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一書真的想用“愚公移山”的故事來表達“人定勝天,改造自然”的思想嗎?其實這是一種常見的誤解,《列子》想表達的并非改造自然的思想。下面居士我為你詳細分析一下這個故事。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湯問》,在這個故事之前,作者借殷湯與夏革之口讨論了一個問題:事物是否有大小、長短、同異的分别?夏革先說了另一個故事。
在東海之外不知有幾億萬裡的海面上,飄着五座仙山,分别是:岱輿,員峤,方壺,瀛洲與蓬萊。這五座仙山非常高大,上下周圍三萬裡,山頂平地九千裡,上面住着許多仙人。但是這五座仙山沒有根,就在大海水飄着,随着風浪而搖晃。
時間一長,仙人們就受不了了,他們暈船啊,于是便向天帝訴苦。天帝也怕五座仙山漂到西極去,讓山上的仙人們流離失所。于是他命令北方之神禺疆,派十五隻巨大的海龜把大山頂在背上。一隻龜馱一座山,馱六萬年再換另一隻龜,十五隻海龜正好三班倒。
不料有一天出了意外,龍伯之國有個巨人,他投下釣鈎,一鈎就釣走了六隻海龜。這六隻海龜正好是負責岱輿和員峤這兩座仙山的,這兩座山沒有海龜負責,于是一直漂流到北極,沉沒在大海裡了。
《列子》想用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呢?你看,這五座仙山夠大吧,上下周圍三萬裡。可是北方之神禺疆派出的海龜比仙山大多了,能馱着山在海裡遊。海龜夠大吧,可是龍伯國的巨人一鈎就釣走六隻。可見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可以相互轉化。大的事物可以轉化為小的事物,小的事物也可以變為大的事物,全依賴于你如何看待了。
接下來,夏革列舉了很多長壽的事物與短命的事物,大的事物與小的事物。
如楚國之南有一種叫冥靈的生物,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樹,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這些是非常長壽的生物。腐朽的土壤上會生出菌芝,早上長出來傍晚就死,春夏時節下雨時會生出蠓蚋,看見太陽就死,這些都是極端短命的生物。
北冥有魚,其名為鲲,有幾千裡之大,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它的翅膀就仿佛天邊的雲彩,這是非常巨大的生物。江浦之間有一種叫做焦螟的小蟲子,它們群聚在蚊子的睫毛上,蚊子居然感覺不到它們,這是異常微小的生物。
看起來,事物确實有長短、大小的分别了。但是夏革話鋒一轉說道,黃帝和容成子住在崆峒山上齋戒三個月後,他倆看焦螟的身形如同嵩山一般巍然聳立,聽焦螟的聲音如霹靂一般響亮。可見《列子》一書确實想說明,大與小是沒有界限、分别的。
《列子》論證道,雖然事物的形體性情各不相同,但是他們各自适應各自的環境,每一種生物的生理功能都是完備的,具有充足的天分,又怎麼能去辨别他們的大小、長短、同異呢?
接下來,《列子》中寫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正是想用這個故事來說明大小、長短是相對的,可以互相轉換。
這個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居士我就不複述了。愚公想要挖王屋、太行兩座大山,可是這兩座大山真的太大了,所以智叟笑話愚公說,你如此老邁,連山上的一根小草都拔不動,又怎麼可能把山挖平呢?愚公反駁道,人力與山相比雖然渺小,但是我子子孫孫沒有窮盡,山卻不會增加,又怎麼會挖不完呢?可見與無盡的人力相比,這兩座山又變渺小了。
因此,《列子》中講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并不是要說人定勝天,而是想論證大與小、長與短是相對的,并沒有固定的界限。所以,最終愚公感動了天帝,派天神把兩座大山給搬走了。
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