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黑龍江日報
“在哈爾濱西城紅場,一個年輕人突然倒地,嘴唇發紫臉發黑,心跳停止,沒有呼吸。危急時刻,在附近帶孩子踢球的項醫生挺身而出。疫情期間,他毫無猶豫地摘掉口罩,将挽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給這位年輕人做人工呼吸,進行心肺複蘇施救,挽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
6月25日下午,
一條在朋友圈頻頻刷屏的信息
收獲了網友的大量點贊,
人們競相轉載龍江醫生
救治的感人瞬間。
當天,哈醫大腫瘤醫院頭頸外科鼻咽喉口腔二病房副主任項丞在陪孩子進行足球訓練期間,利用心肺複蘇在“黃金五分鐘”内從死神手中搶回了一名心髒驟停的年輕人,周圍攤販、市民報以熱烈掌聲。
危急時刻,他選擇挺身而出
6月25日下午3點30分左右,正在哈爾濱西城紅場附近的足球場陪孩子訓練的項丞聽到了身後嘈雜的人聲。“我一開始以為是有人吵架,但是後來注意到周圍群衆的目光都是向下看的,而不是正常的平視交流,我的第一反應是有人倒地了,就趕緊過去。看到一名年輕男子倒在地上,嘴唇紫绀,臉部煞白,四肢冰涼,心跳呼吸停止,這是急症的一個表現。熱心市民圍在一旁,有拿着紙闆給扇風的,有摁人中的,有給120打電話的。尤其是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說,一般是情況已經很危急了才會按人中。因此我的本能就是趕緊摘下口罩,立即對倒地男子進行急救。”項丞說道。
項丞當時跪在倒地男子身旁,使出渾身力氣對其進行胸外按壓,配合兩次人工呼吸。一起陪孩子訓練的學生家長北京市民杜太廣也聞訊趕來,拿起手機第一時間記錄下這感人的一幕。
心肺複蘇,男子“起死回生”
1、2、3、4……按壓30下,再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項丞熟練地進行着标準的心肺複蘇流程,一個循環結束後觀察病人反應,“醒了!醒了!”周圍群衆喊着好消息。隻見,病人眼睛微微眯了一下,手也微微地動了一下,心跳、呼吸漸漸恢複……參與搶救的人們終于松了口氣。
幾分鐘以後,男子逐漸坐起身來,他看着周圍的人們,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剛才在自己身上上演的驚魂一幕。看到男子已經逐漸好轉,項丞默默地走到不遠處休息。
杜太廣來到項丞身邊,遞過來一瓶水。“漱漱口吧,疫情還沒徹底結束。你剛才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時候,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你看沒看到他鼻口、嘴角的血絲啊?也不認識,還沒做核酸,萬一有點啥事,你兒子咋辦?”“沒想那麼多,救人要緊。”此時此刻的項丞蹲坐在地上緩了好一會。他默默戴上熱心市民幫他撿起來的眼鏡,望着年輕男子的方向自言自語道,“醒了就好,醒了就好。”
下一秒,靜靜地當兒子的觀衆
不遠處傳來了120救護車的聲音,年輕男子在商場工作人員的攙扶下走向120救護車的方向。人群逐漸散去,生活再次歸于平靜。項丞也在短暫的休整之後,逐漸恢複了體力,走向兒子所在的訓練場,兒子正在和小夥伴們在綠茵場上揮汗如雨,絲毫不知道幾分鐘前,他的爸爸成為了人群中的英雄。而杜太廣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當時在錄視頻的時候,明顯感受到人群中似乎有種堅不可摧的力量,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都在用自己的方法敬畏生命、全力救治。等這個年輕人醒了,拿着紙闆扇風的攤主就去擺攤了,老項也去接孩子了,打120急救電話的熱心市民也離開了。‘小隐于野,大隐于市。’這句話,我終于理解了。我雖然不是黑龍江人,但是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龍江醫生的醫者仁心,看到了龍江百姓的樸實豪爽,那一刻,我眼睛濕潤了。”
26号中午,記者輾轉聯系上了被救的年輕男子,1992年出生的王玉龍,直到接到記者電話,他對昨天被救的事情依然渾然不知,他在描述當時的情景時說,當時就覺得很暈,接着腿腳不聽使喚,側身倒在地上,然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等醒來的時候就看到一個群人圍着他問他怎麼樣了。當時救護車來了,感覺自己還能走路就沒上救護車,迷迷糊糊回了家,回到家後感覺渾身特别疼,于是家人又叫了救護車把他送到了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經過CT檢查,肋骨有一處骨折。因為身形較大,可能是摔倒時摔裂,現在覺得頸椎不舒服,準備這兩天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胡洪濤表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責所在,醫院始終秉承哈醫大伍連德、于維漢精神,注重醫生醫德和醫術的職業培養。無論是在新冠肺炎戰疫援助方面,還是在日常腫瘤防治方面,或是精準扶貧等工作中,哈醫大腫瘤醫院的所有醫護人員都展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關鍵時刻不但能沖上去,還能做得好。項丞醫生作為哈醫大腫瘤醫院醫護人員的代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特别是在疫情期間能有這樣的舉動,看到一條年輕的生命被及時的挽救回來,我們感到十分欣慰,也感到無比的驕傲。
記者:蔣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