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4月16日
神舟十三号飛船順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務
返回地球
跟随航天員一同返航的
還有12000顆種子
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
這些種子有啥變化?
“太空種子”茁壯成長
在内蒙古,工作人員正在培育“太空種子”
這些種子搭乘神舟十三号
在太空環境誘變後回到地球
工作人員圍繞野大麥、紫羊茅等草種
開展育種試驗
将選出具有優良性狀的變異植株
用于生态修複和城市景觀建設
為什麼要進行太空育種?
太空育種即航天育種,也被稱作空間誘變育種,是将作物種子或誘變材料送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誘變作用,使其産生變異,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種的育種新技術,這也是航天技術與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的産物。
送種子上太空的航天育種思路源于電離輻射育種,其技術原理是利用γ射線、X射線或其他輻射源誘發植物種子的生物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再通過人工選擇性培育,按照人類的需求篩選出優良品種。
與傳統育種技術相比,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内提高農産品的品質,創造出許多新品種,在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顆“太空種子”是如何煉成的?
航天工程系統複雜程度高、技術跨度大
荷載容量彌足珍貴
那麼,什麼樣的種子才能獲得
太空之旅的入場券?
落地之後到成功育種
又需要經曆哪些闖關考驗呢?
↓↓
具備這兩個條件才可以開啟太空之旅
被選中的種子一般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遺傳性穩定,二是綜合性狀好。能夠獲得太空之旅資格的種子可謂是“天選之種”。
隻有0.05%—0.5%的概率成為種子中的“幸運兒”
據統計,一般種子在太空中的突變率僅為0.05%—0.5%,沒有變化的種子有很多,隻有被宇宙粒子擊中的“幸運兒”才會在返回地面後被挑選出來。
同時,由于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并非所有的種子都往好的方向突變,因此,隻有符合要求的種子才能留下來。
多重考驗 權威審定=真正合格的太空種子
挑選出的種子要進行多代篩選培育,同時還要經過風、蟲、旱的考驗,隻有通過這些嚴苛的試驗并得到權威部門審定的種子才是真正合格的太空種子。
從遨遊太空到地面培育、從品種篩選到品質驗證,整個過程耗時4~6年。
我們吃的蔬菜瓜果
很多是“太空種子”後代
從1987年我國首次把植物種子送上太空迄今,30多次返回式搭載共培育出了超過200個通過審定的新品種,種植總面積超過240萬公頃。
目前,我國在育成品種數量和推廣應用範圍處于世界第一位,創造經濟效益2000億元以上。除了經濟效益,航天育種也是新種質資源的有力補充。
通過航天育種技術,有的農作物生長周期縮短了;有的增加了作物抗病性;有的增加了産量;有的植株高矮及果實的顔色大小發生了變化。
比如太空香蕉“航蕉一号”的培育,産量接近翻倍的同時,讓香蕉的生長周期時間從13個月縮短到了9個多月。此外,還有維生素C含量提升1.8倍的辣椒,産量提高三成的西紅柿等。
航天技術的突破也在逐漸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少航天育種的成熟品種早已不是試驗田裡的觀賞品,已經走進城市、端上了人們的餐桌,在你吃過的大米、小麥、青椒、油菜中說不定就有太空種子的後代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