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校名更名程序

大學校名更名程序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19 23:23:39

大學校名更名程序(還在為企業大學更名發愁)1

在企業裡,

内訓師肩負重任,

他們悉心設計和準備課程,

傳道受業解惑,

為企業人才發展不斷努力。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

讓我們一起緻敬内訓師,

感恩他們的付出與陪伴。

大學校名更名程序(還在為企業大學更名發愁)2

圖片來源于《培訓》雜志特約通訊官“寶藏群”

給内訓師送上節日祝福的同時,

不要忘記他們背後的那群培訓人,

以及那所“企業大學”。

今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門正式印發《關于規範“大學”“學院”名稱登記使用的意見》(點擊即可查看原文),文件指出文件指出,除經批準設立的大學、學院以及由其設立的内部機構或由其發起并依法登記的組織機構外,其他組織機構不得在牌匾、廣告等對外宣傳以及其他各類活動中使用“大學”“學院”字樣。

距離整改時間僅剩2個月了,企業大學的更名情況如何?

大學校名更名程序(還在為企業大學更名發愁)3

事實上,不是所有的企業大學都需要更名

事實上,不是所有的企業大學都需要更名。《意見》也對此做了系列規範。

《意見》部分摘錄

一、大學、學院是具有特定功能和作用的法人組織,應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标準、程序審批設立,其名稱經批準方可使用。大學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審批或備案;學院根據辦學層次、類型、法人性質等,由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審批。冠“大學”或“學院”、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事業單位,涉及機構編制事項的,按照機構編制管理權限和規定程序,報機構編制部門審批。

二、經審批設立的大學、學院,以及由其發起并依法設立的其他法人組織,在機構編制、民政、市場監管部門登記時可以對應使用“大學”“學院”字樣。其他組織機構在登記時不得使用“大學”“學院”字樣。

……

四、機構編制、民政、市場監管部門按照上述規定對已登記名稱中含有“大學”“學院”字樣的組織機構進行摸排清理,審批機關或業務主管部門予以配合。登記名稱不符合上述規定的,結合實際,通過組織機構申請變更、審批機關變更、登記機關依職權變更等方式進行規範。

五、對企業設立的、無需審批登記的内設培訓機構,有關部門要指導和督促其規範名稱使用行為,不得使用“大學”“學院”字樣的名稱及簡稱開展任何形式的宣傳等活動。舉辦機構屬于國有企業的,由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負責規範;舉辦機構屬于銀行保險機構的,由銀行保險監管部門負責規範;其他的由其舉辦機構的業務主管部門負責規範,無業務主管部門的由教育部門會同市場監管等部門負責規範。

……

同時,《意見》也給到需要更名的企業大學6個月的整改期,如今時間已經過半,哪些企業更名了,他們的新名字是什麼?

大學校名更名程序(還在為企業大學更名發愁)4

這些企業大學更名啦!

對着企業大學更名情況,小編在《培訓》雜志融媒體“寶藏群”中進行了系列調研,大部分企業已經進行了更名工作。以騰訊為例,就在今天,騰訊大學正式更名為騰訊學堂。

大家的更名都有何共通之處?小編為大家總結了4種改名“套路”,并挑選了其中代表性的企業大學,希望給未更名的企業大學以啟發~

  • 業務窗口型,凸顯企業的核心優勢和商業模式
  • 返璞歸真型,借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學堂、書院、學苑,凸顯文化氣息
  • 匠心深耕型,潛心研修行業人才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
  • 核心聚焦型,專注學習發展的各類“學習/教育中心”

類型

企業/原企業大學名

現企業大學名

業務窗口型

oppo

傳習院

新潮大學

共生學習中心

海爾大學

人單合一

研究中心

返璞歸真型

騰訊大學

騰訊學堂

普華企業大學

普華企業學堂

複星大學

複星

全球領導力學堂

惠氏營養品商學院

惠氏營養品赢學堂

中集集團中集學院

中集學苑

恩菲學院

恩菲學堂

新希望六和商學院

新希望六和商學苑

多點大學

多點數智學堂

華夏幸福大學

華夏幸福學堂

陽光大學

陽光大學堂

得到大學

得到高研院

康佳學院

康佳人才發展院

混沌大學

混沌學園

綠能大學

綠能研修院

安踏企業大學

安踏人才研修院

攜程酒店大學

攜程酒店程長營

當代行銷學院

當代行銷學堂

鍊家學院

鍊家學堂

匠心深耕型

華住商學院

華住産研院

湖畔大學

湖畔創研中心

淘寶大學

淘寶教育

抖音電商大學

抖音電商學習中心

立邦大學

立邦

産業人才發展中心

智慧場景客服學院

智慧場景

客服研習社

核心聚焦型

華潤雪花啤酒學院

華潤雪花

學習與創新中心

南鋼大學

南鋼人才發展中心

太保創新大學

太保學習創新中心

長安汽車大學

長安學習中心

聯合金融大學

聯合金融

賦能發展中心

華潤大學

華潤學創中心

蘇甯大學

蘇甯易購

人才發展中心

全球速賣通大學

全球速賣通

培訓中心

美團大學

美團培訓

北控水務學院

北水教育

……

……

……

信息來源:《培訓》雜志特約通訊官“寶藏群”、更名調研以及網絡

大學校名更名程序(還在為企業大學更名發愁)5

企業大學後時代來臨,

究竟将何去何從?

《意見》出台後,一石激起千層浪,關于“企業大學”如何更名、定位等問題讨論得如火如荼。

  • 有人認為:企業大學雖然摘掉了“大學”的帽子,但隻要企業培訓人做的事情内涵不變,那麼叫什麼名字并不重要。
  • 有人認為:可以将這次“去大學化”看作是一次機會,讓企業培訓人反思企業大學的價值。審視企業大學現有業務究竟哪些具有真正的長遠意義,企業人才培養究竟應該産生哪些不可替代的價值等等。
  • 有人認為:企業大學的發展主要依靠企業自身聚集的平台、聯盟、智庫、生态圈在相互共勉發展。更名就意味着政府開始關心企業大學,帶領企業大學往新的方向突破,這對企業大學和培訓中心都是一個很好的發展趨勢。

小編也采訪了幾位一線企業培訓從業者,未來企業、企業大學以及培訓從業人員,需要如何調整以應對挑戰?

重塑賦能

不管改成什麼名稱,其本質都是為企業創造績效價值,若不能實現這一根本目的,一切都是空談。國家出台此《意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進一步規範行業的發展,企業也可借此機會對内部人才培養機構進行重塑賦能。

  •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賦予新職能

目前,很多企業大學職能錯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人才培養的主體原本在各部門,若是全部“堆”到培訓部門,而培訓部門由于人力、精力以及業務熟悉程度有限,很多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

借此機會,企業可以組建人才培養領導小組,高管牽頭,各部門負責人、管理者作為培訓督導者,把培訓職能真正下放到各部門。唯有如此,培訓才能真正落實到位,否則換湯不換藥,終究還會成為雞肋。

  • 營造儀式感,讓培訓有聲有色

培訓不像做營銷,也不像做産品研發,成績立竿見影。因此,企業需要營造一種儀式感,讓培訓變得有聲有色。比如,多舉辦類似開訓儀式、結業儀式,技能比賽、年度優秀講師、學習之星等評選、頒獎活動,趁着這次更名授牌,把之前落下的儀式補上。

另外,還要為人才培養的主導者頒發特定的榮譽,比如,頒發院長、副院長、首席知識官、讀書會秘書長、内訓師等榮譽證書,後期加強宣傳報道。

  • 内外聯合,盤活企業培訓資源

培訓市場中,占比較大的師資其實在企業内部。但這些内訓師資源很多都被閑置,并未真正利用起來,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國家出台此《意見》,勢必會掀起一定的行業波動,那麼,作為培訓管理者,可以借此把公司内部培訓資源盤活起來。

比如,成立管理咨詢公司,舉辦盈利性的培訓項目等,把内部講師商業化運作,在提升内訓師專業水平的同時,還能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此時,人才培養方可進入良性循環。

@ 潘勇

《培訓》雜志融媒體特約作者、福湘集團首席知識官

把握“度”

大學辦企業,學而優則商;企業辦大學,商而優則學。學與商的結合,要以不犯正位為度,否則過猶不及。

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考慮校企合作,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定向培養與培訓工作。企業與院校合作辦學模式之前已經存在,并且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有一定的效果。

比如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每年為鐵路輸送專業對口人才,園林、農牧等專業學生亦供不應求。但近年來,随着産業升級轉型,尤其對于“中國智造2035”這個宏大目标來說,職業技術院校存在一些先天不足,而對于普通本科院校的部分專業來說,畢業即失業的尴尬現象依舊存在。對于諸多前程未蔔的小企業來說,實在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培訓應屆畢業生。因此,如何提升高校畢業生與職場的匹配度,是全社會應該思考的問題。

企業大學後時代,企業高層還應高度重視人力資源的發展,通過企業大學培養成批的後備力量。企業大學不僅要有經費、師資做保障,在職人員也要能夠在企業大學裡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與精神世界,繼而為企業發揮更大的人效。如此,企業大學方可實至名歸。

@ 吳紫月

西安某餐飲企業人力資源總監

腳踏實地,不趕時髦、追名利

對于企業大學價值定位與發展方向,未來将會有多種選擇:

  • 有些企業或許會将其重新定義為業務夥伴,紮根到業務中去;
  • 有些可能定義為做知識管理,比如進行組織的經驗萃取、留存和應用……

培訓部門怎麼在組織中自洽?

首先,要清晰地認知自我,如果不懂業務,就不要去接觸業務的核心工作;

第二,要對齊部門目标和組織目标,哪怕不能直接關聯,也要間接關聯,否則無法順利開展工作;

第三,不能好高骛遠,不是所有的培訓團隊都能演化成OD團隊或承擔核心重要角色,隻要能在本職工作上發光、發熱,就已經實現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了。

@ 張澧

新潮大學執行校長

(“新潮大學”現更名為“共生學習中心”)

拒絕花裡胡哨的“政績”

《意見》的出台,很大程度上也給培訓人的“自嗨”起到了警醒作用。

回歸初心,我們應該去反思培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培訓效果的衡量标準到底又是什麼?

培訓人創造的價值絕非是面子工程,人才培養與組織發展也不是全盤借鑒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組織診斷、人才識别、流程标準化、能力提升等更應該是一個因地制宜、對症下藥的過程。培訓人的創新更應該是考慮差距短闆與目标值的關系,以及人員行為改變對戰略落地的影響與意義,甚至培訓人應該用更前瞻性的眼光考慮如何推動組織疊代進化。

對于從事人才培養的我們來說,紮紮實實地把培訓做成可衡量的事業,拒絕花裡胡哨的“政績”,真正考慮如何運用更有效的方法去提升技能、教授知識、塑造文化、達成績效和未來探索……這條路還任重而道遠。

@ 杜娟

益海嘉裡集團石家莊糧油培訓主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