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話裡,有個俚語叫作“籮底橙”,指的是籮筐底下賣剩的、品相差的、不被看好的橙子。曾經的技校生曾祥博、朱惠珊、陳衍、陳澤锟們,就是别人眼中的“籮底橙”,但是憑借雙手磨煉出技能,他們都成了國家的棟梁,有的成了世界冠軍,有的成為推動中國制造的工匠,有的用科技改變着城市生活,還有的讓嶺南非遺走向世界……
今日(15日)是世界青年技能日,為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讓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之路,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了“灣區技能 ”技能青年分享會,邀請了四位憑借技能實現人生逆襲的青年,分享他們技能成才的故事。
率先登場的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教師、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制造團隊挑戰賽冠軍曾祥博,他分享了自己的技能“逆襲”之路。獲得世賽冠軍後,年紀輕輕的曾祥博如今已經留校任教,并獲得了副高職稱,領到了廣東省人才優粵卡。曾祥博始終相信,隻要有一技之長,社會就會有技能青年的位置,“籮底橙”也能煥發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有機會讓國歌在世界賽場上奏響的人畢竟隻是少數,技能青年的人生并不是隻能通過“金牌”實現逆襲。更多技能青年憑借過硬的技術,為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多機會。
“我自己真的很喜歡噴漆,汽車噴漆其實跟化妝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改頭換面的行當。”談起汽車噴漆,“00後”汽修女孩朱惠珊雙眼閃爍着光芒。在這個男性從業者遠多于女性的行業中,朱惠珊憑借自己突出的實力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稱号。畢業後,技術過硬的她,收到了廣汽集團的邀請,為中國制造貢獻着自己的力量。從技校生到中國工匠,朱惠珊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信地選擇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而不是給職業貼上男女的标簽,局限了自己的想象”。
與傳統的“乖孩子”不同,陳衍總是不走尋常路:本應按部就班讀高中的他,選擇退學讀技校;已經有一份穩定高薪工作的他,又選擇辭職創業。“我一直在追求的,就是去嘗試别人沒做過的事,讓這個世界因為我而變得更好,哪怕隻是一點點。”陳衍告訴記者,當初之所以堅定地選擇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就是沖着這所技能名校的機電優勢專業。在校期間,陳衍參加了2017年中國國際技能大賽移動機器人項目比賽,并獲得優勝獎。就這樣,技能讓他找到了通往理想的路徑。
畢業後,陳衍獲得了第一份工作:“通下水道”。不過陳衍并不需要親自動手,而是操控他參與研發的管道機器人,來為城市通渠,實現了行業突破。而如今,不安分的陳衍辭職與師弟們開起了新公司,用自己的技術,幫助城市解決更多實際問題。在他看來,這就是技能的意義。
“我是一個木工。我喜歡木頭在手上被切削、旋轉、打磨,讓一塊塊木頭變成各種家具。”紅木家具公司創業者、世界技能大賽優勝獎陳澤锟從小在木料堆裡長大,他在現場深情講述了自己與紅木家具的情緣。經曆過世賽,陳澤锟的眼界開闊了很多,他認為通過木工技藝,可以為紅木家具帶來更多可能性。如今才27歲的他,有自己的公司和IP,有很多青睐自己作品的客戶。陳澤锟說:“我能不斷創造更大價值,這就是技能給我的底氣。”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廖雪明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龍成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