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年是十分普遍的文化現象,在不同國家,“年”的開端不同。公曆紀元是以1月1日為新年的開端,在中國稱為“元旦”。春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新年開端,俗稱“過大年”。
一、春節的曆史與傳承
我們現在的“元旦”是指公曆紀元的1月1日,但在1914年之前通常指傳統新年,也就是春節,比如王安石的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新年,一定和記時的周期有關,“年”的時間周期概念在三代以前就已經被人們掌握。《尚書·堯典》中就記載了堯帝對負責測算時間、制定曆法的羲氏、和氏講的一段話,其中提到了一年“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年”有不同的稱謂,比如《爾雅》就講到,夏朝把“年”稱為歲,商朝稱為祀,周朝稱為年,唐虞時稱為載。《詩經》中的一些内容也能夠表明我們對“年”的周期有所把握,比如《豳風·七月》中的“曰為改歲,入此室處”,講的是改歲就是從舊的一年到新的一年;“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飨,曰殺羔羊。跻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講的是過年的景象,也就是我們現在過春節的雛形。在漢代之前,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歲首,一年的開端是沒有完全固定下來的。在漢代,一年有四個開端,分别是冬至日、臘明日、正月旦和立春日。其中,正月旦是“王者歲首”,而且也是四個開端中最重要的那一個,可見春節成為後世最大的節日和皇帝是有關系的。我們常說的“冬至大如年”、“春朝大如年朝”,也從側面印證了春節的重要性。那麼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節,春節之大,大在哪裡?
第一,春節大在曆史悠久。春節在先秦時期就有了開端,到漢代确定下來之後,基本上就沒有太大的變化了,曆史悠久,傳承千年。
第二,春節大在節期之長。也就是說,春節這個節日不像其他節日隻有一天,而是持續一段時間。節期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說明節日的重要程度。春節的節期到底有多長,在不同時代、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說法,但整體上是以臘八為開始。
第三,春節大在内容之多。春節的習俗活動非常豐富,在每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都有相應的約定俗成的活動。
第四,春節大在受衆之多。可以說,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享有的節日,而且很多海外華人也過春節,甚至一些外國人也開始把春節當成他們的節日,足見春節的參與人數之多、受重視程度之高。俗話說,“一年不趕,趕年三十晚”,春節的重要性還體現在象征着一家團圓。因此,這一系列因素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節日。
作者:張勃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研究員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 《張勃:北京春節習俗與春節的文化内涵》
查看完整内容請到宣講家網(WWW.71.CN)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