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雲上生蓮,為大家回答這道問題。
首先回答:是借典明心,高明的自我推薦。
志高明遠
不媚俗世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 唐代詩人
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
早年志高明遠,可事與願違,仕途波折困頓。
痛苦失望後,不媚俗世,以隐士終身。被後人稱為孟山人。
曾隐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
年四十,遊長安,應進士不第。
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
後為荊州從事,患疽卒。
曾遊曆東南各地。詩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并稱“王孟”。
其詩清淡,長于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正如當時許多有隐士傾向的讀書人,孟浩然原來是為隐居而隐居,為了一個浪漫的理想,為着對古人的一個神聖的默契而隐居。
▶作品 背景
此詩寫于開元二十一年(733)年
張九齡正為丞相時
孟浩然(45歲)西遊長安,以此詩投贈張九齡,希望引薦。
孟浩然此次未見到張九齡。
二人之相會當在張貶荊州長史時。(當和他有舊交的丞相張九齡被貶到荊州)
在鹿門山隐居的孟浩然就寫了這首詩送給張九齡。
懷才不遇
▶作品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坐觀羨魚
本詩描寫了:八月洞庭湖水漲到了與岸齊平,湖水交融迷離難辨。
水氣蒸騰白白茫茫的湖水,波濤洶湧向嶽陽城翻滾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于找不到船隻,聖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麼悠閑自在,可惜隻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結尾處“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其實含着一個典故。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典故
——臨淵羨魚
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
比喻隻有願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
出自《淮南子·說林訓》。
評價孟浩然為求官所寫的那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的核心表達的其實就是詩人——懷才不遇、空有志向,渴望出仕從政之心。
借用“臨淵羨魚”典故,以“垂釣者”身份暗喻當朝執政的人(張九齡),懇請他薦拔;
“羨魚情”就是從政的心願,希望對方能竭力引薦。
我是雲上生蓮,以上問題回答完畢,對本問題感興趣的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