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楊柘
潮汕商人,個個浪(厲)險(害)。
不過,大多數潮汕地産商大多低調務實,喜歡悶聲發财。
自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催生了一批草根地産商的崛起。黃楚龍的星河地産、黃茂如的茂業集團、紀海鵬的龍光集團以及郭英成的佳兆業集團等,在持續20多年的房地産狂潮中,逐漸成為中國房地産發展史上不可忽視的群體。
這些來自潮汕地區的地産商,幾乎精準把握住時代變革中的各種紅利機會,最終成為人生赢家。
深圳是這些弄潮兒的風水寶地,他們通過廉價的荒地、城中村改造以及接手爛尾樓等,迅速攫取财富,又奔赴下一個商業機會。
發迹
時至今日,潮汕地産商已成為中國房地産行業不可忽視的勢力,尤其在日益火熱的大灣區房地産市場,他們敢拼敢幹又習慣于悶聲發财。
這些潮汕籍地産商皆出身草根,他們從建築施工、修橋修路等基礎性工作慢慢積累資源,逐漸崛起。
星河地産創始人黃楚龍來到深圳較早。在1979年的普甯縣,他還是一位缺少文化、無技術專長的小鎮青年。
當年,他從270多公裡外的普甯來到深圳,在工地上找到一份泥水匠的工作糊口。1988年,黃楚龍開始單幹,做了個小包工頭,承包一些小型勞務,幾年後才涉足房地産行業。
與黃楚龍有着相似路徑的,還有龍光集團紀海鵬、聯泰地産黃振達以及中州地産黃光苗等。這也成為潮汕籍地産商初創時期的一個明顯特色。
潮汕人有着東方猶太人之稱,踏入房産開發行業,與時代滾滾洪流不無關系。
1992年南巡講話之後,昔日漁村深圳成為中國改革開發最前沿,土地價值飙升。在這片投資熱土之上,屬于潮汕籍地産商人的時代,才緩緩拉開帷幕。
不過,相比彼時實力雄厚的國企,潮汕籍企業的能力還比較弱小。黃楚龍1992年設立深圳怡和公司,在上千家房地産企業中表現平平。直到1994年開發完成祥和花園、怡和樓項目之後才有起色。
同為普甯籍,茂業集團老闆黃茂如發迹,靠的是其父在1980年代購得深圳布吉一塊土地。
當時,黃茂如六兄弟殺豬賣豬肉的生意紅紅火火,在南巡講話之後,就再也坐不住了。老父名下布吉那塊土地,成為黃茂如兄弟介入房地産業務的起點。在那塊家傳的土地上,黃氏兄弟開發的首個住宅項目茂業城至今矗立。
在潮汕籍地産商行列裡,龍光集團紀海鵬的發迹有些特别,在設立建築企業龍光建安之前,紀氏兄弟就已在汕頭經營建材和醫療器械,小有所成。
佳兆業集團郭英成三兄弟雖出身粵東的揭陽,但早年就移居香港,靠什麼挖得第一桶金迄今鮮有認知。在公開場合,郭英成對外統一表述是,“未從事房地産生意之前,我們在潮汕一帶從事貿易及工業生意,因為看到同鄉做房地産生意,也就參與進來。”
上世紀初,姚振華從華南理工畢業後擺攤賣菜,後來在深圳成立蔬菜實業公司,蔬菜連鎖超市的生意越來越大,1995年到1998年,在福田區開出11家蔬菜超市。那時,深圳福田區中心城區的住宅地産開發剛剛開始。
發展
在改革開放40年裡,深圳從大工地變身國内一線城市,人流不斷湧入。
人多、地少,造就了這座城市房地産市場格局。黃楚龍成立深圳怡和公司後不久将公司名更名為星河地産,推出的星河住宅系列,因為地段好、品質高,成為深圳住宅市場的标杆産品。
2003年,黃楚龍出手拿下深圳中心城區一宗土地,涉及酒店、購物廣場以及住宅,形成豐富的多業态開發格局。
同年,在汕頭城中村改造中掘得第一桶金的紀海鵬兄弟倆,也動了挺進深圳的心思。龍光建安從汕頭南下300多公裡豪擲2.86億元,拿下寶安區中心地段一處土地,正式加入深圳房地産開發大潮,也正式拉開在大灣區的擴張序幕。
相比其他潮汕籍地産商,龍光集團進入深圳市場較晚,但頻頻拿下地王,刷新了外界對這個汕頭龍頭地産商的固有印象。
同時,龍光集團向外界展示了其速度。2004年業務擴至嶺南重鎮佛山,2007年之後,持續在大灣區、珠三角不斷拿地布局。2008年,龍光建安更名龍光地産,2011年将總部從汕頭遷址深圳,并成為中國百強房企。
地産黃金十年,向來低調的黃楚龍也迎來機遇,作為深圳第一代“墾荒人”,2005年再次在住宅領域斬獲成果,在深圳房地産行業普遍困難時期,星河丹堤項目逆市勁銷8億元。黃楚龍不僅再一次成功,而且星河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紀海鵬落子深圳寶安之時,鴻榮源集團賴海民已在此盤踞多年。早在上世紀90年代,賴氏三兄弟在尚屬關外的寶安區拿下多宗荒地,推出第一個住宅項目弘雅花園,首次嘗到房地産暴利的滋味。2008年,鴻榮源集團拟借殼ST蘭光上市折戟。
1998年前後,姚振華通過菜籃子工程用地的機遇獲得中港城地塊,成為他的首個地産項目。2001年,中港城項目完工出售,均價超過7000元/平方米。
斑馬消費發現,在衆多潮汕籍地産商中,茂業集團黃茂如如有神助,成為最早登上富豪榜單的人。2003年,黃茂如主導開發深圳地标建築“世界金融中心”,并在次年登上中國百富榜第19位,那年他才38歲。
崛起
從事蔬菜連鎖超市業務出身的姚振華,在房地産領域經驗并不豐富,早期地産項目寥寥。
繼中港城項目之後很久,才在2009年推出寶能太古城。與中港城不同,位于深圳後海的太古城項目,主打豪宅産品,專攻富人消費群體。
當年,太古城1736套住宅,銷售額達48億元,刷新了當年深圳住宅銷售紀錄。太古城成為深圳豪宅标杆,寶能集團也被外界譽為豪宅專業戶。
在這之後6年裡,寶能集團在低調中崛起,先後在全國各地布局将近60個地标級項目。
佳兆業集團的崛起,應該歸功于郭英成對爛尾樓的執着。
依靠1999年接手桂芳園、2003年接手“子悅台”,兩次将爛尾樓運營成為熱銷樓盤,爛尾樓大王的名聲遠揚。
2009年,佳兆業集團赴港上市,首次對外披露公司獲得土地儲備方式。在佳兆業集團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郭英成主導拿地的方式不是在一級土地市場參與招拍挂,而是靠收購爛尾樓、與其他開發商合作開發。
公司在招股書裡提到,2005年底至2009年9月,公司收購13個項目公司控股權,獲得廣州金茂、錦城山莊、惠州佳兆業中心等13個項目權益。
除了爛尾樓,公司對參與城市舊改項目同樣情有獨鐘。2013年,在全國擁有近40個城市更新項目,占地1400萬平方米,其中在深圳項目占地面積就有470萬平方米。鹽田三村、四村、西山吓村和社排小布村等,均為公司拿下的舊改項目,且被列入深圳市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
2013年,舊改項目為公司貢獻239億元銷售額,約占公司銷售總額的30%,該業務的毛利率超過50%。
廣東梅州籍的朱孟也靠舊改業務成為廣州“地主”。在深圳,真正算得上“大地主”的是鴻榮源集團,其在深圳有10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寶安、前海、光明和龍華,均有公司落子的項目或者土地。
随着深圳龍華新區的加速發展,鴻榮源集團在龍華當地落地15個項目,成為這家潮汕地産商的“糧倉”。
分化
佳兆業集團熱衷參與舊改,以較低成本獲得充沛的土地開發資源,從而獲得較高的利潤回報,為公司打開業績上升通道的同時,也埋下隐患。
2014年底,佳兆業集團及郭英成卷入官員貪腐案件,郭避走香港,在售房源被鎖定。
如果沒有鎖盤(在售房源被鎖定)風波,佳兆業2014年完成300億銷售目标毫無懸念。
2013年,佳兆業集團已是國内房企一匹黑馬,受鎖盤及涉腐事件波及,佳兆業的黃金時代戛然而止,也給房企們敲響了警鐘。
龍光集團同樣警鐘長鳴,自2003年以來,公司先後深圳及大灣區城市頻頻拿下地王項目,憑借豪宅住宅産品銷售保持在業内較高利潤水平,伴随監管限價等政策出台,公司的優勢漸漸被削弱。
去年,龍光集團第三年出現毛利下滑。2018年至2020年,毛利率分别為33.73%、31.55%和30.01%。
與此同時,公司啟動的去家族化,高管層面人事持續動蕩不堪,随着傅明磊、吳劍、馮征等一大批明星職業經理人接連出走,更讓外界懷疑公司戰略是否有可持續性。
同屬潮汕商人的朱孟依的合生創展集團,在2004年就成為中國内地首家銷售過百億的房企,随後,以200億押注京津新城遭遇資金鍊困境。2008年朱孟依長達9個月協助有關部門“調查”,企業發展嚴重滞後。2013年,朱孟依交權給女兒朱桔榕,退隐幕後。
現在看來,在潮汕籍地産商中,唯有黃楚龍的星河地産是一股清流。多年來,黃楚龍一直秉承“有多少錢,辦多大事”的理念,企業發展全靠自有資金,成為潮汕房企的另類。
楚龍選擇了一條最為穩健的發展之路,但擴張的速度相對較慢,在深圳穩住腳跟後,才開始在廣州、惠州落地項目。
除地産業務,潮汕籍地産商們的商業版圖正逐步向金融領域延伸,姚振華借道保險業務擴充金融版圖,朱孟依家族拿下珠江人壽牌照,并入股廣州農商行;黃楚龍拿下陽光保險,入股深圳福田銀座村鎮銀行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