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也是我國第二大河流,那麼它的名稱是從何而來的呢?
很簡單,就像我們平常看見大黃狗,可能就直接叫它大黃一樣,人們之所以叫它黃河,也是因為它很長一段河流都是黃色,而産生這種顔色的原因,就是河流中有許多的泥沙。
黃河的“九曲十八彎”
黃河的泥沙從何而來?含沙量有多大?有什麼影響?人們有治理辦法嗎?數據顯示,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那它為什麼沒填平渤海?那些泥沙都到哪裡去了?
黃河生态廊道鄭州段綠意盎然
黃河的重要性之所以說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是因為在我國悠久的曆史文明中,黃河流域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離不開水,即使是生活在沙漠中的物種,也不能不補充水分。
古代治河圖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同樣也離不開水,古時候的人們沒什麼自來水,也沒有大型抽水機和繁雜的管道設備。他們隻能落戶在河邊,拉近自己與水源的距離,依山傍水的生活方式,是古代最為流行的生活方式。
人們在河邊開墾荒地,就近取水灌溉作物,文明就從這裡産生。長江和黃河,是我國境内的第一、二大河流,它們從青藏高原處發源,流經了許多地區,所以它們在形成古代文明中的作用中,要比其他河流貢獻得更多。
長江:世界水能第一大河,第三長河,亞洲第一長河
其實黃河并不是一整條泥河,它也有清澈的河段,比如從青藏高原發源處開始的上遊河段。這很容易理解嘛,本來就是冰川融水,能有多少的泥沙含在其中?據說以前上遊河段的河水,清澈到甚至都可以直接飲用。
那黃河到底是哪個部分出了問題?讓泥沙有機可乘,帶了這麼多同夥沉積到河流中。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泥沙從何而來黃河的泥沙量有目共睹,這肯定不能是憑空而來的,人們沿着黃河的流經區域,一步步觀察,終于發現了端倪。黃河流經了多個地形,山地、平原、丘陵都有,而這些地形上的植被覆蓋率并不相同,有些覆蓋率高,有些低到直接沒有。
比如河流中段的黃土高原,這裡隻有一望無際的黃沙,沒什麼高大樹木,更不要說有能夠防風固沙的林地。加上從上遊山地下來的河水,被陡峭的地勢給增加了河水的沖擊力,使得河流的流速和流量,都處于較大的程度。
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遭到破壞,降水集中、多暴雨
所以,當這些獲得“超能力”的河水來到黃土高原之後,那些高原上的黃色泥土,隻能被裹挾帶走,毫無還手之力。畢竟沒有任何護衛可以保護它們,黃土高原上的泥沙,風一吹都可以帶跑,别說流速那麼大的河水了。有時候該地區的降雨,也會沖刷掉一部分泥土,然後與雨水一起彙流到黃河中。
這才讓原本清澈的河水,變成了真正的黃河水,而且這些被沖刷的泥沙量還不小。
黃土高原的峁、墚、川坡度較大,植被覆蓋率差
數據顯示,黃河年平均含沙量達每立方米37.8公斤,最高含沙量為每立方米920千克。每年都會攜帶十六億噸泥沙。
這數字着實是有點吓人了,不知道黃土高原的泥沙,到底有沒有被沖刷完的那一天。
黃河泥沙含量測試
怎麼沒填平渤海要知道,黃河水的最終歸宿就是渤海,其每年攜帶的16億噸泥沙,有12億噸都流入了大海,這都沒給渤海填平,難道是它海域太大了?
渤海(Bohai Sea)是中國最北的近海
其實不是,論深度,渤海最深的區域也不超過20米,論廣度更是比不上其他海域,隻有7.72萬平方公裡。至于黃河為什麼沒有填平渤海,很可能隻是時間問題,根據調查顯示,渤海的水域面積其實是在縮小的,或者說,是被泥沙形成的沖積平原給擠得更近了一點。
人們發現渤海離大海的距離越來越遠了,這很可能是因為,黃河水帶來的泥沙,在下遊形成了沖積平原。一邊是大量的泥沙填入渤海,一邊是形成的沖積平原,擠壓渤海面積,這樣下去,也許兩百年左右,就真的看不見渤海了。
沖積平原形成原因
畢竟到現在為止,在黃河和周邊河流的沖積下,已經形成了華北平原、甯夏平原、河套平原,其中華北平原的面積高達31萬平方公裡,被黃河填起來的海域可比渤海大多了。所以填平渤海并不是沒有可能的。
隻是黃河的泥沙量,并不是每年都有那麼多,而且也有一部分堆積到了中下遊,以及沖到了下遊兩岸形成平原,再加上渤海本身也不算太小,所以暫時還沒有被填平。黃河泥沙首先做的就是“為人民服務”,造出适宜種植作物的平原,讓人們能夠在這些土地上發展文明。
華北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中國人口最多的平原
若如水利專家預測的那樣,在黃河泥沙量不變的情況下,兩百年左右渤海就會不複存在,這對我國人民來說,并不是件好事。雖說渤海被填平,看起來好像土地面積會更多了一點,但海洋面積的減少,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比如說渤海沿岸地區的城市,氣候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為沒有了渤海的溫度調節作用,而且,人們在渤海海域發展了那麼多漁業資源,一旦被填平,也什麼都沒有了。沿海地區漁業和航運本身就是一大經濟點,失去這片海域,很可能會使周邊地區經濟受到重創。
渤海水産的蝦苗已占到全國北方市場的40%以上
所以無論如何,阻止黃河的泥沙量增加,是勢在必行的事。治病要治本,既然泥沙是從黃土高原來的,那我們就從黃土高原入手。
泥沙的治理黃土高原之所以能被那麼輕易地帶走泥沙,就是因為沒有防風固沙的植被,既然自然條件下,該地區長不出什麼植物,那就隻有依靠有人工幹預了。什麼樹木耐旱、防風,就種什麼,一片不行就兩片,反正植物造林本來也是我國的基本任務之一。
廣義上的黃土高原即黃土區,黃土面積63.5萬平方千米
别說這還真有用,經過這幾年的治理,中上遊的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植被一多,那些泥沙也就穩固了許多,黃河水沖刷帶走的泥沙量,自然得到了減少。這不僅能夠減緩渤海被填平的進度,還能防止下遊地上河問題的加重。
黃河泥沙可不隻給人們帶來了肥沃的土壤,同時還埋下了不小的隐患。黃河下遊有一個神奇的景象,就是人們所居住的地方,也許還沒有河流的深度高,簡單來說,就是地上河問題。
地上河示意圖
地上河的危險前面說到,黃河攜帶的泥沙有部分會堆積在下遊,這是因為黃河流經的中下遊地區,地勢較為平坦,河水的裹挾力自然也有所降低。那些被河水抛棄的泥沙,就沉積在了中下遊河段,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漸漸地把該河段的河水高度,提到了與人們生活區域相同的高度。
為了防止河水外洩,影響到沿岸居民的生活,人們開始修建堤壩,結果泥沙越堆越高,堤壩也隻能不斷地加高,最後就形成了地上河的景象。這對沿岸居民來說,是很危險的,一旦上遊洩洪,該河段猛地漲水,很可能會超越堤壩的高度,河水外洩就會将位于低處的城鎮,全給淹沒了。
汛期将面臨洪水的威脅,一旦決堤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
人們當然也想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畢竟不斷地加高堤壩不是個長久之計。最開始,人們想要通過将河流中堆積的淤泥挖出,來降低水位,結果發現這方案難度太大,而且效果不好。挖的速度抵不住泥沙的堆積速度,吃力不讨好。
于是,人們覺得還是得采取河道分流的辦法,就是在河段的上遊,多開幾條河道,讓黃河帶出的泥沙能夠分流出去,就不會在某個河段形成地上河的景象了。
河流分流的難度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同時還是要抓住植被恢複這一要點,隻有黃河流域的生态環境變好,泥沙量減少,水流變多變快之後,那些被攜帶的泥沙,才有可能全部被河水裹挾帶走,最終彙入大海。這也就解決了泥沙堆積,形成地上河的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