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本草綱目藏紅花功效副作用

本草綱目藏紅花功效副作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1 16:49:08

紅花又叫紅藍花,為菊科植物紅花的筒狀花冠。因其色赤而得名,古時還用來染紅,或做胭脂。主産于河南、湖北、四川、雲南等地,均為栽培。夏季開花,當花色由黃轉為鮮紅時采摘。陰幹,生用。

一、功效應用

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

功效能活血祛瘀,通經止痛。其特點善活血通脈,乃活血通經之要藥。

常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脅刺痛,跌撲損傷,瘡瘍腫痛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開寶本草》:“主産後血暈,口噤,腹内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

《本草綱目》:“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

《長沙藥解》:“紅藍花活血行瘀,潤燥止痛,最能疏木而清風。其諸主治,痛經脈,消胕腫,下胎衣,開喉閉,蘇血暈,吹聍耳。”

《本草備要》:“入肝經而破瘀血,活血,潤燥,消腫止痛。治經閉便難,血運口噤,胎死腹中。痘瘡血熱。喉閉不通。又能入心,生新血。”

二、配伍應用

1.用于痛經、血滞經閉、産後瘀阻腹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瘀痛,以及關節疼痛等證。紅花入心、肝血分,秉辛散溫通之性,能活血祛瘀,通調經脈。治上述諸證,常配伍桃仁、當歸、川芎、赤芍等活血祛瘀藥,即桃紅四物湯。

若治氣滞血瘀、胸脅疼痛,可于桃紅四物湯中再配伍柴胡、枳殼、牛膝、甘草等,即血府逐瘀湯。

若治冠心病及心絞痛,常配伍丹參、川芎、赤芍等活血通脈之藥。

若治血栓性脈管炎,證屬氣滞血瘀者,常配伍當歸、桃仁、赤芍、乳香、沒藥等活血祛瘀藥。

若治中風之氣虛血瘀證,常配伍黃芪、當歸、川芎、桃仁、地龍等,即補陽還五湯。

紅花在《本經》中未載,《金匮》中有紅藍花酒一方,雲治婦人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痛。今凡全身血瘀、痛經腹痛、跌打損傷之證,用之多效,臨症最常與桃仁配伍。二藥相伍,一個擅長局部瘀血,一個擅長全身通經,相得益彰。

2.用于斑疹色暗,因熱郁血滞所緻者。紅花能活血祛瘀以化滞,常配伍當歸、紫草、大青葉等活血涼血、洩熱解毒之品,即當歸紅花飲。

現代以紅花為主藥,所研發出的紅花注射液、丹紅注射液等,以廣泛應用于臨床,用于治療各種血液循環疾病,同時各種中藥外用膏藥、噴劑等,也都是針對跌打損傷的常用之品。

三、用法用量

紅花常入煎劑,也可做丸散及酒劑。入煎劑常用量幾克至十餘克;入散劑或浸酒适量,鮮者搗汁。外用适量。

紅花應用劑量不同,功效也有别。

《本草衍義補遺》:“多用破留血,少用養血。”

汪昂言:“少用養血,多則行血,過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斃。”

四、應用注意

紅花能活血通經,故孕婦忌用。女性月經期間或月經過多者慎用,備孕者亦當慎用。

附藥:藏紅花的功效與應用

藏紅花也叫番紅花,為鸢尾科植物番紅花的幹燥花柱頭。功效與紅花相似,但非一物。因其價格昂貴,常被認為比紅花作用更好,實乃誤區。天生萬物,本無貴賤之分。藥之治病,全在對症而用。用之得法,大黃即是救人金丹,用之不得法,人參亦是殺人鸩毒,又豈可因價格貴賤而斷定藥性之優劣。

藏紅花味甘、性寒。歸心、肝經。功效與紅花相似,然因其性涼(紅花性溫),故而對斑疹大熱或溫病熱入血分等證更為适宜。常用量克餘,常單服。

——中醫實戰筆記:21.1.22二稿

#中醫實戰筆記#

本草綱目藏紅花功效副作用(本草精荟活血通經)1

本草綱目藏紅花功效副作用(本草精荟活血通經)2

本草綱目藏紅花功效副作用(本草精荟活血通經)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