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素書擇機而動

素書擇機而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2 20:12:00

原文:“富在迎來,貧在棄時。”

“富在迎來,貧在棄時。”這句話從表面看,講的是富裕和貧窮的原因,所以有人以為,這句話是教人隻要勤儉節約、不違農時,就能擺脫貧窮,發家緻富。相反,如果不懂勤儉節約,違誤四季農時,就會貧窮。

以上理解和認識,與《素書》的主旨思想和治國興邦的理念相去甚遠。

照此說來,那麼“富在迎來,貧在棄時”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呢?筆者認為,“富在迎來,貧在棄時”是一句用詞隐晦、喻義深刻的影射句。

那麼它所影射的又是什麼呢?

素書擇機而動(素書機不可失)1

根據分析,它在這裡所影射的是“機會”。所謂的“迎來”,就是抓住,抓住難得一遇的大好機會;而“棄時”,則是将大好的時機喪失掉。其中的“富”和“貧”是成功和失敗。

“富在迎來,貧在失時”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誰能抓住機會,誰就能獲得成功;誰喪失了時機,誰就會失敗。

兵家最注重機會,即所謂“戰機”。孫子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孫子兵法·軍形篇》)意思是,從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會被敵人戰勝,然後再捕捉時機戰勝敵人。孫子的這個“後發制人”

作戰思想具有什麼樣的優勢呢?這個優勢就在于通過疲憊、傲慢、麻痹敵人,把敵人的優勢轉化為劣勢,從中捕捉有利戰機,突然發起攻擊,達到一擊制勝的作戰效果。

機會人人都有,但真正能夠把握住機會,成就一番事業者卻鳳毛麟角。

好的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丢失掉的機會是不可能重現的。正如俗話說的:“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

383 年七月,前秦皇帝苻堅決定出兵進攻東晉,集中了全國的馬步軍九十餘萬,任命他的弟弟苻融為征南大将軍,率領二十五萬騎步兵為前鋒。

九月,苻堅率領的主力軍攻下東晉的項城(今河南項城市),而苻融的先鋒部隊,經過一個多月的行軍,已經到達了淮河北岸的颍口(今安徽颍上縣正陽鎮),并且向淝水西岸的重鎮壽陽(今安徽壽縣),展開進攻。

前秦軍大舉進攻的消息傳到建康,晉孝武帝和許多文武官員非常恐慌。

不過,鑒于西晉由于不抵抗而亡國的教訓,在宰相謝安的主持下,東晉政府決定發兵抵抗前秦的進攻。

謝安是一位有豐富政治經驗的政治家,在大軍壓境的危難時刻,他沉着冷靜,挺身而出,選派具有軍事才能的自己弟弟謝石為征讨大都督;任命晉軍将領謝玄為先鋒都督,率領八萬精銳的“北府兵”迎擊秦軍;命令晉将胡彬率領五千水軍增援壽陽。

雖然謝安作了周密部署,但憑借九萬晉軍,抵禦九十萬秦軍,無異于以卵擊石。

如何才能以小擊大,以弱勝強呢?關鍵就看能否抓住有利戰機,掌握主動、出奇制勝,達到克敵制勝的戰略目的。

秦軍由于出師順利,狂妄自大的苻堅喜不自勝,認為攻占晉國指日可待。

當獲知晉軍糧草短缺、軍心不穩的虛假情報後,命令主力部隊随後跟進,而自己親率八千輕騎兵,不分晝夜趕往壽陽,妄圖活捉謝石,一舉滅亡東晉。

謝石原以為秦軍主力已到壽陽,本想采取守勢,疲勞秦軍。當得知苻堅僅率八千軍,其餘大部人馬仍在途中的消息後,認為這是一個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秦軍的最好時機。

為了掃除前進障礙,挫傷秦軍銳氣,謝石命晉軍勇将劉牢之,率五千骁勇善戰的“北府兵”,襲擊駐紮在洛澗的梁成部。

劉牢之率五千精兵涉過淝水,然後像猛虎下山一樣,沖破了秦軍前沿陣地,呐喊着殺進了敵軍大營。秦軍尚未弄明原因,許多人就被晉軍殺死。秦将梁成從夢中醒來,正想組織抵抗,被晉将劉牢之刺殺于馬下。

秦軍失去主将,更加無心抵抗,紛紛向後逃竄。晉軍乘勝追擊,在淮河邊上,秦軍在走投無路之際,紛紛跳進淮水裡逃命,許多人被淹死在水裡。經過一夜激戰,秦軍死傷一萬五千餘人,洛澗被收複,秦軍在淮河的封鎖線被突破。

在此之後,秦晉兩軍實力懸殊雖未發生大的變化,但雙方士氣已經發生了逆轉。

為了徹底扭轉戰局,一舉擊潰秦軍,謝玄主動要求與秦軍決戰,并派人讓苻堅将陣地向後移動,騰出一塊空地來作為戰場。

這正是苻堅所希望的,他不但對晉軍提出的後撤建議概然應允,而且打起了在晉軍渡到淝水中間時,采取突然襲擊,殲滅晉軍于淝水的如意算盤。

又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決戰時刻,當苻堅下令全軍後退,以便騰出戰場讓晉軍渡河決戰時,隐藏在秦軍中故裝被俘的晉軍将領朱序突然喊叫起來:“秦軍敗啦!秦軍敗啦!”秦軍士卒大都是“抓壯丁”來的,根本就不願打仗,此時聽到“秦軍敗啦!”的喊叫聲後,連忙乘機向後奔逃,整個秦軍迅速潰散。此時,謝玄率領八千騎兵跳進淝水,後面大隊晉軍緊緊跟進,奮勇過河,排山倒海般沖向對岸。苻堅見勢不妙,連忙叫苻融命令秦軍停止後撤,掉轉身來迎擊晉軍。可是,正在潰退的秦軍,就像決了堤的洪水,根本無法阻擋。

謝玄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指揮晉軍在後面緊追不舍。此時,驕橫狂妄的苻堅見秦軍大敗,吓得魂飛魄散,慌忙逃命。到達淮北收拾殘部,才聚集一千多人。

淝水之戰,晉軍九萬對陣秦軍九十萬,而戰役結果是晉勝秦敗。其中主要原因是晉軍抓住了有利戰機,不斷擴大戰役效果所産生的。

機會有兩種:

一是發現戰機,抓住不放,使來之不易、稍縱即逝的機會為我所用。例如謝石指揮的洛澗之戰,就是發現并抓住了秦軍動作遲緩,行軍緩慢,前方兵力不足的機會,出其不意,快速出擊而取得了洛澗大捷。

二是尋找機會,制造戰機,通過謀略,把不能變為可能,把不利變為有利。

如謝玄指揮的淝水之戰,晉軍就是利用苻堅狂妄自大的特點和急于求勝的心理,以擴大作戰場地進行決戰為由,促成秦軍戰時後撤。當秦軍後撤時,晉軍抓住這一千載難遇之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出擊,導緻秦軍大亂,四散奔逃,潰不成軍,随後緊追猛打,不斷擴大戰果,最終取得了淝水戰役的勝利,又一次創造了曆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

機會是難得一遇的,但是要真正把握住機會,還必須具備兩個要件:一是要有認識機會的感知能力,機會來臨時,往往是悄無聲息的,能夠抓住機會的人應當是敏感快捷,果敢決斷的人。這就是“迎來”。

二是要有抓住不放、锲而不舍的精神,抓住機會并不等于機會就會給你帶來好運,還必須有能力,對機會進行掌握和運作,讓機會轉化為運氣。這就是不要“棄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