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養母是最好的母親

養母是最好的母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9 23:18:47

養母是最好的母親?2019年4月,母親在老家院子裡面坐歇我的母親馮秀珍,是1937年生人,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養母是最好的母親?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養母是最好的母親(母親的兒女情長)1

養母是最好的母親

2019年4月,母親在老家院子裡面坐歇

我的母親馮秀珍,是1937年生人。

我知道,母親也許再也無法下床,或者隻能在輪椅上度過殘年餘生。

母親住院治療,因長時間卧床加之吃飯少而缺鉀,上廁所都站立不穩,醫生讓多吃香蕉、蘋果之類的水果補鉀。離開醫院時,母親又是雙眸淚流。我不敢對視母親,其實每次的相見何嘗不是生死離别呢?明天與意外,誰知道哪個先到?拿出幾千塊錢塞給母親,她怎麼說也不接,我隻好壓在她病床枕頭下。母親一把拉過我的手說,媽把你的錢花紮實了,你掙些錢全都扔到咱家這個窮窟窿裡了,17歲出門你隻拿了8塊錢、50斤糧票,再沒花過家裡一分錢,沒穿過媽的一針一線,我把你兩個哥的娃都經管帶過,而桐桐娃我沒給你照看過一天,還一直花你的錢,媽心裡不安,你現在娃正在上學,媳婦又沒工作,負擔也重。說着說着,淚又從媽滿是皺紋的臉上滾落下來……

我們姊妹四人,隻有我一個在外工作,以前家裡日子過得再艱難、再緊巴,母親從沒有張口向我要過錢。那些年接連給大哥二哥定親、結婚、辦結婚酒席,糧食和錢都是向村裡親近人借的。每到臘月年關母親就要發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家裡人口多,收入進項少,往往是舊賬未清,又添新賬。母親看盡了人的眉高眼低,嘗盡了世态炎涼。

大哥二哥分家後,父母都是自己種地,農閑時母親拖着病身子給别人揀個辣椒、掰個大蒜掙幾個零錢補貼家用,父親也是白天幹農活晚上在村裡的煉油廠看廠子。兩兄長和我都覺得父母年齡大了身體都有病,我也讓把兩人的地分給兩個兄長,特别是我在外面工作父母還幹農活,打零工掙錢,怕村裡人笑話。可母親堅決不同意,她說能行能走時候,不給我們添負擔,她和父親辛辛苦苦一輩子也沒給我們兄弟留個好過活和家産,别人分家都是分家産分東西,大哥二哥分家時,分攤的是兩人結婚時的舊賬。現在天天都能吃上白面馍,有零花錢,真是“王世萬”過的日子,還有啥嫌的。

父母親快七十歲才把地分給兩兄長去種。無論環境怎麼變,條件再好,旁人怎麼勸說,但她卻無法改變節儉持家的習慣。那時候她做飯從不放油炒菜,都是清煮或下到面裡,晚上也是湊合下,燒點開水就着馍馍吃。每年冬天母親經常咳嗽,我詢問了單位醫生并推薦了藥,打電話時讓她買幾瓶咳嗽糖漿吃了就有效果,等幾天後我打電話問母親藥買上沒、吃了嗎?母親告訴我吃了那甜絲絲的,吃了效果好得很,話沒說幾句就挂了。一問才知道,母親一打聽那種糖漿一瓶四五十元,就不買了。

我從基層部隊幹到大軍區機關,那時經常出差或下部隊檢查工作,有機會就抽空回老家,每次都給父母留點錢,幾十年下來攢了好幾萬,但再有錢母親也是能省則省,不多花一分錢。母親曾四次病情危重,她覺得過不了這個坎兒了,把父親叫到身邊,叮囑父親櫃子裡的幾萬元是這幾年零零星星給的,她如果走了,讓父親第一時間把鑰匙交到我的手裡。我知道母親怕兩兄長說她偏心,更怕分這份省吃儉用來的錢。母親把什麼事分得很清楚,幫是幫給是給,是誰的不能含糊。一家人一起時,母親就說今生你們是姊妹,就要相互幫襯扶持,之間遇事要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把關系處好處和睦,使這份今生今世“一家人”的親情延續下去,不讓外人看笑話。兩兄長蓋房、侄子外甥定婚結婚,都要給些錢表表心意,在經濟上支持。每每想到這些,内心酸楚感激無以言表,這份血濃于水的親情與大愛又怎麼是用錢能換來的啊!哪有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二哥二嫂幾年前為了照顧父母放棄了出門打工掙錢,長年在家照顧老人的衣食住行,怕有個閃失,給我沒法交待,所受的委屈艱辛苦楚,隻有他們内心知道。

二哥在電話中和我商量,母親這次出院後,讓父母一同搬到他家去住,有什麼事喊一聲就能有個照應。這幾年母親體弱多病,吃飯全由二哥來經管,二哥和父母住的地方連在一起,離他的屋子四五米遠,有個上下台階。那天中午從醫院出院回家後,母親無論二哥怎麼說也不搬下去,二哥隻好随了母親,叮咛她在炕上千萬不要亂動,有什麼事喊他或者等他來,可心勇氣盛的母親不願拖累别人,自己下炕,一頭摔倒在地上,她又從屋子裡爬到院裡,二哥發現時趕緊背起來放在炕上,問母親摔到哪了,什麼地方疼,那時的母親已麻木,說不準身體什麼部位磕在地的。等到晚上六七點我發視頻時看到二哥在炕上抱着母親,才知道摔倒的事。二哥不停地給我埋怨,說母親執拗,不聽他的話,剛出院又弄出這難子。母親疼痛難忍,一會兒要側左,一會兒又讓側側右,一會兒讓放平躺着,一會兒立馬又喘不上氣來,渾身難受不自在。二哥忙得焦頭爛額,又叫來大哥幫着給母親翻身倒水伺候大小便,到半夜一點多鐘看着實在不行,給120打電話,把母親送到縣醫院拍片子做檢查,才知道胯骨已經骨折。醫院沒法治療,建議回家卧床休息……整整一夜到第二天,母親和兩個兄長誰都沒合一眼,母親疼得不停地出聲呻喚,大哥和姐夫開着車到周邊縣城找醫尋藥,打問到一位姓馬的醫生,聽周邊的人說,任何骨折就是摔碎膝蓋的,到他那裡都能接好。但這位骨科“神醫”看了醫院拍的片子,詢問病史後,也是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讓回家靜養。

母親的疼痛勁兒使我和兩個兄長内心焦急不安,我也是四處打電話給親朋好友,想買些鎮痛藥劑,減輕母親的痛苦,但國家管控嚴格,個人根本無法買到。我又給老家的戰友打電話咨詢老人骨折治療情況,朋友建議做換骨手術,這樣以後就能行走。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農村老一輩子人說男人怕腳腫,女人怕臉腫,這樣就有生命危險了。母親摔了後第二天,臉腫得像盆子一樣,喉嚨裡卡着痰,說話都費勁,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多少往事一幕幕浮現,母親對子女、對家、對父親、對親朋好友、對村裡人正直、善良、仁慈、溫情,忠厚。從前探親休假或出差順路回家,母親知道我是面肚子,中午肯定做手擀面,滿滿的情、濃濃的意,母親做的面光滑、筋道、耐嚼,她調的湯汁鹹淡适宜,一碗面是滿滿的家的溫暖和情懷,有媽的味道和無盡思念。有年夏天我回家,母親知道我愛吃西紅柿,可村子街道沒有走街串巷拉車叫賣的,她就跑到其他街道去找或者到鄰村去買。結婚後,每年春節回家,母親都要變着花樣做飯,每次端起飯碗,母親就端小闆凳坐在我身邊,她給我盛上一大碗,紅紅的油潑辣子拌在上面,看着我甩開膀子大口地吞咽,母親就會笑得像花兒一樣。

從戰士開始,我一直學寫新聞報道,上了軍校也是學新聞專業。從此,新聞報道工作伴随着自己成長進步,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飯。生活比常人少了規律性,一米七五的個頭,體重卻不足110斤。隻要打電話,母親都要說少熬夜、多吃飯,冬天時候母親總要說你把自己穿暖和。七十三歲的時候母親耳朵背了,面對面說話也要出大聲才行,但我還是兩三天和母親通次電話,往往是我說十句她能聽清兩三句,往後日子,我就默默地聽她給我唠叨東家長西家短,聽她說點以前的陳年老事……

從駐地坐火車回到老家,看到風燭殘年的母親還要遭受這樣的折磨,我的心在流淚滴血,那種感覺,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有切膚之傷痛。和姊妹們商量時,都覺得隻要做手術能站起來、能行走,母親雖受了手術的一時之痛,但不受長期卧床之苦,生活能自理、身邊也不用人長期照料。怕有什麼意外,也怕母親過不了這一劫,遠在蘭州的媳婦帶小孩利用雙休日回到老家,在縣城給侄子帶小孩的大嫂也都趕了回來……母親卻還堅持着不去西安做手術,說臨死了還要花費大錢給兒女們造麻煩,活多少才是夠,就是現在一口氣斷了,也覺得你們把心盡到了……

那天晚上,我睡在母親身邊,内心是那麼的安穩踏實,平順安詳。多年以來在外的打拼,為名為利為家為孩子的浮躁、焦慮、不安,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人與人間的攀比,那種心累不堪回首,在此時此刻都覺得可笑可歎,如浮塵般輕如鴻毛。直到天亮時分,母親才算勉強答應。

雇用的救護車把我們送到聯系好的醫院,等做完各項檢查,主治醫生把我和大哥叫去交代母親的病情,下發了病危通知書,醫生壓根兒沒提骨折的事。看着護士把母親推進重症監護室,四天四夜的救治,内科病症才有所好轉。這時醫生又急忙聯系骨科專家會診,最後意見也是母親用不了麻藥,有可能上了手術台就出不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次老,兩次小。《晉書·食貨志》曰:“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為小。”到了老小孩的年紀,母親的脾氣越來越像小孩,任性和固執,愛計較,愛唠叨,指責大哥如何不對,二嫂給她吊臉,二哥朝她吼。母親耳朵背,說話聲音小她聽不見,聲音大了母親覺得吼她,每次做飯前二哥、二嫂或侄子都要問母親吃些什麼,次次母親都會說做什麼吃什麼,不把内心裡想吃的說出來,她怕麻煩二嫂還怕二哥說她費事,越是這樣的客氣生分,越使得二哥二嫂難以做人、做事、做飯,有時飯做好了端過去,母親又叨叨着嫌飯鹹了淡了軟了硬了的,二嫂經常要做三種不同的飯菜。村子裡的人和親朋去看她,母親往往都會哭起來,說人老了不如七八歲的小孩,吃飯幹啥都要人伺候,不能行不能走,還不如利利索索地走了算了,少了兒女們的累贅。母親在旁人跟前哭啼訴苦,往往把二哥他們搞得很難堪。

近兩年姐姐有胃病,家裡也有兩個五六歲的孫子,從西安回來,有十幾天沒去看母親,母親就給大哥二哥唠叨罵姐姐,說姐姐在她跟前沒孝心,不像别的姑娘那樣三天兩頭來伺候父母,給洗衣服……大哥二哥這時就數落母親,現在都有自己的家,都要過日子,閑了肯定會過來看你,再說有我倆伺候,讓過來幹啥。過段時間姐看她時,看着面黃消瘦,母親又拉着姐問長問短,讓抓緊看病,還不停催促大哥二哥給姐夫打電話,讓抓緊治病,不能耽誤……村子裡人去看她,說那種藥對她的病有好處,某某人吃了那藥後都很好,母親立馬就說給大哥二哥給她買,吃了幾次沒效果就再不吃了,床頭放了十多種藥,都是母親讓買來沒吃完的;鄰居常去和母親拉家常,說喝牛奶好,母親又讓二哥訂了牛奶,喝了又拉肚子,就不再喝了;二哥養了十來隻羊,母親又要喝羊奶,也是嘗了嘗就不喝了。去年回家,母親要個收音機,我就找了那種操作簡單小巧的,用了一兩次也是鎖到櫃子裡

……

母親老了,家裡最小的我也是五十出頭。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大哥二哥也是有自己的兒女、孫子,有自己的日子要過,也有家務、農活和養家糊口的壓力。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裡,人們都變得心浮氣躁,心思用在更高的物質追求上,為房子、車子、票子而奔波忙碌,年邁父母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倒成了發達富裕的負擔,每當看到農村空巢老人的景象,暗自在想,這是當代人的悲哀警示還是現實的諷刺,老年人的生活做兒女的傾盡心力了嗎……

母親常念叨“娘的心在兒女身上,兒女的心在石頭上”。兒時不懂母親意,讀懂已是意中人。母親常常因為瑣事和兄嫂們發生不愉快,我便成了化解他們矛盾的橋梁紐帶。在和兄長聊天拉家常時,兄嫂們埋怨說整天小心翼翼細心照顧,生怕母親不滿意不高興,日子久了,不但沒在母親跟前落下好,還時常用别人的優長來對比,讓兄嫂深不得淺不得,陷入兩難境界,最後惹得母親不高興,兄嫂們很委屈。面對母親,愛啰嗦、記性差、亂操心、指教多,而我們沒有真的把她當作小孩一樣對待,少了理解,缺了溫情,沒了耐心。久病床前無孝子,也許我們終究走不進老人的内心世界,也就無法理解她的世界裡滿是孤獨寂寞,是無奈,是病痛折磨的痛苦,是對走到生命盡頭時的渴望留戀,是對兒女的不舍和依戀……

人性就是這樣,擁有時不知道珍惜,往往失去了才會懂得。我們總是把最好的一面給了外人,把不好脾氣個性留給了親人,因為親人不會計較。

我隻有在内心默默為母親祈禱祝福……

□張戀潮文/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