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孔子論語講解

孔子論語講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04:15:06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論語講解(孔子的人生三樂)1

這句話的解釋:孔子說:“學到的東西按時去溫習和練習,不也很高興嗎?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一位有修養的君子嗎?”

看看怎麼解讀:

一般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最重要的話先說,整部《論語》492章,第一章就是孔子的人生三樂。而且代表的孔子的三個人生階段,孔子對其一生有如下的總結:“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而這三句話也是與其人生階段相對應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對應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即15-30歲主動自覺的學習階段;。“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對應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即30-50歲的開門授徒設教階段;“明學業已成,能為師為君之法也。先能招友,故後乃學成為師君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對應于“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即50歲以後的知天命、順天命階段。這與《論語》最後一章相呼應。這同時也反映出了孔子樂觀、達觀的人生态度與價值魅力。

我們知道人生有很多快樂的,孔子在這裡卻隻是說了三種,這是孔子的人生三樂,這也說明孔子的教學不是死闆的,而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先看第一樂“學而時習之”,孔子的學更主要更重要更核心的是大學,是明德親民至善之學,是修齊治平之學;“習”是複習、預習、實習、踐習等等,是強調了實踐、強調了曆練。“時”是時不時的、偶爾的,其實強調了常常的、活到老學到老的、持續的、有休息的、有堅持的那種生命融入追求中的過程。除了自己學而時習之,除了自己懂得了享受這種人生之樂,沒有别人能夠幫的上自己的。

再看第二樂“有朋自遠方來”,這裡可以從這樣來理解。一是有人分析孔子之時的朋友來往,不像現在的交通發達,而且戰争很多,路上野獸蟲豸、路途泥濘或曲折,充滿了危險。這樣的朋友相見是多麼難得啊,是多麼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啊。二是自己的水平高了,知名度響了,一些朋友慕名而來,這是很高興的事情,可以宣傳自己的理想,理念等。

來看第三樂“人不知而不愠”。這就要看孔子的晚年了,孔子的周遊列國,多少人的不知,但是孔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懷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人生理想追求,依然上路,依然樂得其所。遇到别人的不理解不接受之後,自己依然保持清醒和理智,自己依然保持智慧和獨立的意志,認識自己是怎麼一回子事情,把握自己到底要做些什麼要到哪裡去……就像孔子體味到的人生的快樂,應該是平常人所難以理解的吧。

孔子在提到這人生三樂時候,用了三次“不亦”,用了三個反問,以排比的氣勢,一氣呵成。“不亦”是并不排斥人生中其他的諸多快樂,是承認人生中有很多種快樂;“不亦”更是強調了這裡的人生三樂,特别突出了這裡的人生三樂。(圖片來源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