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洗澡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甲骨文中就有“沐浴”二字。古人洗澡叫沐浴。沐,是洗發;浴,是洗身。
那時,無論上朝或祭祀,人們必須先洗澡,所謂沐浴而朝,“齋戒沐浴則祭上帝”,十分莊重嚴肅;個人平日洗澡,也要求不隻洗去身垢,而且要除去心垢澡身而浴德。直到清代,故宮的浴室仍叫“浴德堂”。現今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虢季子白盤”,可以說是我國最古老的浴器。
古人洗臉、洗衣服使用什麼?
據文獻記載,漢代以前多用“潘”。所謂潘,又稱“米潘”,就是淘米水。古人用燒熱的淘米水洗臉除垢。魏晉以後,古人又使用一種新的去污劑澡豆。澡豆用豆粉合藥制成,用來洗手洗面,可使皮膚光澤,是當時的一種高級用品。據說澡豆的功效頗為神奇,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用洗手面,十日色如雪,三十日如凝脂。”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面黧黑”,他的夫人和門生便讓他用澡豆洗臉。此外,宋人還用皂莢澡面洗衣。浙中有一種叫“肥珠子”的長皂英,“一名肥皂”。這大概就是“肥皂”之名的由來了。
洗澡用什麼?
古人洗澡常用蘭草為浴湯,叫做“浴蘭”。《楚辭》中就有“浴蘭湯兮沐芳”之句;在漢代,又有“煮梅為豆實,蓄蘭為沐浴”之說;至唐宋時,更稱五月為“浴蘭令節”。用蘭湯沐浴,不僅可使全身散發出香氣,而且還有護膚的作用。
男人用的護膚品是什麼?
洗浴之後,古人還懂得使用化妝品保護皮膚。魏晉時,石崇在廁所裡就放置了“甲煎粉、沈香汁”一類東西,供洗手洗臉後搽手塗面。甲煎,亦作“夾煎”,又名“甲香”,用藥與美果花燒灰和蠟制成,可作口脂,用來防止口唇皴裂,類似現代的唇膏。
此物在唐代宮廷中已普遍使用,唐明皇在臘日常賜予群臣。杜甫《臘日詩》即雲:“口脂面藥随恩澤,翠管銀罂下九霄。”面藥,即“公主家人謝面脂”的面脂,也稱“面油”,是一種搽臉防凍裂的化妝品,猶如現代的香脂之類,可使皮膚白潤,洗澡後使用,有護膚養顔的功用。
古人夏天洗澡,浴後還常在身上搽香粉,這種香粉叫“英粉”,是用滑石粉與中藥、香料的細末摻合在一起,加上“心紅”制成的,稱“利汗紅粉香”,相當于現代爽身粉一類的東西。此物可遮祛汗臭,使皮膚滑膩,在唐宋時已被人們普遍使用。
與今人相比,古人對待沐浴護膚的态度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文/袁宇倩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轉載與合作及交流民俗,請加beijingminsu
點擊關注:2016年度文化頭條号:北京民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