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楒睿 李賢誠
10月7日晚,華為方面發訃告表示,該公司監事會副主席丁耘因突發疾病辭世而别,享年53歲。
據健康時報報道,華為離職人員協會組織“華友會”會長俞渭華透露,丁耘是在跑步28公裡後,因為心髒問題沒有再醒過來。不過,該說法未得到官方證實。而關于長跑可能帶來的危險,再度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
訃告(圖片來源:華為心聲社區)
武漢體育學院運動康複研究中心主任扈盛教授表示,長跑猝死有兩大類,一類是心源性猝死,沒有先兆,常規體檢也比較難發現;而另一類是心肌梗死、腦溢血等。
“28公裡的運動強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于有的人而言,這個運動量可能就比較大了。”扈盛表示,從目前報道來看,丁耘生前是一個常年跑馬拉松的人,這個跑步距離對他來說,有可能就是一個常規的量。
扈盛表示,30歲以前,運動愛好者可以不斷地超越自我挑戰自我,但過了50歲去挑戰自我極值,是有風險的。“往往四五十歲年齡段的人在跑步時會出現問題,主要是他們心理上認為以前沒有問題,現在應該也沒有問題。而事實上,這些人随着年齡的增大,身體機能也在同步下降。所以,應當放下自己的期望值,量力而行,可以保持原有的基礎運動量,并緩慢下降。”
丁耘簡介(圖片來源:華為官網)
“凡是運動都會受傷,這是一個常态,而馬拉松運動确實是一項有風險的運動,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對于網上部分“妖魔化”馬拉松運動的言論,扈盛認為,既然知曉運動存在風險,就更應該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從而有效規避風險。
為此,我們采訪了幾位不同跑齡段的跑友,聽他們分享自己跑步的經驗。
陳國強 男 體育學院教師 48歲 跑齡24年
建議采取“百分之十”原則,45歲後更要有風險意識
我是上海體育學院的一名老師,從讀高中開始,就愛上了長跑這項運動。
1998年,我在北京體育大學讀研究生期間,參加了首次對公衆開放的北京馬拉松。之後的二十多年,國内外各種跑步比賽我參與了一百多場,其中有60多場馬拉松,也算是一名資深跑者。參加了這麼多次馬拉松,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2017年天津全運會馬拉松群衆組,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全運會參賽經曆。
陳國強參加2017年天津全運會馬拉松群衆組(圖片來源:受訪者)
那年全運會的一個特點是,增加了19個項目的群衆組比賽。而馬拉松群衆組和專業組的比賽一并進行,并且和2017天津(武清)國際馬拉松合并。天津全運會群衆組馬拉松是群衆參賽人數最多的項目之一,也是天津全運會最早開賽的項目,報名群衆組的業餘選手也有一定門檻。簡單說來,要在2016年中國田徑協會認可的全程馬拉松比賽中,男子成績低于5小時、女子低于5個半小時的選手才能報名,并且限額5000名。最終,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幾千名群衆組選手和120名專業選手同場競技。
比賽當天,天氣非常炎熱,盡管早上7點多就發槍(先專業組、再群衆組),上午的氣溫還是飙升到30攝氏度以上,這是我參加的馬拉松中天氣最為炎熱的一場。我采取了以完賽為目标的穩妥戰術,以3小時39分12秒的淨計時成績結束比賽。
陳國強參加天津全運會群衆組馬拉松比賽(圖片來源:受訪者)
從媒體的報道來看,丁耘是在跑了28公裡後,因為心髒問題沒再醒過來。如果他的運動基礎比較好的話,我個人覺得,這28公裡的運動強度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因為對他的情況了解得不夠全面,所以我也不好做出判斷。
馬拉松是一項高強度的運動,這麼多年來,比賽過程中,我雖沒有親眼目睹過參賽人員猝死的情況,但賽場上發生過有人突然倒地的意外。
不過,總體來說,馬拉松比賽發生猝死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一方面,參加馬拉松比賽有相應的報名要求,這會篩選掉一些身體條件不符的人,比如杭州馬拉松活動方會要求參賽者提供心髒彩超,不合格者會勸退。另一方面,整個比賽過程中,全賽段都會配備齊全的醫療點,還有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能夠有效保證參賽者安全。
在我看來,跑者挑戰自己是運動熱情的表現,如何判斷自身所能承受的運動量因人而異。但是,即使想挑戰自己,我建議還是采取“百分之十”原則,比如我第一天跑了1公裡,第二天可以嘗試跑1.1公裡,循序漸進。并且不用天天跑,與此同時結合力量訓練。
人的機能到25歲以後進入一個平穩期,不同人可能有所不同。但到了45歲以後,身體狀況肯定是走下坡路的。對于中年運動愛好者而言,一是要平時多做體檢,對自己身體狀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二是對自己的運動量有所感知,如果前一天有熬夜、喝酒的情況,無論做任何運動,都要盡可能控制運動量,自身要有風險意識。
曲懷 男 46歲 國内知名跑友 跑齡12年
先練心肺功能,裝備的選擇也很有必要
我是在2010年第一次踏上跑道的。
2005年,我留學歸國,此後體重一路飙升,“小白胖子”成了同事們對我的稱呼。
2010年9月的一天,我驚恐地發現,自己已經穿不下之前所有的西褲。站上體重秤,才發現自己的體重已有87公斤。就這樣,我開始了第一次正式跑步。
第一次,我是在家附近的300米小操場跑的。不到5圈,我就癱在了地上。在堅持了1個月之後,我可以穩定完成5到7公裡的距離。
此後不管工作多忙,不管下班多晚,我都要求自己必須完成當天的跑步裡程。半年後,已經可以跑10到15公裡了,雖然速度很慢。
1年後,我慢慢進階,終于實現了1小時内完成10公裡,跨過普通人的門檻,打開了“跑圈”的大門。
2011年底,我動了參加馬拉松比賽的念頭。2012年1月,我在廈門完成自己首個全程馬拉松。兩年後,香港百公裡越野賽,我摘得了金獎。
曲懷(左)
成績鼓勵了我,2015年我提高運動量,平均每個月跑600公裡,并在香港百公裡越野賽上再次順利獲得金獎。這讓當時的我特别興奮,還立志要拿到“三連冠”。
但在2015年8月,我剛完成2016年香港百公裡越野賽報名,卻遭遇了晴天霹靂:單位年度體檢時,我被懷疑患有先天性心髒病。
同年11月,我前往北京阜外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随後确診為“房間隔缺損”。這是先天性心髒病的一種,通俗說,就是左心房、右心房之間有個窟窿,缺口長達17毫米,必須手術。我和家人都不太理解,為何一個39歲且運動量如此巨大的成年男性會突然患上先天性心髒病,而且此前沒有任何症狀。
由于病情較重,我很快就在北京阜外醫院進行了介入封堵手術。醫生通過大腿股靜脈穿刺将封堵器送入心房,像一把小傘一樣打開後補在房間隔缺損處,恢複正常血液循環途徑。說白了就類似于自行車胎紮了,然後锉好一塊膠皮,用膠把紮漏的地方粘好。
我的心髒補好了,但我也不得不放棄了2016年香港百公裡越野賽,我擔心自己還能否像正常人一樣奔跑。主治醫師說,房間隔缺損治愈後是可以繼續奔跑的。半年後,經過兩次複查,在醫生的允許下,我開始戴着心率帶跑步,一邊監控心髒情況,一邊進行恢複性訓練。
那個時候,我已經被手術“打回原形”,增肥了15公斤,肌肉再次失去力量,心肺功能也需要重新建立。這是我最困難的時候。
就在這時,我多年的朋友“北黑”邀請我一起參加當年在山西省五台山舉辦的“大五朝台之旅”的70公裡雙人團隊賽。當時我很猶豫,但礙于朋友極力邀請,我還是參加了。沒想到,我還是在全程看着心率檢測的情況下,堅持完成了70公裡的賽程。
之後,帶着這份鼓勵,我在2017年重新站在了香港百公裡越野賽的起跑線前。2018年,我第三次拿了香港百公裡越野賽的金獎,此時我的體重也再次降到69公斤。
我覺得,跑步這個事,要根據個人不同的情況,體重大的肯定要先降體重,其他普通人肯定也都是從短距離慢跑開始,先把心肺功能提升,然後同時加強膝蓋腳踝的小肌肉群力量,這些小肌肉群部位會對骨骼有支撐和保護作用,避免受傷。
同時,對于裝備的選擇,我認為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跑鞋,入門跑者需要選擇支撐性能好的跑鞋,對踝關節是極具保護性和支撐性的。
冬冬 男 公職人員 30歲 跑齡6年
不盲目地追求距離和速度,要知曉身體釋放的信号
我以前對跑步這項運動沒有什麼特别的愛好,下定決心跑步是在6年前。
當時,我研一放寒假回老家,體重有145斤,同學聚會期間有人說我胖了,我比較在意。再加上寒假期間,我看了餘秋雨寫的《千年一歎》這本書,裡面有一段說,他發現古希臘那些文學家的雕塑都擁有健美的身材,而中國的文人都是手無縛雞之力,感覺反差比較大。于是我決定練起來。
從2016年寒假到暑假,四個月的時間裡,我減下了30斤的體重。一開始我剛跑幾百米就氣喘籲籲,之後3公裡、5公裡慢慢增加,最後穩定在每天10公裡,隻要不下雨身體沒問題,基本都在跑。而跑步的習慣也堅持到研究生畢業。
一直到現在,我都在了解跑步的相關知識,但網上的各種說法太多了,分不清真假。單單腳落地的方式,我就嘗試過前腳掌、後腳掌,還有全腳掌,到現在都沒搞明白,我覺得還是怎麼舒服怎麼來,如果是“邯鄲學步”的話,最後可能連路都不會走了。
冬冬每次跑完步後寫的日記(圖片來源:受訪者)
2017年6月畢業後,我來到了北京,為了省錢隻能住在五環外,每天上下班來回要兩個半小時,剛入職加班也很多,所以跑步中斷了近兩年。
2018年11月,單位組織體檢,結果發現身體有好幾個指标不正常,從這時,我開始正視自身的身體狀況。2019年1月開始,我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在宿舍舉啞鈴,做俯卧撐,但效果并不明顯,體重還是有140斤。當年8月,家裡的堂哥來北京看我時,還說我有小肚子。
2019年9月,我重新拾起跑步這項運動,每個月跑20天左右,慢慢地将體重減到了130斤。
跑步這項運動,過程雖然很辛苦,但隻要堅持下來,能夠讓人心情很舒暢。我跑步的時候,一般都會戴着耳機聽歌。我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跑完步都會寫日記,從16年一直堅持到現在,主要記錄跑步的距離、狀态、心情等等,積累下來估計有了十幾萬字。
冬冬其中一個跑步App上的記錄(圖片來源:受訪者)
相較于跟着跑友們一起運動,我更喜歡一個人跑,因為有些人跑得很快,我跟不上他們的節奏,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反而會出問題。當然,如果你自身有這個能力,則另當别論,我加入的一個跑友群裡,有人就經常發自己跑半馬的截圖。
就跑步這項運動而言,不同的季節,需要注意的事項也不一樣,要根據相應的情況進行調整。比如到了冬天出現霧霾,有的人還偏執地要外出運動,這樣做傷害其實更大。夏季高溫,人體本身就感到不适,就不要跑太快太久。
關于長跑後猝死這個話題,我覺得任何運動都有猝死的可能,有時候甚至不運動也會意外死亡。總體來說,運動健身對人體肯定是有好處的,隻是需要掌握科學的方法,知曉自己身體所釋放的信号,不要違背規律做運動。勞逸結合,營養均衡,買合适的跑鞋保護自己,或許更重要。
我以前跑過兩次半馬,一次是在讀書期間,一次是自己私下訓練的。對我來說,跑步是健身娛樂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盲目地追求距離和速度。最重要的還是堅持,這才是适合絕大多數人的。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