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1:32:21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沈烨婷 通訊員 陸凜 共享聯盟海甯站 徐曉燕 王哲能 楊帆 俞硯峰

開欄的話:“治國之道,富民為始。”

共同富裕,它不隻是寫在紙上的“大理想”,更是百姓柴米油鹽中的“小确幸”。

在海甯大地,一個又一個百姓身邊的“小确幸”正上演,我們一起去聆聽奮鬥的故事,汲取逐夢的力量。

即日起,浙報集團嘉興分社(紅船分社、長三角分社)聯合融媒共享聯盟海甯站,在浙江新聞客戶端嘉興頻道推出“走讀海甯共富路”專欄。通過記者蹲點尋訪,挖掘海甯推進共同富裕的創新做法,呈現海甯勇當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表率的生動實踐。

第十站,記者蹲點海甯市許村鎮科同村。行走在科同村,臨水老街、古樸建築和厚重的石闆路,都保持着自己的步調與氣息,就像一部老電影。尋常巷陌間,有青石路面和滴水的屋檐,人來人往,互相以鄉音問候,濃濃的生活氣息,緩慢,輕柔,走進去就像把時間拉長拉緩……

電影,在科同村已經成了一個高頻詞。自2020年起,科同村已連續舉辦了兩屆鄉村電影文化節。“科同是一個有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村莊,來了就會喜歡上這裡。”科同村黨委書記郭利忠說。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促進農村現代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動力。鄉村亟需思想引領、文化滋養和精神支撐,引導廣大農民追求更有品質、更加文明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推動農民走向共同富裕亟待補齊的短闆。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1

曆史的回聲

它曾被稱為“小香港”

200米長的石闆路,白牆灰瓦的臨水房屋,木質小船打造的街頭小景,頗有特色的收藏館、展覽館……這是科同村如今有名的打卡點——科同老街。

“科同港孕育了科同老街,這裡曾經是我們最繁華的地方。”郭利忠說,科同村自古地理位置優越,清朝年間科同位于德清府、杭州府和嘉興府三府交界處,素有“三府一日遊,跨越杭嘉湖”之稱。

舊時水運昌盛,科同老街兩岸船來人往,非常熱鬧。河東以兩戶周姓大戶為主,曾有繭行、藥材鋪等商号。河西則形成繁華的商業街。街道雖小,卻有大小商鋪幾十家,日用百貨、南北食品、生産資料、休閑茶水應有盡有。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人稱為“小香港”。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2

1992年,村裡異地新建科同新街,老街始冷落。“老街有我們江南水鄉的獨特韻味,我們希望能讓它重新興旺起來。”自2017年開始,科同村對老街進行整體修繕,并加強科同老街的招商引資,逐步引入特色餐飲店、地方民俗産品、休閑茶館、民宿等業态,再現了昔日的繁榮。

在科同老街對岸,有一幢高白牆、青瓦磚的老式建築格外顯眼。“這幢房子已經有百年曆史啦。”郭利忠說,這座建築為1921年當地富商周肖寅所建,目前保存下來的部分占地5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900餘平方米,為二進磚木結構,前為三間平廳,後為三間走馬樓造型。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3

“這麼經典的建築,險些就被拆了。”周氏民宅臨近老村部,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損嚴重,2016年拆除老村部時,原計劃把它一并拆除。然而村民們都覺得頗為可惜,希望能把科同村為數不多的老房子保留下來。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4

由于建造年代久遠,老宅的木結構部分已不太牢固。在聽取民意後,科同村決定對老宅進行修繕,把它改建成文化禮堂。考慮到文化活動中心場地要求大,科同村又在周氏民宅周圍新建了一些仿古建築與之配套。就這樣,塵封已久的周氏民宅以文化禮堂的新身份重新展現在了科同人眼前。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5

刨煙絲、家風家訓、“科同村第一廳”……在科同村文化禮堂裡,展陳着許多當地的傳統文化相關的物件。尤為特别的,就是一座有着186年曆史的古石橋——科同橋。

“這是我們村莊名字的由來,它和一個民間故事有關。”郭利忠說,相傳在明朝年間,有本地父子兩人,做木匠的,父親陪兒子讀書,結果雙雙參加科考考中舉人,即為同科中舉。父子兩人到外地做官前,用家裡留下的木料為全村人建造了一座木橋——科同(音“箍桶”,因父子兩人被當地人稱箍桶匠)橋,便于河東河西的人連通走動。然有一年發大水,木橋被沖垮,約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裡人捐資造了一座三孔的石頭平橋,科同橋便由木橋變成了石橋。1972年,此地河道拓寬,拆除了石橋,重新造了一座水泥橋,仍稱科同橋。古石橋的部分就被保存在了文化禮堂裡。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6

老街濃郁的曆史文化底蘊也吸引着藝術家、文化界人士在此落腳。科同畫院聘任科同村鄉賢、國家一級美術師張谷良為院長;在裝修中的職業畫家張宛成工作室;發揚與傳承運河農耕文化的海甯珩瑆運河農耕文化民俗館,免費向群衆開放,置身其中,時光仿若倒流。

電影的色彩

銀幕之光照亮鄉村夜空

如今在科同村,不時可撞見名人、明星在此地的留影。“這主要還是歸功于徐九斤鄉村電影文化節的魅力。”郭利忠說,電影已成為科同村的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徐九斤是科同村人,也是一名普通的農村電影放映員。40年始終堅守農村電影放映陣地,足迹遍布海甯及周邊十多個鄉鎮的每一個角落。截至目前,徐九斤累計放映電影2萬多場,觀衆超過500萬人次。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7

在科同老街上,還有一家徐九斤電影鄉村記憶館,裡面展示了他的部分珍貴收藏,包括影像、文獻、實物、文創産品等,還設有一個小型的電影院,可現場看電影。

電影為“媒”,徐九斤結識了許多影視界朋友,累積起了不少電影資源。2020年,一個以徐九斤名字命名的“鄉村電影文化節”應運而生。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8

“‘九斤鄉村電影文化節’不僅得到了市、鎮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許村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郭利忠說,特别是許村鄉賢在其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從籌辦到舉辦,鎮、村100多位鄉賢有錢出錢、有智出智、有力出力,有四五十位鄉賢主動做志願者,從舞台搭建開始就一直堅守在現場維持秩序、清理衛生、整理物品,風雨無阻。”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9

去年10月,一場鄉村文化盛宴——“2021科同之夜•第二屆九斤鄉村電影文化節”在細雨中拉開帷幕,這場帶着“泥土”氣息的電影文化節具有強大的号召力,電影《紅色娘子軍》主演、著名藝術家祝希娟,參演電影《百團大戰》的劉之冰,優秀影視演員郭光高,京劇表演藝術家章曉申,電影《海霞》女主角扮演者吳海燕等親臨并為鄉親們表演節目。演員吳京、沈騰、黃曉明、佟大為專程發來祝賀視頻,助力鄉村電影節。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10

從第一屆到第二屆,九斤鄉村電影文化節的影響力逐步擴大,正蛻變成科同村乃至許村和海甯的文化新地标。在聚光燈的照耀下,科同村開始以“電影”之名出現在全國觀衆面前。

這個在田間地頭舉行的電影節,讓農民唱主角,服務的也是廣大農民朋友,颠覆了人們對傳統“電影節”模式的認知,讓電影資源有了向鄉村流動的出口,再次激發了人們對鄉村電影文化的關注。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11

“從來沒有想過,能在自己家門口,辦自己的電影節,看到那麼多以前隻在電影電視裡看到的演員,很幸福、很驕傲。”科同村村民陳有根說出了全體村民的心聲。事實上,九斤電影文化節已經成了科同村村民的驕傲,也在無形中改變着村民的精神面貌。

“第一屆電影文化節舉辦過後,我感觸特别深的是,我們村民的素質在提高,集體觀念更強了,更團結了。”郭利忠說,村民們都知道,電影文化節後,科同村已經名聲在外了,很多人都會慕名前來參觀遊玩,客人來了,都自覺地把自家衛生搞好,對村裡工作的配合度更高了。“第二屆電影文化節,需要停車位,村裡到村民那裡打個招呼,他們二話不說就把自家車位、院子讓出來給客人停車。”

村民的故事

“走進來”與“走出去”

小村莊裡辦起大電影節,既是“好風憑借力”的機緣,又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必然。

當前,許村正在全力開啟共同富裕新征程、努力建設共同富裕示範鎮,其中精神共富是重要内容,九斤電影節的舉辦有着一個宏偉的目标與美好的願景——希望通過電影文化的浸潤,通過田間地頭的展映,用光影藝術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電影節的紅利已經顯現。“電影節擴大了知名度、帶來了人流,人流帶來了消費需求。”郭利忠說,不少村民已經嗅到了商機,“現在我們已經有四五戶人家準備開辦民宿或農家樂,三戶人家準備開餐館。”

在郭利忠看來,電影文化節是科同村帶領全體村民實現共富的巨大機會,“以前我們村85%以上人家有織機,織機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現在這批人年級大了,開不動織機了,他們的收入如何保障,電影文化節打開了我們的思路。”

目前,科同村正全力創建省級3A級景區村莊,并将“電影文化”融入到村莊各景點的建設中,打造一個曆史與現代對話,生活與藝術交流的藝術村落。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12

科同村的特色美食也随着南來北往的遊客,不斷擴大知名度。滋潤細糯、甜蜜沁人的雲片糕曾是科同村的美食标簽。今年快70歲的周玉清再了解不過,作為科同村制作雲片糕手藝的傳承人,他吃了大半輩子的雲片糕,更是做了大半輩子的雲片糕。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13

“以前我和我父親每天都要做糕,早上5點多,把雲片糕放在籃子裡,到早市上去賣,賣得差不多了就回來。”周玉清回憶說,這門手藝,爺爺傳給父親,父親傳給自己,他已經是第三代了。那個人人愛吃雲片糕的年代,做好的糕總能售罄,記憶裡都充盈着香甜。

“多少粉配多少糖,這是我父親教給我的配方,不能改,改了就沒那麼好吃了。”周玉清說,細軟清甜的雲片糕原料主要是糯米粉、白糖和豬油,外加核桃和彩絲點綴,制作步驟看似簡單,但也考驗師傅的手藝和耐心。拌粉、篩粉、定型、蒸熟、切糕,一份完整的雲片糕就出爐了。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14

“我們現在着力打造旅遊村莊,将科同雲片糕和民宿結合,把它包裝成極具文化氣息的伴手禮,讓每個來到科同的人都樂意帶一份回去,或是讓每個科同人把這份代表鄉愁的伴手禮帶出去。”郭利忠說。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15

郭利忠還有更多的想法。“接下來,我們将不斷豐富電影節的内容,開展更多電影文化節衍生活動。如整合資源,舉辦大學生微電影大賽,将村莊打造成微電影拍攝基地,探索将家紡産業與電影文化節結合起來,通過抖音等平台進行直播等。”目前,科同村已和浙江之江電影集團聯系,準備開發電影研學項目及試行沉浸式的攝影棚體驗項目。

海甯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走讀海甯共富路有聲有色有故事)16

隐于鄉野,卻聞名全國。科同村正在編織一張文化與野趣的旅遊圖。占地50餘畝的生态濕地公園、占地20餘畝的花海、還有經常性舉辦非遺展示展演活動……

文化振興作為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能喚醒沉潛于鄉野民間的文化自覺意識,接續起綿延于曆史時空的千年優秀文脈,從而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