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她字古時候怎麼寫

她字古時候怎麼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22:07:07

她字古時候怎麼寫(字原來是他創造)1

網絡配圖

劉禾在《跨語際實踐》一書中,曾别有趣味地談到劉半農對“她”字的發明,以及這一發明與周作人、魯迅等的關系。她還在有關注釋裡,特别提到1920年《時事新報》和《新人》雜志上讨論“她”字的幾篇文章。後來又有一些短文提到此事,并将五四時期劉半農等發明該字的過程及有關讨論之來龍去脈做了簡要的曆史複原。由于筆者對此問題也甚感興趣,故拟在前人有關文字的基礎上,再對“她”字的曆史做兩點小小的補充。

她字古時候怎麼寫(字原來是他創造)2

劉半農首創“她”字取代女性

首先,“她”字的正式創生雖在五四時期,但有關第三人稱單數的男女性别區分詞之類問題,卻早在19世紀初期的中國就已出現。以“伊”字來明确對譯“She”,使該字特别帶上女性性别意義,同時使“他”字獲得代表男性的專門含義,也并非如他們所說乃五四前後才有之事。依筆者讀書所見,至少在19世紀70年代就已經有了發明人。“她”字的創造,實則既是晚清以來中西語言接觸之後的自然結果,又不免帶有某種偶然性。

網絡配圖

其次,劉半農在1920年創造“她”字之後,贊成之人固然衆多,且不幾年社會上就流行開來,但反對之聲也并非如目前所揭示的那樣僅來自于語言文字學界内部。同時,重要的非議也不隻限于“他”與“她”字聲調難以區别這一方面,更有來自于男女平等運動方面的政治性抗議者。即便是在“她”字已很盛行的30年代中期,這種抗議之聲也仍然存在。如1935年,影響很大的《婦女共鳴》雜志,就始終拒絕使用“她”字。認為該字的構造去掉了“人”字旁,是不把婦女當人看,是對婦女人格的公然侮辱,因而旗幟鮮明地表明了将堅持把“伊”字使用到底的态度。

1920年,劉半農在創造“她”字并建議取代“伊”字時,其所述理由主要有三:即“口語中用‘伊’字當第三位代詞的,地域很小,難求普通;‘伊’字的形式,表顯女性,沒有‘她’字明白;‘伊’字偏文言,用于白話中,不甚調勻”。其中,第二條大概不會有什麼争議,它體現了一種去籠統、求精确的現代性分别原則。但在字形結構上,它對另一個現代性原則——男女平等的反映,卻很明顯是不如“伊”字的。

不知劉半農當時在創造該字時,是否考慮到後一個因素,假若他當時真正重視男女平等的因素,不曉得能否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來。不過從現在的“後見之明”來看,劉半農“她”字的創造之所以能夠較為成功地被社會所接受,除了他本人所陳述的那些理據外,可能與該字結構的簡潔明了,尤其是與“他”字同聲的發音,也有着密切的關系。而後一點,最初正是當時一些人反對“她”字的重要理由,也是劉半農自己所不能完全滿意“她”字的地方所在。他正是由此建議讀“她”字為Tuo音,以示與“他”字發音之别的。

她字古時候怎麼寫(字原來是他創造)3

網絡配圖

但事實證明,劉半農的這一不同讀音的建議不僅是多餘的,而且很可能是錯誤的。在這一點上,中國語言的發展恰恰表現出不同于西方的特點。“伊”字與“她”競争的失敗,主要原因恐并不在于其字形,而恰恰正在于它本來就存在與“他”字不同的發音,無法另行随“他”字發音之故。新造字則沒有這一困難。對于第三人稱單數詞來說,或許“同音異形”乃是漢語自身的潛在要求。就好比在漢語中,動詞隻能是單音節或雙音節,而不能超越此種限定一樣。在這方面,劉半農順手所創的另一個“它”字,雖略顯漫不經心,卻也同樣成功,未嘗不可以視為此論一個有力的旁證。

來源:浩學曆史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