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與世無争,白天耕種,晚上讀書,這是儒家崇尚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所追求的一種小康生活圖景。在中國的鄉村,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大門的牌匾上,雕刻着“耕讀傳家”四個字,也有許多家庭的中堂挂着“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對聯,都表達了中國鄉村社會對“耕讀文化”的追求與憧憬,是鄉村社會的一種理想化圖景。
中國是一個有着數千年曆史的農業社會,在儒家文化裡,讀聖賢書是做人的必修課,也是通往做官的唯一通道。而耕田卻是養家糊口的必要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在現實生活裡,有着大半的讀書人進入不了仕途,而生活在鄉下,所以邊耕作邊讀書便成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耕田可以“事稼穑,豐五谷”,養家糊口,安身立命。而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儀”,修身養性,以立高德。在儒家文化裡,做人才是第一要義,道德是至高無上的。
在古代,過着淡泊名利,與世無争,白天耕種,夜晚讀書生活的人,大緻有三種:一類人是鄉村的小地主,自耕農。這類人讀過書,但沒有考取功名,沒有進入仕途,然後繼承了上輩耕讀傳家的傳統,一代一代過着白天耕種,晚上讀書的安逸日子。一類人是隐士。這部分人是那些有文化卻不願意做官,或者是做不了官,就回家在鄉下過着一種“日入開我卷,日出把我鋤”的悠閑生活,邊耕邊讀,與世無争。還有一類人是辭官的人。這類人或者官場失意,或者厭倦了官場生涯,于回辭官回鄉,過起了日耕種夜讀書的退隐生活。
由此可見,耕讀生活是中國農業社會特有的一種現象,是儒家文化的一種體現,也是一種鄉村生活的理想圖景。過着這種日耕夜讀的生活的人,也是分幾種不同類型,并不是都是所謂的追求人生最高境界的。淡泊名利,與世無争是一種生活态度,日耕夜讀是一種生活方式,與人生境界無關。
不過,今天已經進入一個名利心過重,拜金主義盛行的時代,人心浮躁,貪欲橫世,為了金錢名利可以丢棄人格,抛棄尊嚴,不顧親情,一切以金錢利益為重,以利己為中心,确實傷害到了人類道德人倫的底線。我們回頭重溫古代儒家倡導的淡泊名利,與世無争的生活,對今天的人們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果我們放棄對金錢名利的追逐,離開繁華的都市,回到鄉村,或者選擇一處山林,種幾畝地,養幾坡花,飲山泉甘水,吃粗茶淡飯,白天讀閑書,夜裡賞明月,堂下兒孫繞膝,身旁拙妻相伴,也失為一種高境界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