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05:14:07

武漢鄖陽村櫻桃園開園

盼着盼着,2022年的這個春天,武漢鄖陽村的移民們終于盼來了滿園櫻桃樹挂果。60畝櫻桃園裡,2000多棵櫻桃樹上綴滿了兩個一團、三個一夥的櫻桃,綠葉掩映下,紅的、橙的、黃的果子像一顆顆瑪瑙,在春日的陽光裡閃閃發亮,分外誘人,靜待人們采摘。4月22日,這片培育了6年的櫻桃園首次開園面市。長江雲公益助農傳播行動,用一場網絡直播見證了村民們6年夢圓的欣喜時刻。

一大早,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東荊街道南水北調移民村——鄖陽村的村民們,提着籃子,迫不及待地走進園子,站在樹下采摘櫻桃,臉上洋溢着收獲的喜悅。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1

鄖陽村村民采摘櫻桃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2

鄖陽村村民采摘櫻桃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3

鄖陽村村民采摘櫻桃

鄖陽村紅櫻農副産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肖虎說:“這片櫻桃園第一次挂了這麼多果,粗略算一下,預計能收個五六千斤。”言語間,滿是激動和感慨:“我們栽的這片櫻桃樹總算紮下了根、長成了林、結出了果。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4

紅櫻農副産品專業合作社櫻桃園

2010年10月,為支持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十堰市鄖縣(鄖陽區)柳陂鎮易家垭子村的276戶村民整體遷移到武漢市漢南區,建立了現在武漢的“鄖陽村”。鄖陽村也是武漢市13個南水北調移民點之一。櫻桃園裡的一樹樹紅櫻桃,承載着10多年來移民們魂牽夢萦的鄉愁,見證着他們搬遷武漢落地生根的曆程,也寄予着他們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5

櫻桃,是搬家也要帶走的家鄉味道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6

孫步蘭的櫻桃樹開花了

鄖陽村的第一棵櫻桃樹,是孫步蘭種在自家院牆旁邊的這一棵,這棵樹與鄖陽村同齡。2010年,由于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需要,丹江口水庫壩體加高,庫區水位大幅上漲,十堰鄖縣(後更名為“鄖陽區”)柳陂鎮的衆多村子成為淹沒區。柳陂鎮易家垭子村的孫步蘭和1100多名村民,響應黨和政府的号召異地移民安置,舍小家、顧大家,整體遷移,踏上南下的搬遷之路。

“搬家的時候很舍不得,農村住家戶啥都想帶,但很多東西都帶不了。尤其是房前屋後的莊稼、樹苗,都沒辦法搬走。但是櫻桃樹,無論如何都要帶一株。”講起這棵長了12年的櫻桃樹,孫步蘭告訴記者,老家是産櫻桃的地方,祖祖輩輩、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都種着櫻桃樹。種櫻桃樹、賞櫻桃花、吃櫻桃果是到了季節就要做的一些傳統。“老家的櫻桃酸酸甜甜,老人小孩都喜歡。帶的是一棵樹苗,也是一種家鄉的味道”。孫步蘭就這樣把這棵櫻桃樹帶到了武漢的新院子。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7

孫步蘭的櫻桃樹長得枝繁葉茂

這棵櫻桃樹活了下來,長得枝繁葉茂。過了三四年,還結出了果子。鄰居們聚過來品嘗,其他村的人們也趕來買。“挂果第一年,一棵樹賣了一千來塊錢,果子結得好的時候賣過兩三千塊錢”。孫步蘭原本隻想在武漢吃上櫻桃,留住家鄉的味道,沒想到這一樹櫻桃還能賣錢。一群又一群的鄰居,還有一波又一波周邊的市民,到了吃櫻桃的季節都跑來“一睹樹容”,購買櫻桃。就是這一棵櫻桃樹,催生了如今的一片櫻桃園。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8

櫻桃,是做夢都在回味的鄉愁

12年前,鄖陽村成立之初,村民們初來乍到,“故鄉在那頭,生活在這頭”的局面,令大多數人都很不适應。離開了安居樂業的故土,如何在新的地方紮根下來,成了擺在家家戶戶面前的難題。村民們為了謀生,大批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留下的多半是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和留守村内照顧老幼的婦女。當時的鄖陽村是一個典型無收入、無積累、無資源、無特色的空殼子村。搬遷之後,生活的出路在哪裡?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9

村民搬遷前全家福留影

櫻桃的味道,成了鄖陽村每個移民心底的慰藉。退伍回來的村民肖虎笑言:“有時候做夢都是櫻桃園。”對于鄖陽人來說,櫻桃是一種果子,更是生活裡的記憶。“小時候大人在樹上面摘,小孩子爬不上去,就帶着飯缽、盆子在下面接。我爬上過大姨家門前碗粗的櫻桃樹,還從樹上掉下過一次。”肖虎一邊回憶一邊比劃。

搬遷到武漢,櫻桃成了村民們魂牽夢萦、揮之不去的鄉愁。每年四五月份,雖然不是逢年過節,但很多人都要回趟老家。回家幹嘛?吃櫻桃、走親戚,在老家的櫻桃園裡走一走、坐一坐,都那麼親切。臨走的時候,還要想方設法帶幾筐沉甸甸的櫻桃。

看到孫步蘭家的櫻桃樹結了櫻桃還能賣錢,肖虎意識到,老家的櫻桃樹也許可以成為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他想起在老家櫻桃溝親戚家的櫻桃園裡幹活的場景。如果把老家的櫻桃園複制到武漢,在武漢也種出成片的櫻桃園,是不是可以發家緻富,找到生活的出路呢?

而近年來,十堰鄖陽區柳陂鎮附近的茶店鎮櫻桃溝村也在大力發展“農文旅”融合的櫻桃産業。在政策的支持下,當地從果園到鄉村旅遊,逐漸發展成了家喻戶曉的櫻桃小鎮。肖虎有親朋好友在櫻桃小鎮上班,通過他們了解到這些情況後,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10

位于十堰鄖陽區茶店鎮的櫻桃溝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11

櫻桃,是移民落地生根的見證

“移民村要發展,就必須有自己的産業。”東荊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的肖自力說,“種櫻桃能帶來收益,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嘗到‘甜頭’,才能吸引更多人加入進來。”2016年10月,在東荊街道辦事處和鄖陽村“兩委”班子的幫助下,以肖虎為代表的首批創業村民,以880元一畝的價格租賃了鄖陽村附近的60畝土地,成立了武漢紅櫻農副産品專業合作社,決定移植老家的櫻桃。

肖虎一開始從老家的鄉親們手上,收購了1500餘棵櫻桃樹,結果這批樹隻存活了500棵。“櫻桃在老家很好種,樹苗栽下去不用管,就能結果。這到了武漢卻不一樣,并不是都能存活。”肖虎這才發現,種櫻桃也是個技術活。老家的櫻桃位于北緯30度這條神秘而奇特的緯度線上,長在大山裡,土裡沒有那麼多水,不像武漢的這片櫻桃園,正好在一個低窪的水潭裡,旁邊的池塘漲水,都能淹過來,以至于移植過來的櫻桃樹看着長勢良好,其實根部已經發黑。其次,老家山區的早晚溫差大、低溫時間長,能充分滿足櫻桃的成長周期,而武漢風大、雨水多、氣候又濕熱……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12

肖虎種下的第一批櫻桃樹苗

“心裡壓力很大,每天都愁得睡不着覺。”肖虎坦言,櫻桃好吃樹難種。老家的櫻桃品相好、營養成分高、上市早,而且有一定的品牌基礎,在武漢周邊,櫻桃采摘還是一個空白……這些又讓他覺得,移植老家的櫻桃還是可以再試試。

為了摸索出一條路,必須咬牙堅持。于是,肖虎和合作社的夥伴們找來挖機,在櫻桃園裡起壟利水,挖出幾米深的排水溝,擡高櫻桃樹的種植土壤,解決排水問題。他們改變思路,引進了十堰更扛損、更适應武漢氣候的櫻桃新品種。他們從零開始,邊幹邊學,向農技專家學習剪枝保花、布網防鳥等種植技術;也多次前往十堰櫻桃溝,考察櫻桃園的管理運營經驗。“櫻桃枝不能旺長,旺長不容易挂果,所以要修枝控旺,果實才多,口感才更好。”肖虎在櫻桃園裡一邊示意一邊介紹。經過6年的探索和努力,他們終于在武漢的鄖陽村成功培育出了帶着故鄉味道的紅櫻桃,解決了50多個村民的就業需求,為村民發家緻富開了新局、做了榜樣。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13

早期的櫻桃園開花了

說起這個過程,當年參與了移民搬遷工作的東荊街道公共服務辦的肖自力無限感慨:“移民村裡的人和樹是一樣的,連根拔起,到一個新的環境要活下來并不容易。适應環境都有一個過程。但隻要堅持下來,就能落地生根,越過越好。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14

櫻桃,是移民村的新名片

櫻桃園種成功了,村民都非常高興、非常欣慰。到了吃櫻桃的季節,聯系老家的親人也多了個話題。鄖陽村計生工作人員肖邦榮自豪地說:“以前都是老家人喊我們回去吃櫻桃,現在我們也會請他們來我們這兒吃櫻桃,來武漢看看我們的鄖陽‘新’村。

十多年過去,移民村的人們就像種下的櫻桃樹一樣,适應了武漢的氣候,也适應了武漢的生活。大家帶着老家的傳統,逐漸把這裡的鄖陽村複制出了老家鄖縣的味道。一些傳承的習慣,反倒成了特色。吃“蛤蟆咕咚”這種當地特色小吃,要拌上花椒、蒜,放香油一攪,滿屋老家的味道。村民們房前屋後的蔬菜、花椒樹都長起來了,腌菜、幹菜都曬起來了。村民李榮華會做糧食酒,酒壇子又擺出來了,糯米酒、山藥酒、枇杷酒……因為舍得用料,李榮華家的糧食酒頗受歡迎,她的酒坊生意是越做越好,日子也越過越好。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15

鄖陽村村貌

2018年,東荊街道啟動鄖陽村“美麗鄉村”項目,政府投入2000多萬元,從房屋規劃、路面修繕、污水化處理、綠化帶美化等方面,對全村進行全方位的整體升級改造。房前屋後的庭院裡,老人們一邊閑聊一邊擇菜;廣場旁的文化長廊裡,孩子們嬉戲玩鬧……舒适的生活氛圍令人平靜、安心。

現在的鄖陽村,加上這一園櫻桃樹,已經成了村民們的安樂家園。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16

鄖陽村村貌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17

鄖陽村村貌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18

櫻桃,是開啟美好未來的“金鑰匙”

像櫻桃樹一樣紮根在武漢,是鄖陽村人共同的生活願景。今年,鄖陽村的櫻桃長勢喜人,挂滿枝頭,飄着清香,伸手可摘,櫻桃園内生機勃勃。肖虎跟記者算了筆賬:“一棵樹大約有150塊錢的收入,2000棵樹毛收入30萬,去掉成本,這片園子今年約有15萬的淨收入。”這是這片櫻桃園6年來的第一筆産出,但這并不是合作社和村“兩委”班子的最終目标。

“這個櫻桃園主要是采摘,我們村裡還有很多閑置的房屋,可以做民宿,做農家樂。”肖虎說道,他們希望把老家櫻桃的品牌延續到武漢的這個移民村,在武漢鄖陽村打造出一條像老家“櫻桃小鎮”那樣集“采摘、觀賞、民宿、遊玩”為一體的産業鍊,真正讓搬遷到武漢的村民們找到一個發家緻富的穩定來源。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19

鄖陽村村貌

近幾年,在“三鄉工程”的推動下,鄖陽村原先閑置多年的80多套農房,已有30多套租了出去。村集體經濟不斷增長,村民的精氣神煥然一新。在經開區移民局和東荊街道的支持下,鄖陽村周邊引進企業投資,布局了紫薇花海、葡萄采摘、猕猴桃采摘、垂釣休閑等生态項目,來這裡的人越來越多。東風公司的十堰老鄉聽說了這裡有片鄖陽人種植的櫻桃園,主動聯系要開展村企共建的黨建活動。五社聯動,各方資源逐漸關注着這個移民村。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20

鄖陽村的櫻桃園

看着人氣越來越旺,合作社的成員們對自己堅持做櫻桃園的選擇更有信心。談及未來的發展,鄖陽村村委會委員曹本明滿懷憧憬:“希望能讓櫻桃産業更好地發揮經濟帶動效應。結合周邊的龍凱生态園、紫薇花海等産業,将這裡打造成為高标準觀光采摘園區。”以“櫻”為媒,發展生态采摘産業鍊,為村民提供就業渠道,也為未來探索一條緻富之路。當下的鄖陽村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堅持要把鄉親們融在血液裡的鄉愁情懷,通過這片櫻桃園,變成邁向美好未來的“金鑰匙”。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21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22

櫻桃豐收了

南水北調五周年解讀(南水北調移民村)23

鄖陽村的櫻桃園

從一棵櫻桃樹到一片櫻桃園,從零星種植到合作社規模種植。南水北調移民村——鄖陽村裡的這一樹樹櫻桃,既是村民們對鄉愁的追尋,更是向美好未來的奔赴。

來源:長江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