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6 12:48:56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多沙河流,水沙年内分布不均,含沙量主要取決于水庫的運行。在水庫蓄水期,幹流水質較為清澈;在水庫排水期,排沙孔輸出大量泥沙,幹流水質變得渾濁。

在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期間,黃河中下遊的含沙量可達50~90kg/m³,此時最容易發生“流魚”現象。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小浪底水庫一年一調沙)1

在“流魚”期間,河水的溶解氧含量降到1~2mg/L,大部分魚類都會因缺氧而窒息,細小的泥沙粒徑也會粘附在魚類的鰓絲表面,導緻呼吸不暢。水流的沖擊更能帶來直接性的傷害,斷頭缺尾的黃河野魚并不少見。

小浪底水庫為什麼一年一調沙?

今年6月下旬,黃委正式開啟了本年度的調水調沙,小浪底水庫首日以2600m³/s的流量下洩,而在整個調沙期間,最大下洩流量還将達到4500m³/s的量級。

調水調沙的場面有多壯觀?足以用氣勢恢弘來形容!排沙現場形成了三條氣勢磅礴的“黃龍飛瀑”,黃河水夾雜着高濃度的泥沙傾瀉直下,壩下出現大規模的黃色煙霧,響聲震耳欲聾,場面極為震撼。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小浪底水庫一年一調沙)2

2022年7月4日,小浪底出現“黃龍飛瀑”

在被黃河巨瀑折服的同時,有些遊客卻表示不解:小浪底水庫為什麼要洩洪排沙呢?

這還要從黃河的“特殊性”說起。黃河經受了黃土高原的熏染,黃土層結構特殊,土質疏松,顆粒孔隙度大,遇水很容易溶解,由此産生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據統計,每年都有上億噸黃土泥沙被河水沖刷溶蝕,邊坡掏蝕現象嚴重。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小浪底水庫一年一調沙)3

但另一方面,黃河的天然輸沙能力卻很有限。黃河是全國最缺水的河流之一,多年平均徑流量隻有580億m³,不到長江的1/10。再從地勢來看,黃河中下遊的地形趨于平緩,河道落差小,水流的動能低,因此搬運泥沙的能力也低,大量的泥沙便淤積在黃河中下遊的河道中。

為減輕黃河的泥沙隐患,我國總結出了“攔、排、調、放、挖”的綜合治沙策略,基本穩住了黃河河勢。其中,“調”指的就是調水調沙,承擔這一任務的關鍵樞紐正是小浪底水庫。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小浪底水庫一年一調沙)4

小浪底水庫是黃河幹流的最後一座梯級樞紐,總庫容達126.5億m³,控制着90%以上的黃河徑流,治沙地位極為重要。和其他策略相比,調水調沙具有天然的優勢,能借黃河水順勢沖沙,排沙減淤效率高,人力成本低,而且效果頗為顯著。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小浪底水庫一年一調沙)5

從2002年以來,我國已連續調沙20年,黃河的“沙患”已經大幅降低。首先,幹流的泥沙淤積形态不斷優化,黃河運行形勢穩定;其次,中下遊河槽整體下切了2.6米,應對大洪水的能力顯著提高;最後,黃河三角洲的生态補水也得到了兼顧,這些都是調水調沙的巨大貢獻。

調水調沙引發的黃河“生态病”

凡事都有兩面性,調水調沙也不例外,黃河的生态也受到了影響,主要表現為:漁業資源和水生環境的巨變。

最近這段時間,小浪底水庫三個排沙洞、一個明流渠均處于敞洩狀态,由此引發的黃河“流魚”現象獲得了社會關注。在小浪底大壩下,黃河兩岸的陸地上遍布“魚群”,數量、種類衆多,規格大小不一,據說是受到了排沙的直接影響。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小浪底水庫一年一調沙)6

據附近村民介紹,最近幾天水庫下遊的水量明顯增加,現場水很大,魚也很多,不少大魚都被渾濁的河水嗆暈,被沖到岸邊淺灘。在惡劣的水沙環境下,黃河野魚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幾十斤重的鳙魚也被輕松拿下。有些居民直接開船捕魚,漁獲多是鯉魚、鲫魚、鲶魚等常見魚種,一天下來能撈上百斤魚。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小浪底水庫一年一調沙)7

調水調沙對黃河的魚類有多大的影響?國内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過一系列的調查。

在黃河孟津、花園口、夾河灘、洛口、利津等監測站點,研究者發現:調水調沙之後,各監測站點的漁獲量整體下降了32%~75%。常見魚種由鯉魚、鲶魚等大型魚變為了餐條、似鳊等小型魚,小雜魚的占比提高到43%左右。

無獨有偶,朱國清等學者也曾考察過調水調沙對黃河中遊魚類的影響。

結果顯示:調沙導緻黃河中遊魚類的資源量平均損失了50%左右,從風陵渡到三門峽大壩,漁業資源銳減将近90%,生物多樣性急劇降低。黃河中遊主要的經濟魚類,如鯉魚、鲫魚、鲶魚均受到影響,漁獲占比由調沙前的87.75%下降到調沙後的81.79%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小浪底水庫一年一調沙)8

受到影響最大的是在黃河的南營段和聖天湖的外灘,這兩片區域是黃河生态的敏感核心區。根據調查,調水調沙後黃河南營段、聖天湖外灘的産卵場、索餌場、越冬場等“三場”功能基本喪失,水位下降7~8m,淺灘濕地變成陸地,生态資源遭受巨大損失。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小浪底水庫一年一調沙)9

聖天湖濕地

由此可見,調水調沙确實引發了黃河的“生态病”,生命周期更長的魚類受到的影響更大。在黃河的生态敏感區,還需要加強資源調查和環境監測,有必要通過優化調度方式,盡量減少調沙對生态的不利影響。

黃河生态陷入困局,如何解決?

調水調沙引發的黃河“流魚”現象,這一局面很難避免。總體而言,小浪底水庫的調水調沙有其必要性,對黃河的泥沙治理起到了全局性的作用,背後的貢獻值得肯定。

對于黃河生态的困境,我們可以從其他方面尋找解決方案,支流河湖的生态保護尤為關鍵。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小浪底水庫一年一調沙)10

實際調查發現,調水調沙影響最大的是黃河幹流的生态環境,透明度、溶解氧、水溫、營養鹽均會發生巨變;但附屬支流和湖泊的水環境卻相對穩定,水質清澈,營養鹽豐富,溶解氧含量高,為黃河幹流的魚類提供了重要的庇護所。

以伊洛河為例。伊洛河是黃河中遊右岸的最大支流,是伊河和洛河的總稱。這條支流水草資源豐富,魚種繁多,曾分布有黃河鯉魚、鳗魚、黃河刀魚、瓦氏雅羅魚等多種名貴魚類,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黃河鯉魚産卵場。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小浪底水庫一年一調沙)11

在調水調沙期間,伊洛河就成為了黃河魚類的重要庇護所,主要庇護的魚類包括:鯉、鲫、黃颡魚、赤眼鳟、鲌類等等,這一作用也得到了生态調查組的肯定。此外,天然文岩渠、聖天湖、弘農澗、黃河口等水域也都是重要的庇護所,庇護對象涵蓋了黃河最重要的魚類資源,有利于土著魚躲避調水調沙的沖擊。

黃河小浪底水庫作用(小浪底水庫一年一調沙)12

因此,可以在黃河中下遊設立魚類的庇護所,培植濕地水草,改善河湖溝通,提升生态質量,減少“流魚”期間的生态損失。此外,增殖放流也是恢複資源的有效途徑,因地制宜設立放流站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結

小浪底水庫的調水調沙和黃河的“流魚”現象具有相關性,但“生态困局”并非不可化解,重點在于對庇護所、栖息地的保護,同時輔以增殖放流,“流魚”的損失就能得到有效彌補。

黃河的生态環境關系到子孫後代的福祉,欲兼顧治沙效率與生态保護,還需要專家學者不斷地摸索、嘗試。對此,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歡迎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