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産中常用的有制造周期、廢品率、設備綜合效率OEE、停工期、改善成效等指公式。這些指标公式有助于我們找出生産中存在的“浪費”,改善原有的生産方式。
表1,精益生産中的指标公式
用 語 |
詳細說明 |
公 式 |
CYCLE/TIME(C/T)制造周期 |
每單位(所有) 工序中 1個循環的作業所需的時間。 |
|
TACT/TIME(T/ T) 節拍時間 |
制造一件物品時所需要的實際時間。 |
|
NECK/TIME瓶頸時間 |
整個工序中 1 個循環作業時間最長的工序時間。 |
最大的 CYCLE TIME |
RATING等級 |
作業按标準方法進行時作業速度的快或慢的程度用數字進行換算的時間。 |
很快:125%;快:100% 一般:85%;慢:60% |
淨作業時間 |
作業按标準方法進行時所需的最少時間。 |
CYCLE TIME×RATING(%) |
運轉率 |
生産産品所需的時間及實際生産中所用的時間之比。 |
|
線體平衡率(LOB) |
表示作業人員之間作業要素間平衡程度的值。 |
|
運轉損失 |
生産産品所需的時間和實際所用的時間之比。 |
|
平衡損失 |
作業人員之間由于作業量的不公平導緻的作業要素時間的不均衡程度的比。 |
|
效率損失 |
按标準方法進行作業時需要的最少時間和與實際作業中所用的時間之差的比。 |
|
綜合損耗 |
損耗的總合計。 |
運轉損失+ 平衡損失+效率損失 |
綜合能力 |
按标準方法進行作業時需要的最少時間和與實際生産所用的時間之差的比。 |
|
FOOL PROOF |
作業人員或設備上裝上無需小心作業也絕不出錯地防止出錯裝置。 | |
生産率 |
一般用産量對投入的比。 | |
工時 |
人或機器能做的或已做的量用時間來表示。 | |
标準時間 (Standard Time) |
熟練程度和技能都達到平均水平的作業人員用正常速度按規定的作業條件和作業方法生産出規定質量的産品一個單位時所需要的時間。 | |
擁有工時 |
擁有人員的工時。 |
擁有人員×正常作業時間 |
考勤工時 |
實際上沒投入到作業的工時(缺勤、 休假、出差、 支援等)。 |
相關人員×相關時間 |
出勤工時 |
實際投入到作業的人員的工時。 |
擁有工時-考勤工時 |
追加工時 |
正常出勤工時以外追加作業的工時, 即加班, 特殊出勤、 接受支援等。 |
相關人員×相關時間 |
作業工時 |
投入到作業中的總工時。 |
出勤工時+追加工時 |
實際生産工時 |
作業工時中去掉損失工時, 實際投入到作業的工時。 |
作業工時-損失工時 |
标準工時 |
規定的生産中投入到标準時間的合計 |
各機型标準時間×生産量 |
損失工時 |
不屬于作業人員責任範圍的損耗工時(會議、 教育、 早會、 待料、 材料不良、 機械故障、 機型變更、 不良返工等)。 |
相關人員×相關時間 |
作業工時效率 |
生産産品所需的時間(标準時間)和實際用的時間之比。 |
|
實際生産工時效率 |
損失工時以外的純作業時間和實際生産所用的時間之比。 |
|
實際生産率 |
生産産品所需的時間和純生産所需的時間之比。 |
|
人均生産數 |
投入的人員數除于指定作業時間内生産産品的能力(每機型經過商讨後定标準機型)。 |
|
效率管理 |
為了減少生産要素的損耗, 用一線監督人員的指導監督來達到适當地提高并維持作業人員對作業的态度的一種管理方式。 |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