大,用料也很講究,堪稱民居中的精品。
如果現在評估,都是文保單位了,可能是拆遷得早,沒有什麼影響。
可能是疫情還是别的原因,就兩三個房子可看,其他不開,顯得孤單和名不副實。
特别是20元的門票(半票)似乎有些不值,畢竟是舶來品,不是原來滋味的東西了。
其實就建築而言,離開原有土壤,就是一座标本而已,沒有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依附了……
2、羅店古鎮看古街
馬老師帶我去上海寶山遊玩,第二站是羅店古鎮。
這個古鎮不大,但是卻有運河古鎮的特色,一條臨河的街巷,自建鎮以來就是商業運作的模式,臨河的一邊可以靠近裝卸貨物,而臨街的一面就可以開店出售了。
據說這裡已經有600多年曆史,是明代一位姓羅的商販到此最先開店,後來就形成集市,一度是上海北郊的四大名鎮之一。
這裡有幾座古橋還是不錯的,小巧而精緻,其他的古迹不多。
古鎮的商鋪都是經過維修的,仔細看有古建的痕迹,但是外表的塗抹與翻新似乎是一天完成的,完全沒有錯落的時代感。
曆史的空間沒有了,其實這也是很多古鎮的維修做法與命運,一刀切的維修,沒有了個性,失去了活力。
古鎮人不多,很多店鋪甚至不開,但與純粹的旅遊古鎮不同,這裡還保持着很多傳統的商店與門市。
而餐飲的價格也不高,似乎雖然也被旅遊帶動着,但又不失傳統商業模式的牽扯,這一點到有些煙火氣的味道,10元一大碗的素面。
3、吳淞口看長江、黃浦江,曾經的戰略要塞
馬老師帶我來的最後一站是吳淞口炮台遺址。
吳淞口在近代史上是一處傷痛,這裡曾在1842年抗擊英軍的侵略。
最沒有想到的是這裡不僅不要門票,停車也不收費,沒有身份證登記一下就可以,在當下是相對寬松和具有人情味道的景點。
這個公園很大,要走很遠的路,但是景點不多,特别是靠近水邊的一面又都被攔截住維修濕地,貝殼館又不開,可看的東西也不多。
但這裡又是非常重要之地,它是長江與黃浦江交彙的入海口,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在這裡算是走完了路途,歸入了大海。
而吳淞口炮台又是長江門戶的守護地,了解近代史的人都會知道這裡發生過什麼,所以從地理、到曆史,再到人文,這裡都是應該來看看的地方。
似乎沒有看到什麼,但在内心卻看到了很多的東西。
有的時候我們各地走走,并不指望非要看到什麼,而是能激起内心的漣漪,能引起我們内心的獨立思索,也能讓我們的生活有一種期盼與割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