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22時40分
随着最後一方混凝土的泵送到位
由湖北交投投資
中鐵大橋局建設的
燕矶長江大橋
北岸主塔墩承台澆築完成
标志着燕矶橋基礎施工宣告完工
即将進入主塔墩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燕矶長江大橋北主塔墩承台為啞鈴型,由左右兩幅組成。單幅承台為直徑38.8米、高8米的圓柱體,左右幅承台間設地系梁,系梁寬20米、厚6.9米。
北主墩承台分2層澆築,本次澆築的是長江下遊幅承台的第2層,也是承台混凝土的最後一次澆注,澆注混凝土約4400立方米,承台混凝土總澆注量20186.5立方米。
燕矶長江大橋北主塔墩施工環境複雜,結構規模尺寸大,承台混凝土連續澆注時間長、澆注方量大,對生産、調度、組織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大橋主墩工區技術負責人張昭賢表示,因為連續大方量澆注,混凝土後台的生産和前台設備維保都承受了很大壓力。
燕矶長江大橋北岸主塔墩承台澆築現場。
為确保主墩承台建設質量,中鐵大橋局燕矶長江大橋項目團隊提前謀劃,制定了詳細可靠的專項施工方案,對人員配備、機械配置、監控檢測、安全管控等方面作了周密安排。
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控制要求高、對溫控的要求嚴格。燕矶長江大橋YJTJ-2工地試驗室主任李平介紹,雖然已是初春時節,但夜間氣溫依舊寒冷,當混凝土入模溫度預測将低于5℃時,即采取加熱等一系列冬季施工措施。
“我們緊密監控混凝土的入模溫度,相關數據會每4個小時彙報一次。”說話間,李平向記者展示了他的微信工作群。隻見群裡記滿了幾屏的數據,每一車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出自幾号站、方量、時間都記載得清清楚楚。
此外,項目團隊還在承台内設置了由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開發的智能溫控設施,實時監控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并利用承台内布設的冷卻水循環系統,進行混凝土溫度調控,防止混凝土因水化熱引起結構裂縫,确保工程質量。
燕矶長江大橋北主墩于2022年11月23日完成鋼圍堰封底,圍堰下放過程中,恰逢橋位處長江水面處于近15年來最低值,墩位處水深過淺、淤積嚴重,使得圍堰下放困難。此外,國家疫情政策調整後,施工人員陸續感染新冠,作業人員數量減少。又逢承台施工跨越春節假期,臘月廿八之後,部分施工人員回家過年,施工人手相對不足。
為了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項目部春節不打烊、以假期換工期,組織30多名一線建設人員留守工地,繼續馬不停蹄推進承台建設。春節過後,項目部迅速組織人員複工、增加人手投入生産大幹。
“承台施工還沒結束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提前謀劃下一階段工序,将準備工作提前落實到位、将工裝設備材料等提前組織到位,确保從承台到塔座到主塔的施工工序轉換銜接順暢快速,繼續拉滿弓、鉚足勁快速推進塔柱上部結構施工。”張昭賢表示。
當天晚上承台澆築完成後,張昭賢和他的同事們依舊沒有停下來,繼續進行面層找平等施工,一直忙到後半夜。結束那一刻,張昭賢說:“我現在就想去美美地睡一覺,明天再與同事們小慶祝一下,給大家鼓鼓勁、加加油,争取在塔座、主塔施工階段幹得再快些再好些。”
項目鍊接
燕矶長江大橋采用雙塔單跨設計并一跨過江,主跨1860米,為世界首座不同垂度四主纜體系懸索橋,也是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度雙層懸索橋。
燕矶長江大橋是連接鄂州與黃岡的第二條過江通道,上層為高速公路,下層為城市快速路。鄂黃第二過江通道(燕矶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線路全長約26千米,是湖北省重點推進,打造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花湖機場)的綜合配套工程,是建設黃岡臨空經濟區的關鍵支撐,對構建鄂東地區水路空聯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揮核心物流樞紐綜合效益,提高土地利用價值和投資吸引力,拉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推動武鄂黃黃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監制|舒智明
審核|祁曙光
編輯|王小梅 熊旭輝 何敏
圖文|周威 徐穎
來源|五公司 燕矶橋項目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