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山西各縣級市人口

山西各縣級市人口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12:24:26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内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運城市來說,人口超500萬,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得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曆史上,運城市誕生了春秋商人猗頓、三國名将關羽、初唐詩人王勃、中唐文人柳宗元、史學大家司馬光、戲曲名家關漢卿等文武俊秀,聞喜裴氏家族曾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将軍。形成了關公文化、根祖文化、鹽文化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

山西各縣級市人口(山西省一個市人口超500萬)1

首先,運城市為山西省地級市。在地理位置上,運城市位于山西省南端,與陝西、河南兩省隔黃河而相望,北與臨汾市毗連,東與晉城接壤。介于東經110°15'—112°04',北緯34°35'—35°49'之間,東西長201.87千米,南北寬127.47千米,總面積13968平方千米,占山西省總面積的9%,其中平原面積8136平方千米,占總面積58.2%。就運城市的曆史來說,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夏的都城均在運城。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晉獻公八年(前669年),晉國定都于绛(今绛縣)。戰國初期,魏趙韓三家分晉後,今山西省運城市一帶成為魏國的疆域。

山西各縣級市人口(山西省一個市人口超500萬)2

在戰國時期,魏國都城在安邑,也即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一帶。到了戰國後期,秦國占據安邑,該地區成為秦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秦朝設36郡,運城屬河東郡,治所安邑。據《後漢書·郡國志第十九·郡國一》記載,河東郡領20縣:安邑、聞喜、猗氏、大陽、河北、蒲坂、汾陰、皮氏、绛邑、臨汾、襄陵、楊縣、平陽、永安、北屈、蒲子、端氏、獲澤、東垣、解縣。三國這一曆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運城市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其中,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對于關羽這位名将,和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并稱為蜀漢五虎上将,也即為蜀漢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

山西各縣級市人口(山西省一個市人口超500萬)3

北魏時期,在該地區設立唐州,治所白馬城(今臨汾堯都區)。南北朝時期,今運城市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唐朝建立後,該地區屬河東道,河東道轄山西全境及河北部分地區,治所河中府(今永濟)。北宋時期,今運城市一帶屬河東路,河東路轄山西大部、河北及河南部分地區,至金朝未變。由此,正是因為長期隸屬于河東郡、河東道、河東路等建制,所以今運城市一帶古稱“河東”。至于運城這一地名,則因為“鹽運之城”而得名。元朝時期,山西與山東、河北,并稱為元朝“腹地”。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今運城市一帶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清朝取代明朝後,該地區屬山西省平陽府。明清時期,平陽府治所平陽(今臨汾堯都區)。

山西各縣級市人口(山西省一個市人口超500萬)4

最後,到了1914年,運城縣、臨汾縣、石樓縣、靈石縣、交口縣同屬河東道。1939年4月,設立運城,轄安邑、襄陵、汾城、萬泉、榮河、臨晉、猗氏、曲沃、翼城、解縣、虞鄉等20縣。1970年,晉南地區撤銷,原先的地區分為運城、臨汾兩個地區。2000年6月,撤銷運城地區,設立地級運城市,隸屬于山西省。截至2018年底,運城市總面積14106平方千米,轄1區10縣2市:鹽湖區、臨猗縣、萬榮縣、聞喜縣、稷山縣、新绛縣、绛縣、垣曲縣、夏縣、平陸縣、芮城縣、永濟市、河津市。該地級市的人口約為537萬人。對于運城市,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