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周敦頤為什麼是宋明理學的鼻祖

周敦頤為什麼是宋明理學的鼻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02:31:40

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構建了一套從太極,到陰陽五行的宇宙生成論。這種生成論既不同于《道德經》中的“三生萬物”,又不同于《易傳》中的“八卦生吉兇,吉兇生大業”。在這種全新的宇宙論體系下,周敦頤開始架構了一種新的人生哲學。

人是怎麼來的?周敦頤一語帶過。“二氣交感,化生萬物”,這裡面省略了很多内容。在太極生陰陽,陰陽生五行,陰陽五行生萬物這個過程中,“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強調“變化”的這個思想是從《周易》中來的。我們需要注意,《易傳》是不講五行的,但是在《太極圖說》和《通書》中五行是很重要的。

周敦頤為什麼是宋明理學的鼻祖(宋明理學的來龍去脈)1

老子曾才《道德經》中指出:“域中四大,而人居其一”。周敦頤也特别強調人在萬物之中的獨特地位,說:“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在楊立華講授的“北宋三先生”中,胡瑗的《周易口義》曾論述:“天地以生成為心”。天地有造化之功,但是缺乏憂懷之念,而人當中最傑出的聖賢,不僅僅有生成之心,還有用憂萬物之意。這個“憂”是人别于萬物的特質。

《太極圖說》接着講到:“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有了人,便有了形和神的分化,内在的本質為萬物所感,于是形成了善惡的分别,世間萬物也由此而生。這裡是一種典型的唯心主義講述,儒家認為善惡都是由内而外的,而不是由外在環境所染的。

周敦頤為什麼是宋明理學的鼻祖(宋明理學的來龍去脈)2

既然善惡有了區分,那麼儒家的社會功能性就顯現出來了。如何處置善與惡的問題?周敦頤的回答是“聖人”,人本來是萬物的靈秀,聖人更是靈秀中的靈秀。于是治理國家、制定規範、讨論人的社會價值,這些分屬政治、倫理、哲學等方面的事情,全部都是由聖人來做的。這與《道德經》中“百姓皆曰我自然”是完全相反的主張。

周敦頤在《通書》中用了三個字來定義聖人,分别是:誠、神、幾。“寂然不動,誠也。”這裡說的不是形體上的一動不動,而是說聖人沒有主動欲求的意思。“感而遂通者,神也”。這裡的通,說的是智。有事物處罰我們,就會有所知識,這是神。“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也”。“誠無為,幾善惡”。誠是沒有主動的作為,有所作為而有沒有顯現,這個時候就到了“幾”,就有了善惡之分。

周敦頤為什麼是宋明理學的鼻祖(宋明理學的來龍去脈)3

誠所對應的是寂然不動,神所對應的是觸而感,幾是介乎二者時間,動而未形。同時具備這個條件的人,就是周敦頤所說的聖人了。 聖人不能有本分之外的要求,一旦産生了這個念頭,就沒辦法做到“至公”了。《通書》說:“聖人之道,至公而已矣”。一個無私的人,就不會有私欲。之所以對聖人要求這麼高,是因為聖人需要承擔更重要的曆史重任。在儒家的倫理中,要把天下交給聖人來管理。

周敦頤的人生哲學是圍繞“聖人”來展開的,聖人追求的是要達到天地生成之心的境界,賢人追求的是要達到聖人的境界,士人追求的是要達到賢人的境界。在他看來,讀書人的根本目的是要做聖人,而作聖人的根本目的是要治天下。雖然這是儒家的基本價值觀,但周敦頤提出一種“聖人可學而至”的觀念。孟子說:“五百年必有聖人出”,這是一種“時勢造英雄”的觀點,而周敦頤說:學會了一,就可以成為聖人,“一者,無欲也”。我們基本可以看出,程朱理學的很多内容,在周敦頤這裡已經在做奠基了。

宋明理學的來龍去脈(3)士大夫精神的覺醒

宋明理學的來龍去脈(4)北宋初年三先生

宋明理學的來龍去脈(5)周敦頤的太極哲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