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年初一燒祈福紙

大年初一燒祈福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31 02:22:57

大年初一燒祈福紙(大年初一争燒頭香)1

香客争燒頭香場面

2月12日(大年初一),在廣西南甯,上萬香客湧進青秀山搶燒新年“第一炷香”,以祈福牛年幸福安康。事實上,全國各地都有“争燒頭香”的傳統風俗,隻不過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具體的内涵及講究略有差異而已。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如果說春節是儀式感的大框架,那麼類似“燒香拜佛”的習俗,更像是其中的具體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關于春節的由來及傳承可謂内涵無限,“親緣聚合”,“情感互動”,“集中代償”這些都算是比較直觀的體現,而對于“燒香拜佛”等“軟件”配置,更像是對儀式感本身的某種消解。

要知道,絕大多數人對于生活進程的理解,隻有依托于某種結構性秩序時,才能找到既定的存在感及安全感,以至于儀式感就成為某種必要的存在。就以“燒香拜佛”來講,不同的人其實理解也會不同,以信仰中的行為實踐來看,它是通用的涉入行為,以儀式感中的行為實踐理解,它更像是抵達美好圖景的介質存在。

當然,就普遍意義上來講,“燒香拜佛”可能更傾向于儀式感的行為實踐,因為絕大多數人在參與的過程中,初衷都是建立在“随鄉就俗”和“樸素祈福”上,趕上氣氛就去參與一下,趕不上好像也不那麼要緊,以至于人們對于“國人的信仰”總是感到相對松散。

所以,與其追問“國人有沒有信仰”的問題,不如把“類信仰的行為”歸為風俗儀式更為順暢一些。隻有如此,參與者才能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在具體的儀式感中相對放松,以此達到某種祈福的效果。當然,此處的“祈福效果”并非是真正會有效果,而是透過自洽式的儀式行為,達到内心深處的平衡而已。

因此,回到“大年初一争燒頭香”的考量上,其實還是與春節最原初的樸素願望是一緻的,也就是在“一元複始,萬向更新”的邏輯中,展開對新生活的想象力,并且這種行為一定是在群體中才能被确認,才能得到具體的安放。

所以,在“大年初一争燒頭香”的問題上,“争燒”是動力,而“頭香”是出口。就“争燒”而言,其實就是對“人山人海,場面震撼”的某種建構過程,而“頭香”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炷香”,而是作為“一元複始,萬向更新”内涵中的“第一炷香”。

因為從實踐空間上來看,很難确認誰燒出“第一炷香”,并且如果特别較真““第一”的順序性,那麼就意味着風俗本身很難走向群體化。所以,就“第一”的順序性來講,可能從風俗的建構過程中,就早已被模糊掉,而留下的隻是祈福的邏輯。

并且就“争燒”是動力來講,更多意味着群體氛圍的打造,而對于誰先誰後,貌似也沒那麼重要。因此在看待春節風俗的問題上,往往空間性比時間性重要,即便直觀的印象中,時間順序被卡得很死,由此來看,“第一炷香”不過是噱頭,熱鬧和美好的氛圍才是初衷。

另外,在看待“燒香拜佛”的意義上,不妨更為開放一些為好,隻要既定的理解是積極的,就不應該去鄙視或反對。因為,對于觀念或風俗的理解和踐行,還不隻是簡單的知識傳遞問題,更多在于它之于具體生活的彌合意義。

因為對于多數人來講,“自我暗示”對于行動是很重要的推動,所以祈福本身就會産生無形的力量。說到底,祈福就是在建構最大限度的“自我暗示”,以此達到“消除焦慮,确認自我”的效果,即便有些父輩始終将其推向某種神秘的邏輯序列。

過去,有人将“燒香拜佛”定性為“迷信操作”,更多是基于消極認知而言的。而當具體的行為被積極理解以後,其實已經超越行為意識本身,更多是之于人存在感的找尋。也就是隻要我們能在具體的風俗裡抵達自我,不妨對風俗本身少一些偏見,多一些接納。

與此同時,風俗會馴化認知,認知也會馴化風俗,這對于年輕一代來講,終将是要面對的現實。因為就個體而言,曾經熱衷的風俗習慣,在經曆一定程度的認知拓展之後,會再次進入理解重構過程,以至于父輩和晚輩在争燒頭香的儀式感中,也會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所以,即便父輩和晚輩同時燒香,并且父輩不時地強調具體的動作及話術,可能晚輩還是會進入自己的體驗通道。甚至,比起所謂的“自我暗示”,很多晚輩可能更在意群體性活動的儀式感受,而這或許也是節慶風俗之于當下的必要存在。

不得不承認,文明延續的過程中,“揚棄”始終是核心底色,而對于風俗習慣更是如此。可能再過百年千年之後,“争燒頭香”的儀式感依然存在,但是具體的内涵釋放卻又是另外一種解釋,并且在這個異化過程中,“意義的版本疊代”可能還會有無數變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