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阿裡大環線,我又從拉薩往東,來到林芝市。這個“西藏的江南”果然名不虛傳,雖是公曆2月,可一路走來,居然感到了春意,與前幾天阿裡地區的冰天雪地,形成巨大反差。去林芝的目标,一是行走雅魯藏布大峽谷,二是探秘我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墨脫縣。遺憾的是,由于冰雪阻擋,第二個願望沒能實現,隻好沿318國道出藏,沿京昆高速返回北京。
成都到拉薩的川藏公路,無論南線318還是北線317,我都非常熟悉,就在前不久的2021年國慶節,還曾走過。這次重複,是因為墨脫。波密到墨脫的公路已經通車好幾年(紮墨線),但我這個“資深西藏愛好者”卻遲遲未去,主要是想等第二條公路(派墨線,林芝市米林縣派鎮到墨脫),以便構成環線,而不是同一條路直去直回。
去年夏天,終于看到派墨線全程貫通的新聞,年底時又得知,新路估計在2022年下半年通車,但現在已經能走了,等的有些不耐煩的我,決定立即動身,于是有了這次冬季進藏之旅。
走完阿裡環線回到拉薩,次日上午,先到醫院做核酸,事先已預約并付了款,因為很快就能完事兒。可到現場一看,人滿為患,隊伍繞了好幾圈。找到隊尾排了一會兒,發現不僅沒往前走,反而有點兒往後退——插隊的人一個接一個。更要命的是,人們都很親密地擁在一起,前胸貼後背,氣氛顯得十分緊張。
見此景,我決定放棄,回到旅館駕車出門。一路往東,開到市區邊緣,來到另一家醫院,進門就能做,前後連2分鐘都不到。
醫院附近就是高速公路入口,這高速叫林拉公路,林芝到拉薩的意思,全程400公裡,免費通行。事實上,它也是未來雅葉高速的一部分(四川雅安到新疆葉城)。
這段路上有座米拉山,垭口高度5013米,在川藏南線14座山中,位居第二(第一是5130米的東達山)。不過,前幾年已經修通隧道,無需再翻垭口了。
米拉山過後,剛才的一路冰雪,逐漸消失,越往前走,氣溫越高,兩旁山坡上,開始出現松樹林。
随後的公路,沿尼洋河行駛,在多布停車區附近,有一段河水非常漂亮。如果沿318國道走,估計能把車開到河邊,盡情欣賞。
4小時後,抵達林芝,高速公路在市區西側的河對岸掠過,再往前不遠便是終點。這段路因為路況好、下坡多,儀表顯示油耗6.5升,是此次旅行中的最低記錄。
高速公路終點附近有個路口,往東是318國道,往南是林芝機場,前往機場的路,其實還是高速公路,沿着它又走了14公裡,下高速往東——這一帶是尼洋河與雅魯藏布的彙合處。
會合處的地勢非常開闊,是一片巨大的濕地,給人一種壯麗之感。
前年深秋我曾專程來過這裡,當時是另一幅景色,看上去更美。
實際上,無論冬季還是秋季,都不是它的最佳時刻——再過幾個星期,也就是每年的3月下旬到4月上旬,這一帶桃花盛開,那時才是一年四季當中最棒的。如果您有興趣,不妨去一趟,反正林芝有機場,出機場就是景區,且此處海拔隻有2800米左右,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現高反。
雅魯藏布的源頭,距離阿裡地區的瑪旁雍錯,大概隻有幾十公裡。它沿着219國道流到拉孜,再沿318國道流到曲水,最後從曲水流到林芝,從曲水到林芝的這一段公路,最早叫306省道,如今改為219國道,從旅遊角度,可以戲稱為山南環線,這裡是藏民族的發祥地,古迹甚多。
雅魯藏布與尼洋河會合後,一起往東,進入一條山谷。這條山谷的深處,便是著名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峽谷起點在派鎮附近,從這兒開車過去,還得2個小時左右。
山谷裡,雅魯藏布的南北兩岸,各有一條公路,都非常好走,其中江北岸的公路,還經過一座大沙丘。沿途的村莊也特别多,有的村莊甚至沿公路連綿數公裡,人丁興旺。
也許正是因為人煙密集,公路上的區間測速十分嚴厲,不得不謹慎慢行。好在景色不錯,開一會兒便停下來賞景,基本上用不着擔心超速。
雖然山谷深處也是雪山,但與前幾天在阿裡的冰天雪地相比,在這兒有一些春天的感覺。
2小時之後,抵達派鎮。這是山谷裡最為繁華的地方,有加油站,還有酒店、客棧與餐館。
過了派鎮,雅魯藏布的兩岸,依舊是各有一條路。其中,沿江右岸的路往前幾公裡,是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起點:大強卡村。繼續往裡,可以走到格嘎村、直白村和加拉村。過了加拉村,就進入無人區了,再出現人煙,是墨脫縣境内的多卡村,倆村間的直線距離将近50公裡,沿江走,不知道得多遠。
沿江左岸的公路,走到八九公裡時,是曲松村,這個村的旅遊生意十分紅火,大概有兩三家小型酒店,還有數家民宿。過曲松村不足10公裡是達林村,公路随後下坡,來到江邊,這裡原本有座橋,能與江右岸的路會合,但我在2020年11月走到那時,橋已被沖塌。
也就是說,江右岸的大強卡村、直白村和加拉村,江左岸的曲松村等,都是在這一帶遊覽雅魯藏布大峽谷的主要落腳點。至于大峽谷深處的瀑布群,普通遊客是難以涉足的。而著名的雅魯藏布大拐彎,得從318國道上的排龍鄉過去。
除了排龍鄉的雅魯藏布大拐彎,在前往墨脫的途中,也能看到幾個“小拐彎”。墨脫是我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首先通車的是北面的紮墨公路,從318國道上的波密縣城到墨脫。2021年5月,墨脫西面的派墨公路貫通,我這次來的打算,是沿派墨公路進入到墨脫,再沿紮墨公路出來,從而構成一個完美的環線之旅。
當我在雅魯藏布大峽谷裡簡單轉了一圈,回到派鎮,很快來到派墨公路的起點。從派鎮到墨脫不過100多公裡,但畢竟沒有正式通車,能否開車走到墨脫,心裡沒底。
事實上,我僅僅是抱着試試看的态度,走上這條路的。在允許的範圍裡,能走多遠算多遠。
剛剛駛上派墨公路,便立即開始爬山。這段路上升非常快,轉了幾轉,就來到比較高的位置,可以俯瞰派鎮全景。與此同時,路面開始出現積雪,但尚未影響行駛。
繼續往前沒多遠,積雪逐漸增多,我将驅動模式從兩驅改為四驅,雖然面對上坡,但仍能維持前行。
這段路的第一程,是通過多雄拉隧道,穿過多雄拉山。隧道口海拔約3600米,剛才踏上這條路時的海拔,将近3000米,也就是說,得往上升600米左右,才能來到隧道口。面對逐漸增多的積雪,能不能爬升600米,我的心裡開始忐忑不安起來。
終于,在距離隧道口大約還有兩三公裡時,路面積雪厚度增至40厘米左右,行駛變得十分困難。
為了保險,我停下車,徒步往前偵查。發現前面的雪越來越厚,基本上已經到膝蓋。經驗告訴我,我雖然帶着4副防滑鍊,但這種地形也是輪式車輛難以通過的,除非換輛履帶車,比如拖拉機。
我非常渴望能沿派墨公路前往墨脫,但在這種環境下,強行硬闖的話,顯然極不理智,因為最終很可能會把個人的旅遊行為,變為浪費人力物力的高山救援。那樣做,不僅對自己不負責,也是對他人的不負責任。
接近黃昏時,我決定下撤。回到派鎮,并原路退出,返回到林芝附近住宿。
次日淩晨,天氣陰沉,離開林芝不久,開始飄雪。沿318國道一路往東,在雪中翻越了色季拉山。
途經魯朗,原本很漂亮的小鎮,淹沒在紛紛雪花中,能見度很低,幾乎什麼也沒看見,就過去了。接近中午,抵達波密。随即跨過帕隆藏布,來到紮墨公路上。結果,十分沮喪地得知,由于下雪,這條路在過去2天中,一直關閉着,什麼時候開放,無确切消息。加油站的人說,自春節以來降雪頻繁,途中有結冰與積雪的路段,行車很困難,前幾天還有輛車被雪埋住,幸好人被救出。明後天即使雪停了,也得有個鏟雪、清路的過程,不太可能很快開放。
聞此言,感覺前往墨脫的願望,很可能無法實現。畢竟,我不能在波密無休止地等待下去。恰在此時,接到來電,得知我的下一個工作将在4天之後開始。也就是說,我必須用4天時間,回到北京。
就這樣,波密成為這次藏區自駕之旅的最後一站。剩下的,就是快馬加鞭了。
回京之路,前半程是318國道,後半程是京昆高速。午後從波密出發,第1天到左貢,曆時9小時,行駛415公裡。第2天從左貢到雅江,曆時13小時,行駛560公裡。第3天從雅江到漢中,曆時13小時,行程840公裡。第4天從漢中到北京,曆時16小時,行程1300公裡。
講到這兒,有人可能奇怪:大名鼎鼎的川藏公路,怎麼在我的旅行中,變得如此簡單?
事實上,這回藏區之旅,重點之一是阿裡,這也是我走青藏公路進藏的主要原因。重點之二是墨脫,但老天爺沒給面子,隻能等待下次。既然已經到了波密,走川藏公路返回,是必然的——著名的318國道,對于這次自駕遊來說,僅僅是路過。當然,還有個不利因素,那就是持續陰天 小雪,天陰的要命,四周一片灰蒙蒙的,讓人垂頭喪氣,提不起精神,所以,我從之前的一路走一路看,改為單純駕駛。
從波密縣城算起,到進京檢查站,共行駛3112.5公裡,這一程的平均油耗為7.2升,比從北京到拉薩的8.8升,低了不少,估計是因為下坡的裡程,比去程多一些。
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川藏公路的感受——走它需要一些運氣。運氣好時一帆風順,運氣不好時,冬季可能遇冰雪,夏季可能遇塌方。比如,有一年的5月份,我獨自駕車行走川藏 新藏公路時,隻用4天時間,便從北京開到拉薩。同年8月,我的幾位同事駕車從成都出發,全天暴雨不停,到了半夜,連二郎山都沒過去,人崩潰了,連夜返回成都,行走318的宏偉計劃,變成高速公路一日遊。
所以,如果有人把旅途中遭遇的意外,比如塌方、陷車,講給您聽的話,您一定得明白,那隻是他遇到了而已,并不代表那裡天天塌方、天天陷車。
2022年新春的這次藏區自駕遊,雖然沒能全部如願,但對于我這樣一個汽車欄目來說,也有同行們所無法獲得的收獲——在真實場景中,在比較嚴酷的環境裡,考察了雪佛蘭開拓者的性能。
在中大型SUV陣營裡,開拓者23-33萬元的價格,恐怕是最為實惠的,與之同級的昂科旗、途昂、探險者等,都在30萬元上下。往下一個台階的中型SUV,比如漢蘭達、探嶽、銳界、勝達等,價格雖然與開拓者比較接近,但在性能、空間、配置等方面,開拓者仍然占有一定優勢。
優勢之一,是性能。
它的2.0T 9AT動力,表現得非常出色,尤其是平順性特别好。高速行駛時的穩重感,我認為是它與日系車最大的不同之處。至于新車增加的48伏輕混,使起步、提速時的質感,有了進一步升級。
優勢之二,是空間。
前排座椅很寬大,與人體貼合得很好,長時間乘坐也不會感覺勞累。第二排座椅的伸腿空間很寬裕,行李廂容積1017升(探嶽是506升),後排座椅還能電動折疊,容積可增至2103升,并能形成一張長達2米的“雙人床”。
優勢之三,是配置。
雪佛蘭數款車型的共同特征,是“配價比”比較高。就拿開拓者入門級來說(25.99萬元),安全方面主要有倒車雷達 影像、自動車燈、電加熱後視鏡、救援呼叫以及6氣囊。便利方面主要是全景天窗、車頂行李架、全車無匙進入、遠程啟動、主動降噪、定速巡航、駕駛模式(運動\舒适\雪地)、導航、路況顯示、手機映射、語音識别、車聯網、OTA升級、6個USB Type-C接口、仿皮座椅、行李廂電源、自動三區空調,等等。
從29萬元的威版開始,還增加了駕駛輔助,比如車道保持、主動制動等。我的這輛開拓者是高配擎版,擁有全速自适應巡航和全景影像等配置,在長途自駕遊過程中,顯得極為實用。
有趣的是,它的儀表盤上,還能顯示出與前車、後車的時間距離,有利于駕駛者掌控安全車距。說到安全,它的提醒功能做得很棒——前方有人或障礙物,而駕駛者沒有做出反應時,前風擋上會出現紅燈閃爍。沿雅魯藏布大峽谷返回那天,天已黑,在一個彎道處,前面有幾個磕長頭的藏民,警示燈便及時提醒了我。
每當偏離,除了儀表盤上有顯示,座椅也會“抖動”,如同民航機上的“顫杆”。而且,抖動分為左右,與偏離方向相同。
另一個很棒的設計,是車内亮度的調整。每當夜晚駕駛,會感覺車内的儀表屏、中控屏的亮度太高,影響視線,并容易造成眼睛疲勞。
隻有降低車内亮度,眼睛才會覺得很舒服,觀察車外也變得更容易。
事實上,這種亮度調整并不是新鮮東西,許多車上都有,我之所以誇贊它,一是因為調整範圍大,可以做到很亮,也可以做到非常暗;二是調整旋鈕設計的很人性化,需要時按一下,粗大的旋鈕就會彈出,操作起來很容易,且手感很好。某款德系車與正好相反,一是調整範圍很小,最亮與最暗差異不大;二是調整旋鈕很小,盲操作不易。至于有些車所熱衷的取消物理按鍵,改成中控屏操作,就更不敢恭維了。因為操作更麻煩,開個車燈都得在屏上操作至少3個動作,給人一種“脫褲子放屁”的感覺。
另一個非常人性化的設計,是遮陽闆伸縮幅度很大,每天早晚,如果太陽位于左手,我都會靠它遮陽。
多功能方向盤如今已經很常見,由于功能太多,它的正面已經排滿,于是,把曲目選擇與音響大小,設計在了方向盤的背面,使用起來頗為便利。
最後再說說油耗。此次自駕遊,全程共行駛1.1萬公裡,全程平均油耗8.0升/百公裡。
增加48伏輕混之後,開拓者兩驅車型的最低油耗是7.1升和7.47升(NEDC/WLTC),四驅頂配是7.7升與8.14升。對于一輛自重超過2噸的車來說,無論按照哪個标準,7.7與8.14這倆成績,都算是不錯的。
此次藏區之旅,雖然沒能去成墨脫,略帶遺憾,但能在冬季行走阿裡大環線,已經使我心滿意足,非常開心。因為,距離我第一次行走阿裡,剛好過去20年,一邊走,一邊将眼前的所見,與20年前的記憶,形成對比,實在是太有意義了。
對于我來說,最大的感慨是汽車。自駕遊時,汽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您必須有一輛品質可靠的車,才能得到充分的庇護,即使零下31度,即使海拔5200多米,也構不成絲毫影響。
20年前,我的那輛車,讓我掌握了多種修理技能,在藏區2個月,日均修車2小時。
20年後,我的這輛車,讓我在冰天雪地之間,舒舒服服地賞景,順順利利地走完了、至今仍有人将其視為畏途的阿裡大環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