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多山之國,山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構成了祖國版圖“雄雞”的“骨骼”。以天柱峰為例,有安徽天柱山、浙江雁蕩山、福建南安天柱山、湖北長陽天柱山、山東棗莊天柱山等等都有天柱峰。這些山峰都以“一柱擎天”而得名,其特點:陡峭挺拔、壁立千仞、一峰獨立、蔚為壯觀。而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境内也有一處天柱峰。其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周圍山環水繞,看起來比其他的天柱峰更多了幾分秀麗,有“修河第一峰”之稱。
江西宜春市銅鼓縣天柱峰風光。
銅鼓天柱峰,又名靈石尖,海拔359米,位于宜春市銅鼓縣大塅鎮境内。此峰屹立于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修河上遊大煅水庫西岸,“一柱擎天入畫圖,亭亭壁立鎖煙孤”,有“修江第一峰”美譽。
銅鼓縣天柱峰景區的十裡畫廊。
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曾路過此地,在觀音娘娘的“曬鞋尖”前拴驢解囊時,不慎将随身攜帶的仙螺玉石失落。靈石乃仙家寶物,落地生根,見風增高,竟以“一日長一千,十日沖破天”之勢,驟然猛長。南海觀音見勢不妙,立即奏請玉皇大帝,派雷公電母下凡征服。是日,風起雲湧,天昏地暗,大雨滂沱,雷電交加,隻聽霹靂一聲,迅雷在天柱峰腹部劈出了一個大洞。從此“靈石”失靈,“天柱”也就不再長高了。
江西宜春市銅鼓縣天柱峰景區風光。
2017年7月,我們幾位南昌好友驅車來到天柱峰景區遊玩。進入景區一個巨大的人工湖-----九龍湖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站在岸邊大壩上放眼望去,九龍湖水面煙波浩渺,在微風吹拂下,波光粼粼。陽光下,湖面泛起了層層金波。那中天一柱的天柱峰,就像一個倒立的海螺聳立在對岸,挺拔入雲,嵯峨雄偉,令人神往。
江西宜春市銅鼓縣天柱峰景區大塅水庫電站。
坐上岸邊的遊艇,10多分鐘就到達了彼岸。步行百餘米,有一“靈石庵”山門。這裡有二幢民房,都是修建九龍湖(即大塅水庫)時從山下搬遷上來的。繞過民房屋後,滑古道拾級而上,腳下的岩石會發出咚咚咯咯的響聲,相傳這就是靈石。隻要人們一踏上這一段路,其腳步聲就會傳到500米外的庵内。觀音菩薩就會預先知道有善男信女來朝拜。
銅鼓縣天柱峰半山腰的靈石庵景觀。
古道兩側,茂林修竹,遮陽蔽日。中途有一“聰明泉”,上下兩個水池,均呈長方形,泉水自上而下,可供遊人洗手、洗臉和解渴。天柱峰的半山腰中,有一坐北朝南,高7米、寬8米、進深9米的天然石洞,靈石庵就建在這石洞之中。據記載,此庵又名緻虛庵,始建于宋,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嘉慶十五年(1810年)兩次重修,分前後棟:前棟為岩石、磚木混合結構,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從前棟的後門上43級麻石台階,就到了岩洞中的後殿,裡面供奉着觀音菩薩,兩邊的對聯為:“騰雲九天斬妖斬魔,駕霧八方救苦救難。”在洞門的右邊石壁上,镌刻着“别有天”三個楷書大字,每字長約0.9米,寬0.8米,遒勁有力,十分醒目。
江西宜春市銅鼓縣天柱峰風光。
登天柱峰頂,庵堂前棟左側有小門。從此出門上山。據導遊介紹,這條人工開鑿古道有的440多級台階,由于山高坡陡,過去一般人都不敢攀登。古代有人描述這裡“壁立千仞,插漢入雲,不可階升,土人猿捷者間一登徙,俯瞰魂栗”。特别是快到峰頂的約100米路程,沒有了台階,在光秃陡峭的山脊上爬行,更需要膽大心細和勇氣了。如今,為方便遊客遊覽,加寬步道,修建護欄,安全多了。
銅鼓縣天柱峰景區的十裡畫廊。
天柱峰的山腰間,岩石光秃,無草無樹。而山巅之上,卻有幾十平方米的小山竹和灌木。站在山上,可見周圍的飛來石、夜合山、曬鞋尖、小三峽、水上一線天、岸上一線天等勝景。
江西宜春市銅鼓縣天柱峰景區風光。
如今,銅鼓縣人民政府為了加快旅遊事業的發展,改善生态環境,保護森林資源,已将天柱峰及其周圍的龍門林濤、竹海天湖、萬笏朝天、摩岩石刻等25處自然景觀、11處人文景觀及7處可供景觀、革命舊址,建立了一個總面積達49.6平方千米天柱峰景區,2000年3月該景區榮獲國家級森林公園,2006年8月榮獲國家水利風景區; 2011年2月榮獲宜春市十佳旅遊景區。這對提高銅鼓的知名度、發展銅鼓的縣域經濟,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天柱峰,這一顆璀璨的明珠,将吸引着衆多的遊客來此觀光旅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