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師者

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師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14:55:51

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師者?提問:付紅領 國家文物局直屬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紀委書記,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師者?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師者(如何做經師和)1

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師者

提問:付紅領 國家文物局直屬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紀委書記

指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請問,如何理解“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如何才能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

解讀:王學斌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今年4月,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專門指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這一重要論斷,既是黨中央對我國教師隊伍的殷切期望,也是對每位教師的最新要求,承繼了古已有之的傳統話題、直面了現代中國的教育議題、提出了未來教師的崇高命題。

“經師”與“人師”,本屬古代教育的重要話題。東晉時期,袁宏在其所撰《後漢紀》中有雲:“蓋聞經師易遇,人師難遭。”可知“經師”與“人師”本有區别,且境界迥異。所謂“經師”,原指兩漢時期講授經書的學官,按其規制,“立官稷及學官: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鄉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經》師一人”。後“經師”逐漸泛指傳授經書的名家或師長,略等同于職業稱謂。“人師”則更為重要。《荀子》中曰:“故近者歌讴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可知“人師”必須德高望重,如泰山北鬥般讓人仰望追慕。郭沫若也認為:“經師是供給材料的技術家,人師是指導精神的領港者。”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認為,教師是有兩種人格的,一種是“經師”,一種是“人師”,我們的教學是要采取人師和經師二者合一的,每個教科學知識的人,他就是一個模範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有學問的人。此觀點在某種意義上是對傳統教育的概括與弘揚。雖然“人師”與“經師”側重不同,但絕非截然二分,《論語》中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大緻涵括了文獻典籍、德行修養、處事盡心、做人誠信等四方面教育内容,實際上可粗分為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兩大塊。這裡的“文”,主要是指文化知識,我們耳熟能詳的諸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等名句皆與此有關。“行”指的是躬行實踐的能力,故孔子教誨弟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便是強調在實踐中驗證、行必有得的道理。“忠”與“信”則顯然屬于道德範疇,于此領域,一方面,孔子注重道德修養之外顯,即“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通過個體的外在行為判斷其德行高下;另一方面,他又強調道德觀念之内化,如“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二者合而觀之,不難發現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教育思想尤為主張将道德認知轉化為修養行為習慣,從而實現由他律到自律的教化過程,最終形塑為學生内心穩固的價值觀念,并外化在求知問學方面。由此看來,古人一貫主張“經師”與“人師”合二為一。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錨定培養衆多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之偉大目标,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講話賦予了“經師”與“人師”這一議題嶄新的時代内涵,提出了面向未來的崇高命題。廣大教師承載着培育“複興棟梁、強國先鋒”的時代重任,依據的講話要求,當力求勝任如下三重身份。

善做“信仰導師”。徐特立曾認為青年“性如素絲,染蒼則蒼,染黃則黃”。廣大教師要從政治上着眼、從思想上入手、從青年特點出發,幫助他們早立志、立大志,從内心深處厚植對黨的信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立足黨的事業後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牢牢把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引導廣大青年在思想洗禮、在實踐鍛造中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要善于引導廣大青年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胸懷“國之大者”,擔當使命任務,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争當偉大理想的追夢人,争做偉大事業的生力軍。

勇做“學術名師”。面臨“世界怎麼了”“人類向何處去”等重大問題,廣大教師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尤其是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教師群體要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誓做“厚德仁師”。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有愛才有責任。廣大教師要嚴愛相濟、潤己澤人,以人格魅力呵護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古人常言“春風化雨”。作為大學教育環境中至關重要的因素,人特别是教師的作用極其關鍵。此間的“化”,指的就是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實現學生良知的覺悟、人格的喚醒,換言之即“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倘若教師本身沒有那種精神境界,就不可能發生這樣作用,假如有了那種精神境界,就自然而然地發生這樣作用。因此老師應該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自覺,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成為被社會尊重的楷模,成為世人效法的榜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