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亡,有一個事件不得不提,那就是安史之亂,而安史之亂的源頭并不是安祿山真早謀反,而是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這位大唐宰相活生生把安祿山逼反的。安祿山看不慣楊國忠,趁他進京朝見李隆基的時候,楊國忠曾趁機索取巨賄,安祿山毫不給他的面子,一分都沒給。兩個人積怨已久,楊國忠把安祿山在長安的府邸包圍,殺死了留守的所有人,連老人和孩子都沒放過,這徹底激怒了安祿山,安祿山沒有退路,不謀反就隻有死路一條。
事情要從李隆基重用楊國忠開始,這位楊玉環的堂兄,沒有任何能力,除了貪污腐化就是結黨營私。任何政權的堕落,都是從腐化開始的,楊國忠就是個例子,他遠沒有李林甫“口蜜腹劍”的本事,但是仰仗着李隆基的寵信,為所欲為無法無天。為了構陷安祿山,楊國忠經常在李隆基面前打安祿山小報告,說安祿山圖謀不軌,李隆基并不相信楊國忠所說的話,但假話說的多了,難免有一天李隆基就相信了,安祿山不想冒險,這也是楊國忠逼反安祿山的一步棋,他别的本事沒有,但誣陷他人索賄、制造冤案卻是花樣百出。
安祿山謀反是楊國忠計劃之内的事,但是安祿山的叛軍一路上勢如破竹,竟然攻破了長安,卻是楊國忠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的事情。實際上,楊國忠的敗局是他自己一手造就的,本來大唐不缺名将,但是在楊國忠這個宰相的遙控指揮,和宦官擔任的監軍離心離德下,大将高仙芝、封常青被殺,老将哥舒翰被俘,潼關哥被叛軍攻破的那一刻,李隆基選擇了逃亡。他的反應不算慢,盡管安祿山名義上說的是清君側,鏟除楊國忠,但是現在他掌控生殺大權,一旦到了長安,恐怕就要做皇帝,那麼第一件事就是殺了李隆基立威。
李隆基走到馬嵬坡的時候,部隊不繼續前進了,他手下的大将李多祚表示:這一切的罪孽都是楊國忠幹的,如今必須殺了楊國忠,否則的話士兵們就要造反!李隆基無奈,由他們去吧,楊國忠被砍掉了腦袋,接下來大家還不解氣,他們要求李隆基處死楊玉環。李隆基有些猶豫了,這時候他身邊的高力士看出情況緊急,于是大聲說:“陛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說完用一尺白绫令楊玉環香消玉殒,實際上楊玉環無罪,罪在被權力吞噬的人。
李隆基的部隊繼續前進了,到了成都才算是安穩下來,可不久消息傳來,太子李亨繼位,把李隆基尊為太上皇,相當于幹了以前李世民做過的事。李隆基很落寞,他失去了一切,自己最愛女人也被自己殺死,孤家寡人這個詞對自己來說很恰如其分,身邊除了個高力士,就沒有一個可以說話的人。不過李亨也很無奈,他成了皇帝也是曆史上的唐肅宗,他的手裡并沒有什麼部隊,唐朝的精銳之師,此前都在雲南消耗殆盡,其他的部隊也已經被安祿山打的聞風喪膽。這時候李亨想到了依靠外部的力量,他向回纥發出了邀請,并承諾隻要趕走安祿山的叛軍,就讓他們在長安城任意搶奪殺戮幾天。長安的百姓終于等來了援軍,他們夾道歡迎回纥部隊,但是他們很快發現這些人沒有那麼好心腸,他們沒有在長安燒殺,那是因為李亨之子李豫說:“不能立刻在長安燒殺,因為還有洛陽呢,不如到洛陽後再履行承諾!”于是回纥在洛陽卻露出了本來面目,連躲在白馬寺的老人孩子也沒有放過,熊熊大火燒了幾天幾夜,幾萬人被活活燒死,這還隻是一少部分,财富被掠奪,男人女人被賣身為奴,曾經富麗堂皇東都洛陽變成了一片瓦礫的不毛之地。
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安祿山手下大将史思明投降,唐肅宗卻不打算放過史思明,史思明為了自保,隻能選擇了和安祿山一樣的道路,繼續發動叛亂,這次李亨又逃跑了,隻能繼續請回纥來平亂,結果百姓們又經曆了一次劫難,這就是唐肅宗平叛的代價,無辜百姓的鮮血鋪就了他的帝王之路。安史之亂徹底揭去了盛唐的遮羞布,揭示了盛唐已走入沒落的現實,藩鎮割據的時代到來了,安祿山就是藩鎮割據的開啟着,雖然他失敗了,但是唐王朝的統治基礎被動搖了,藩鎮的節度使們看到了中央政府的腐朽沒落和無能,于是他們紛紛脫離中央的管控,成立了自己獨立的王國,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内軍事、政治、經濟上都獨立自主,不再受朝廷的指揮,這也是唐肅宗李亨不得不借助外力的原因所在,因為藩鎮都在隔岸觀火,他們坐觀成敗,根本不想平亂,而是都想趁此機會分一杯羹。
“安史之亂”結束了,藩鎮割的局面卻形成了,對于這些割據勢力,唐朝中央政權無可奈何,隻能坐視他們自行其是。藩鎮割據的形成,是由于安史手下若幹擔任節度使的大将,在投降中央政府的時候,仍然握有強大的武裝部隊和重要據點。因此皇帝和宰相們心驚肉跳,不敢予以調動,于是隻能令他們繼續擔任原職,表面上順從,繼續維持統一的外貌,做自欺欺人的勾當。這些大将們當然了解這種政治局勢,趁機取得了合法的割據地位,不但在軍事、财政、行政上全部壟斷,甚至節度使的職位也由父子相承,成為無名有實的獨立王國。尤其以位于黃河以北的四個戰區最為突出,他們擁有重兵态度強悍,中央政府在忍無可忍時,曾經多次讨伐,但這四個戰區還是保持了獨立不變,被稱為“河朔四鎮”。後來唐德宗曾發動針對四鎮的讨伐行動,于是“河朔四鎮”聯合起來造反,盡管當時的節度使被殺或者投降,但是唐德宗付出的代價很大,默認節度使的自立地位,以後藩鎮的事情,唐朝中央政權隻有同意的份,名義上的皇帝,隻不過是有個虛名罷了。
安史之亂敲響了大唐盛世的喪鐘,随着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黨争不斷,加上來自外部的壓力,延續了一百三十年的盛世畫上了句号,五代十國的亂世來臨。
一個人的曆史,一家之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