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老陳,是我們廠引進的技術員工,以前他是我們鄰縣棉紡廠職工,在我們廠籌建生産過程中,因技術力量薄弱,經常發生紡織設備停機事故發生,一弄一道工序卡脖子,就造成整條棉紡生産線停産,極大影響生産進度,而恢複生産重新啟動卻費時費力,同時還造成設備能耗高,成本上升,所以廠急需要引進相關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生産一線技術工人,老陳就是這樣的被我們廠引進來的。
當時老陳已經有50多歲了,兩個小孩也以成人,就是還沒有就業,成了老陳的心病,我們廠領導答應老陳,引進到我們廠裡來後,給他兩個小孩解決進廠指标,并且還答應分配老陳一套房子作為安置房,已經裝修好就可以立即拎包入住,其實老陳在原廠工作還是不錯的,就是兩個小孩就業讓他操心,既然我們廠給他子女安置進廠,解決自己後顧之憂,老陳就高高興興地與原辦理了離職手續,攜家帶口來到我們廠上班。
紡織廠給我們發技術等級證書
他來了以後,充分發揮老技術工人優勢,很快解決了我們棉紡廠清花設備停機事故的老大難問題,快速提升産能,廠領導引進老陳決定得到我們全廠職工的認可,平時眼紅老陳待遇好的職工也終于閉口不言了,他們一家四口人,除了老陳老婆沒有上班在家料理家務外,兒子跟老陳一起學技術作保全工,女兒也在前紡車間擋車,一家三口人上班,生活自然而然好過多了……
好日子總是這樣短暫,到了1992年,中國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過渡,國家鼓勵私有經濟發展,私有企業相比于國企,沒有什麼負擔和包袱,效率更高,用工更加精準,這時我們廠背負着沉重的财務壓力和債務危機,加上98年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縣政府無力給予紡織廠資金支持,更要命是這一時期棉紡業過剩,設備落後,能耗高,效率低下……并且形成了嚴重的“三角債”,已經到了無流動資金再生産了,縣域國企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太差,被迫破産重組職工全員下崗。
老陳一家這時除了女兒已經出嫁,不在家裡,兒子也和我們廠一位紡織女職工結婚生子,這樣一家子人全部下崗,而老陳還差兩年就退休,一下子全家沒有班上了,那段時光老陳郁悶無比、身心俱疲,還沒有退休就得繼續幹,他利用原廠人脈關系跑到合肥市肥東縣紡織印染廠當技術指導幹了一年多,就在這時,老陳長期積蓄的慢性病糖尿病發展到了二期,眼睛識物昏花,血糖高血壓高,不得不回家治療,在醫院住一個多月,由于下崗職工沒有地方報銷,當時我們社會還沒來城鎮居民醫保,所以在肥東辛苦奔波勞碌的錢花光了,控制住病情,老陳兒子就不讓老陳繼續打工了。
直到2008年才辦理城鎮居民醫保
老陳在家呆了大半年,過完六十歲生日,于2001年五月開始辦理退休手續,經過身份認證、申請表填寫、檔案核查,還讓老陳補繳兩年社保6000多,一個多月後退休金就到了,結果才一千多點,當時我還在廠家屬院住,遇到老陳,談及退休金的事,他向我們大吐苦水,工作了三十多年,棉紡廠職工退休金怎麼這麼少?對社保這一塊政策,我們也不知道,不好說什麼:讓他保持心态吧,千把塊錢細細花,還是夠自己的生活費的,保重身體,退休金還會一年一年的上漲……
老陳有糖尿病,老陳老婆身體也不好,所以老陳兒子兒媳也沒有外出務工,他們就在廠家屬院門口租了一間簡易門面房,開早吃店,辛辛苦苦起早摸黑,兒子兒媳也挺不容易的,老陳有時候也在幫忙洗碗、清潔衛生什麼的…
年前我到廠家屬院辦事,到老陳兒子開的小 吃店吃早飯,沒有看見老陳來幫忙,就問問他爸老陳現在怎麼樣了,他兒子眼睛紅紅的,一直沉默寡言,我就沒有再問了……
九十年代原來國企紡織企業,因轉型改革都破産下崗,所以紡織工人幾乎都經過上世紀下崗失業,造成他們繳金年限少而且金額少,即使像老陳這樣老技術工人雖然工作長,但是廠破産資不抵債,給老陳繳納的社保就是按照我們當地最低檔交納的,廠繳納的社會統籌部分少的可憐,所以這些40、50後紡織工人退休工資普遍低下。而這些老下崗職工子女都面臨成家立業壓力,光憑這點少的可憐退休金生活還是相當不易呀。
老陳一家下崗後生活變遷讓我們想起劉歡經典老歌《從頭再來》,之所以能夠一直被人們銘記、傳唱,那一定是因為它帶給了人們某種引起共鳴的強烈情感。
劉歡演唱的《從頭再來》。這首歌原本是一首鼓勵下崗工人重拾信心鼓起勇氣再就業的公益歌曲。可是,當過了那個曆史背景之後,慢慢地,它的意義已不再那麼狹隘,而是越來越廣泛地帶給人們鼓舞與力量。
當人生不如意,失業、生意失敗甚至是遇到天災人禍時,《從頭再來》那激昂奮進的旋律、勵志的歌詞總能讓你重新振作,從頭開始!你聽,"再苦再難,也要堅強,隻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夢就在”“看成敗,人生豪邁,隻不過是從頭再來”,滿滿的力量,你,感受到了嗎?
我們廠的工會會員證
今天之所以選擇分享這首歌,是因為我們棉紡廠下崗職工,大多數人獨自打了很久的工,終于快要打不住了,想到了這首歌,感受到了一些希望和力量。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好好活着,大不了從頭再來。
把不堪的過去當作一個恥辱的笑話,不再提起。
把一切歸零,重新開始。這一切就是劉歡唱給我們的精神勝利✌法。
下崗職工跟同齡人比,可能是晚了些,那就跟自己比,真正決定開始的時候,恰恰也不得不當作最早的時候。
也隻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賺得賴以生存的錢,讓每一天自己都在忙碌中過,因為下崗職工上有老下有小,不能虛度每一分每一秒。
多年以後,回望下崗的歲月,即使眼淚忍不住,也隻能平靜之後是淡然處之。
下崗老職工的苦和淚是一般人無法體會的,放眼過去,簡直可以出一本書。
剛剛下崗的時候,很多人拿着那點微乎其微的補償金,摸索市場,進行創業。由于對市場的不了解,大多數人都血本無歸。面臨着養家糊口和技術短缺的難題,很多人隻能幹一些繁重的體力活,雖然收入不高,但是可以保障家人的暖飽。
随着國家的不斷發展,很多先進的設備湧入國門。先進的設備又代替了很大一部分人工,這又使一部分下崗工人再次被迫下崗。此時,大部分下崗職工已經人到中年,面臨着上有老,下有小,處處用錢的難題。再加上随着年齡的增長,身體素質的下降,繁重的體力勞動,顯然已經是很多人身體的負擔了。很多人為了生活隻能擺擺地攤,幹一些保潔之類的輕活,來維持生計。
當孩子獨立了,父母去世了,下崗職工的難題又來了。别的不說,單指養老保險這一項,難住了多少下崗職工。目前國家針對下崗職工的政策隻有40、50這一項,而且條條框框的規定還特别多,如果年齡剛好合适,趕上了40、50政策還要好一點,好歹退休後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
很多下崗職工的年齡都不符合40、50政策,在面臨着生活的窘迫,很多下崗職工隻能挺着,扛着。即便手裡有些閑錢的人,想補繳卻不敢補繳,由于長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身體已經留下了很多職業病,如果将手裡的閑錢全部補繳養老保險,身體一日有突發病症連醫院都住不起。
下崗職工千千萬萬,人生百态苦底撈,還有很多下崗老職工面臨着更困難的生活,他們隻能煎熬着,堅強地活着。相信随着國家體制不斷地完善,一定會有更好的針對下崗職工出台政策,相信國家沒有忘記當初為祖國建設貢獻過青春的這些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