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甯波植物叢書日前“集結”成團,一共8卷(冊),由科學出版社完成出版發行。在市林業技術服務中心正高級工程師李修鵬看來,這是他們作為植物工作者送給甯波這座城市的一份“厚重”禮物——
從字面意思來說,這套叢書約700萬字、1.2萬餘張照片,“塊頭”龐大,雙手無法全部抱起,搬運須借助小推車;
從意義上來說,它的“厚重”在于,這是李修鵬等人曆時10年對甯波市域内的植物進行了系統梳理,第一次摸清了甯波植物資源的“家底”。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記者專訪了李修鵬,聽他講述那些有關甯波植物資源“家底”背後的故事……
首次對全市植物資源
展開全面調查與研究
“在幾十年前,很多人認為甯波人口密度高、森林開發早、幹擾強度大、生境較單一、自然植被差,因此主觀推測甯波的植物資源也不會豐富。”李修鵬說,在1989年-1993年出版的《浙江植物志》中明确記載甯波有分布的原生植物不到1000種;而1995年出版的《浙江天童國家森林公園的植被和區系》中記載,僅天童國家森林公園就分布有各類維管植物1000餘種。
植物資源與人類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休戚與共,作為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甯波全市到底有多少種植物?區系組成如何?有哪些珍稀、特色植物?又有哪些資源植物值得我們去研究開發?從2002年調到甯波工作開始,這些問題就一直困擾着李修鵬,也困擾着甯波本土的衆多林業、園林和生态環境等工作者。在每年各級各類生物多樣性家底調查統計材料中,大家都隻能無奈地用天童數據來充當全市數據。
“家底不清,資源不明,不但與甯波的經濟地位極不相稱,還嚴重制約了全市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作為一名林業科技工作者,摸清全市植物資源家底,我們責無旁貸!”李修鵬說,2012年開始,在市委市政府及市财政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原甯波市林業局牽頭聯合浙江農林大學李根有教授團隊、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陳征海正高級工程師團隊和甯波林業系統相關人員,首次對全市的植物資源展開全面調查與研究。
境内有各類植物3256種
是南北植物的“分界洲”
曆時10年,調查報告終于出爐。調研查明,我市共有野生、歸化及露地常見栽培的維管植物214科1173屬3256種,其中野生植物191科847屬2183種,物種數量比原先文獻資料記載的數據翻了一番還要多!更讓大家驚喜的是,調查還發現了甯波石豆蘭、短梗海金子等15種植物新分類群(包含植物新種8種)和圓頭葉桂、日本花椒等59個省級以上分布新記錄植物。
甯波雖然沒有高山大川,但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在2183種野生植物中,有中國特有植物638種(其中,浙江特有的42種、甯波特有的13種),浙江僅見于甯波的植物有36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中華水韭、南方紅豆杉、銀縷梅、象鼻蘭等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水蕨、金錢松、華頂杜鵑等47種。
甯波植物的南北交彙現象非常明顯,甯波是腎蕨、大葉青岡、華南樟、閩槐等210種植物的分布“北界”,和過山蕨、小勾兒茶、芙蓉菊等78種植物的分布“南界”,俨然成為一道南北植物的“分界洲”。另外,甯波的濱海植物、岩生植物、水生及濕地植物資源也非常豐富。
“這是大自然對甯波的恩賜,我們既應感到驕傲和自豪,更應倍加珍惜和保護。”李修鵬說。
10種植物以“甯波”命名
127種植物“出身”于甯波
在這套叢書中,《甯波植物研究》是集大成之作,它的封面是一張花瓣呈瘦長形的黃色花卉,突破了普通人概念裡的花朵“定勢”。李修鵬驕傲地說,這是甯波石豆蘭,生長在百米高的崖壁之上,由甯波知名植物專家、市藥檢所主任中藥師林海倫先生首次發現、浙江農林大學李根有教授命名、林海倫和李修鵬共同發表的一種蘭科植物新種。這也是近百年來,首次以“甯波”命名的一個植物新種。
在甯波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以“甯波”冠名的植物遠不止甯波石豆蘭一種。事實上,在這套甯波植物叢書中,就收錄了不少以“甯波”來命名的植物。李修鵬告訴記者,目前,世界上以甯波及其所屬區域名字(包括中文名或拉丁學名)命名的植物共有10種(不包括園藝品種),分别是:甯波三角槭、天童銳角槭、甯波石豆蘭、甯波溲疏、甯波木藍、甯波諸葛菜、甯波木樨/華東木樨、甯波三花莓、奉化水竹、浙玄參。
|
甯波木藍 |
|
甯波溲疏 |
|
甯波諸葛菜 |
|
浙玄參 |
|
甯波木樨(華東木樨) |
|
天童銳角槭 |
|
甯波三花莓 |
|
甯波三角槭 |
|
奉化水竹 |
另外,項目組還首次系統梳理了甯波植物調查研究簡史和模式标本采自甯波的植物名錄。根據項目組研究統計,目前全世界有模式标本(作為新物種正式發表或命名時被作為形态特征描述依據的标本)采自甯波的植物127種,分别由E.Faber、R.Fortune、W.Hancock、張朝芳、張之銘等國内外著名植物采集者或植物學家采集。這些模式标本被珍藏于國内外19個标本館中。
浙江是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分布中心之一,素有“東南植物寶庫”之稱。去年出版的《浙江植物志(新編)》共收錄維管植物262科1587屬4868種,甯波覆蓋了其中的三分之二。
“我們及時整理出版甯波植物叢書,客觀記錄當地維管植物名錄,展示甯波植物區系組成和區系特征,充實了浙江乃至全國植物區系的内容,展現了甯波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李修鵬說,首次摸清了甯波的植物“家底”,為植物後續的進一步保護開發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彰顯了甯波這座城市的科技和文化軟實力。
山間的野花,你不要采
倡導為植物資源未來開發“留白”
近日,一種名為“千金藤”的植物突然爆紅,原因是有報道說科學家發現了其中含有可抑制冠狀病毒複制的千金藤素,成為了新冠治療新藥的希望所在。記者注意到,甯波植物叢書中也收錄了千金藤。
“是的,千金藤在長江以南都有生長,并非罕見植物。僅甯波就發現至少三種千金藤,它們之間的差異很小,普通人很難分清。”李修鵬說,千金藤多長在山坡路邊、溝邊、草叢或山地丘陵地灌木叢中,是我國民間已利用多年的一種傳統中藥,目前已被批準用于咽喉腫痛、毒蛇咬傷、風濕痹痛、胃痛等疾病治療。“它的藥效究竟如何專家還在進一步論證研發,建議大家不要盲目采摘。”
從袁隆平發現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一顆種子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故事出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了植物物種資源、種質基因等話題。有關植物的生物多樣性話題,也逐漸從實驗室裡走出,走向了市民大衆。
在甯波植物叢書中,項目組共篩選出野菜935種、可食野果198種、野生藥用植物1493種、野生觀賞植物1144種、野生珍貴用材樹種61種,為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基礎,野生植物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寶貴财富。植物身上還藏有多少秘密?未來它還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和回報?我們誰也說不準。”李修鵬說,要保護植物的多樣性,作為普通市民,切記不要随便采挖,一個植物物種的滅絕,後面很可能會導緻相關的20-30種植物的生存毀滅。此外,在未知的情況下,要做到保護優先,為以後的開發利用留下時間空間。
“四明山上的華頂杜鵑,很多人覺得好看,就挖回家種植。殊不知,以目前的技術水平,這種高海拔植物到了低海拔地區是難以成活的。”李修鵬說,去年9月國家發布了新版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新增了野生植物268種,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物種被列入了保護名錄,如中華猕猴桃、春蘭、蕙蘭等,也包括了華頂杜鵑、華重樓、獨花蘭、金線蘭等獨特珍稀物種,如果大家再随意采挖,将會受到法律處罰了。
記者 滕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