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移民項目介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三峽移民項目介紹?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夏靜 張銳 光明日報通訊員 袁平
站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許家沖村村委會前的觀景台,放眼南望,三峽壩區壇子嶺下江水滔滔,巍巍大壩、高峽平湖近在咫尺。
被譽為“壩頭庫首第一村”的許家沖村,面積6.87平方公裡,全村608戶1448人,其中三峽工程壩區移民、三峽水庫庫區移民占90%以上。201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90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0元。20多年來,村民們弘揚三峽移民精神,克難奮進、破浪前行,把許家沖村建設成為一個富美宜居新家園,闖出了一條三峽移民的小康之路。
文體活動聚人氣,合村更要合心
位于三峽大壩北岸的許家沖,由原許家沖村、西灣村、覃家沱村合并而成。搬遷之初,由于土地等生産要素缺失、生産生活經濟來源不穩定,村裡矛盾糾紛突出。如何讓大家盡快相識、相知,讓合村變成合心,是村兩委班子的工作重心。
“搭建村民相互融合的平台,吸引移民們主動開展文化活動,主動結交新朋友,融入移民大家庭。”2005年成為移民新村許家沖村第一任村支部書記的李文洪,對于“跳廣場舞,跳出和諧”記憶猶新。
當初,為了讓村民了解廣場舞,村裡專門把一些村民拉到城裡,讓他們自己去感受。文化員定時調試音響,幹部們輪流值班,為跳廣場舞的村民燒水泡茶,一天要泡一兩斤茶葉。
李文洪說,村民們走出家門,遠離牌桌,來到廣場上跳舞談心,彼此矛盾少了,村幹部又能插空宣傳新政策,一舉多得。
以跳舞為起點,推動鄉村文化活動多元化,提振許家沖村民精氣神的路子由此鋪開。
如今,許家沖村逢節日必有活動。交誼舞、腰鼓舞、地花鼓、采蓮船、龍燈、舞獅等精彩紛呈。唱歌、健身運動會、送戲下鄉等多姿多彩的文體活動,讓移民們的精神生活豐富了起來,幹事創業的勁頭足了起來。2012年,村民謝蓉組織一起跳廣場舞的姐妹們成立了宜昌繡女工藝品專業合作社。
三産融合,就業增收不出門
村民們下了漁船,丢了鋤把,如何生活?
“任職一屆,就要穩定一村、緻富一村。”李文洪帶領村民,複墾一批土地,發展一批産業,千方百計尋找美好生活的出路。2005年到2007年,許家沖村兌付還清了銀行貸款、單位借款、老百姓欠款200餘萬元。如今,早已退休的李文洪,又擔任許家沖村企業聯合黨支部副書記,繼續發光發熱。
許家沖村作為移民村,土地面積小,每家平均下來隻有塊菜地。發力三産融合,特别是發展文化旅遊服務業,成為許家沖村的必由之路。
“在家沒有什麼事,繡繡十字繡,消磨一下時間。”2013年,“峽江繡女”謝蓉成立了宜昌市沁邑民俗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用“手繡 艾草”理念發展特色文化手工旅遊産品,帶動壩區300多名移民婦女靈活就業。“中華鲟”艾草挂件,榮獲“湖北禮道”旅遊商品創意設計金獎。
沁邑公司阿卡手工基地主管高迎豔介紹,手工基地有固定職工58人,以“基地 農戶”的形式,帶動繡娘靈活就業近百人。職工們在家門口就業,早上八點上班,下午五點下班,不僅可以照顧小孩老人,每個月還有2500元左右的工資。
“2012年至2018年,村裡按照黑瓦白牆、飛檐翹角馬頭牆的峽江風格,改造了300多棟房屋,引導村民發展民宿。2018年8月,村裡成立宜昌市聖至星園旅遊專業合作社,開始推動民宿評檔定級,對達到一定标準的民宿給予獎補。”許家沖村黨支部副書記朱崇軍說。
目前,許家沖村緊抓“三峽茶谷”東大門、三峽旅遊度假區服務中心等區位優勢,大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蕭氏穴盤育苗基地領銜的現代化農業、以民宿為代表的旅遊服務業、楚旺農機有限公司牽引的農機制造業,正呈現交叉融合發展态勢。
群衆無小事,基層治理有溫情
“壩頭庫首第一村,三峽茶谷東大門。黨章黨規是根本,明示黨員亮身份……”用三峽漁鼓調譜曲的《許家沖村黨員公約》,不但上牆、上口,更上心。
許家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望作戰說,過去一些黨員習慣“隐身”。“黨員公約”亮明黨員身份後,增強了黨員主動作為的意識。尤其農村作為熟人社會,公開亮諾踐諾對黨員的監督更加有效。
不隻是“黨員公約”,許家沖村探索創新了“三約三引”組織工作法:“黨員公約”引領全體黨員忠心為民、擔當有為;“村規民約”引領廣大村民同心同德、崇法向善;“共富合約”引領各類組織共建共治、興業富民。
目前,許家沖建成村級便民服務室,推行一站式、全天候服務,引入電子黨務、電子村務、電子服務、電子商務“四務通”和“夷陵一家親”等新型農村網格化信息管理平台,更新信息3000餘條,覆蓋面超過98%。因為多年沒有發生重大矛盾與案件,許家沖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委員會”“湖北省安全社區”等榮譽。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服務的熱情空前高漲,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強。
“老百姓的小事,我們要當作大事去做。耕田趕耖打田埂,栽秧割谷擔草頭。在生産生活中,黨員幹部都要帶個好頭。給留守老人換個燈泡、修個水龍頭,黨員幹部費不了什麼功夫,但給鄉親們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方便。”朱崇軍說。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03日10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