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要喊媽條約火了

不要喊媽條約火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7:12:52

1

“不要喊媽!”

她和7歲兒子簽下的這份條約火了

一到放暑假,很多家長的感覺就是:神獸出籠!腦海裡不由自主地出現了重重疊疊的聲音:媽媽媽媽媽媽媽媽……

終于有個媽媽想出一招,跟7歲兒子簽了這麼一份“不要喊媽”平等條約。

不要喊媽條約火了(不要喊媽條約火了)1

條約雙方分别是在家辦公的職場媽媽張鹿(化名),和暑假在家的7歲兒子。

張鹿的老公是一位工程師,經常出差,家裡就母子倆。本來兒子上一年級了,張鹿也有了自己的時間,可以經營自己的事業。

可是随着暑假的到來,一切都失控了。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兒子無時無刻不在喊媽媽,動不動就找她,這讓她不勝其擾。

左思右想之下,張鹿決定跟兒子簽一份“不要喊媽”條約。

“不會寫的字,請查字典!不要喊媽!”

“不會做的題,請先讀題三遍,獨立思考!不要喊媽!”

“自覺打開衣櫃找衣服穿,不要喊媽!”

“……”

條約條款涉及到學習、生活各方面,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喊媽!

最後還有一句: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等爸爸回家後,喊“爸”!

這應該是無數媽媽的心聲吧!

畢竟媽媽們被一疊聲的“媽媽媽媽媽”折磨太久了。一到暑假,耳邊全是孩子“媽媽媽媽媽”的叫喚聲,在她們本就脆弱的神經上反複蹦跶。

如果有兩個甚至是三個孩子,那更是三維立體魔音環繞,殺傷力up up up!

不要喊媽條約火了(不要喊媽條約火了)2

傅首爾在《奇葩說》裡曾經提過:小孩子雖然不能讓你幹成什麼,卻可以讓你什麼都幹不成。

他就算不化作挂件兒挂在你的胳膊上、大腿上,也能用他的立體魔音綁住你的手腳,讓你隻能以他為中心團團轉。

所以“不要喊媽”條約應運而生。

據張鹿表示,簽訂條約之後,兒子喊媽的次數大幅度減少。

看到這樣的成果,很多媽媽也都心動了,大概都在醞釀下一份“不要喊媽”條約吧!

2

想要毀掉孩子

就做一個随叫随到的媽媽

這份條約在網絡上迅速走紅,其實也揭露了家庭教育中,孩子對父母尤其是媽媽的依賴。

作業不會做?喊媽!

襪子找不着?喊媽!

外出沒帶水壺?打個電話喊媽!

一個事事找媽的孩子,如何能夠成長?

一個随叫随到的媽媽,也永遠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大家不妨看一下身邊成績好的孩子,有幾個是天天把“媽”挂在嘴邊的?

父母過于關注孩子,其實是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我們人類擁有視覺、觸覺、味覺、嗅覺等多種感官,這些感官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收來自外界的信息,如果不對信息進行選擇和過濾,那就是時時刻刻的信息轟炸。

所以我們的大腦又發展了一種機制,即為注意力機制。這種機制讓我們略過了那些無關緊要的信息,可以專注于某些事情上。

但是孩子的注意力機制還沒有這麼高級,他們的大腦還不能自動化過濾信息。所以他們的注意力是非常分散的,外界的幹擾因素對他們的影響也非常大。

隻有當他們獨自一人玩耍或學習時,才能非常難得地保持專注。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機制也在慢慢形成。

而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學會自己玩耍、自己學習,并為他們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

比如:

在孩子玩耍時,不要提供太多的玩具;

不要去指導他們應該怎麼怎麼玩,讓他們自己探索玩法不好嗎?

為他們布置一個安靜、整潔的書房;

書桌上收拾幹淨,隻需擺放必要的文具和書籍。

學習過程中不要去打擾他們。

孩子的專注力難得而可貴,這正需要父母小心保護。

如果孩子已經對父母有了依賴性,那父母就要慢慢減少這種依賴性。建立規則是個不錯的方法,跟孩子約定好,什麼情況下可以找父母,什麼情況下需要靠自己。

父母随叫随到,是孩子獨立的最大障礙。

社會上有一個群體,最是令人不喜,就是媽寶男媽寶女。嫁人不嫁媽寶男,娶妻不娶媽寶女,這已經是很多人默認的條件。

5月24日,上海某地鐵站内,一位年輕女子因為後腳跟被嬰兒車碰到,就打撥打120要求送醫院。

民警和120急救人員到場後,女子又遲遲不上車,口口聲聲非得等她爸爸來。

不要喊媽條約火了(不要喊媽條約火了)3

不要喊媽條約火了(不要喊媽條約火了)4

不要喊媽條約火了(不要喊媽條約火了)5

不要喊媽條約火了(不要喊媽條約火了)6

不要喊媽條約火了(不要喊媽條約火了)7

在拖了數十分鐘後,她的爸爸終于趕來了。

女子擡起腳後跟,像她爸爸表示自己的腳跟被後方一輛嬰兒車壓到了。

不要喊媽條約火了(不要喊媽條約火了)8

120将女子送到醫院檢查後,顯示并無任何傷情。

這則新聞因為荒唐而上了熱搜。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自私自利的爸寶女,也看到了一個無原則溺愛的女兒奴。

父母和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嬰兒時期,他們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注和呵護,但是随着他們長大,父母要學的是放手,他們或許會飛得更高、更遠。

3

媽媽懶一點,孩子更優秀

綜藝節目《少年說》裡,有一對母子給唐唐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少年名叫付軒昂,吐槽媽媽總是讓他幹家務,刷碗、擦地、摘菜、煮粥、做飯……他跟台下的媽媽說:别再逼我做家務了行嗎?

不要喊媽條約火了(不要喊媽條約火了)9

沒想到小付同學的媽媽微笑着說了一句:不可以。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付媽媽希望兒子将來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人,希望他成為一個讓妻子幸福的男人。

不要喊媽條約火了(不要喊媽條約火了)10

這位媽媽看似懶了一點,把很多家務活兒都推給了兒子,但是唐唐媽看着站在台上的少年郎,才明白了她的智慧。

她并沒有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身懶心不懶。當孩子提出抗議的時候,她沒有用家長的權威去壓迫,而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面帶微笑,語氣卻很堅定。

最後還用商量的語氣跟兒子說:希望今天你能答應媽媽,自己洗内褲,自己洗襪子。

有這樣一位智慧的媽媽,少年未來一定不會差。

所以媽媽會“偷懶”多重要啊!

媽媽懶一點,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會更強一點,依賴性也會更少一點。

再則,媽媽懶一點,爸爸就會更勤快。

聰明的女人,就得學會脫下铠甲,該示弱就示弱。撒個嬌,讓老公去做做飯洗洗碗,他更能體會妻子的辛勞;偷個懶,讓孩子去做做家務拖拖地,他更能明白自己的責任。

你學會了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