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有清包、半包、全包之分,除了省心省事的全包,其他兩種都要業主花費很多精力,特别是清包,什麼都要自己動手。剛接觸裝修的小白是不建議清包的,因為你對材料、市場、施工都不懂,弄不明白,也把控不了。
但即使對裝修有一點了解,有些事還是拿不準,飛墨君就收到過這樣的吐槽:
“我以為算好了尺寸去買瓷磚,結果貼完了還是差了幾片,去之前買的店裡補了,拿回來怎麼看都有點不對,原來不是一個批次的了,有點色差,雖然裝在一起不是很明顯,也很糟心。”
這是買少了會出現的狀況,還有買多了的,多了沒什麼,就是浪費錢。
所以今天就來說說各種主材的用量計算方法,盡量避免買多了或買少了的情況,精打細算才是真的省錢。
乳膠漆
常見規格:5升、15升。
家裝中常用5升,5升的塗刷面積理論上是35㎡刷兩遍。
計算方法:
四面牆面積=(長 寬)×2×牆面高度
頂面面積=長×寬
總使用桶數=(牆面面積 頂面面積)/35
以長5m,寬3m,層高2.85m為例計算:
牆面面積:(5m 3m)×2×2.85=45.6㎡
頂面面積:5m×3m=15㎡
總使用桶數:(44.8 15)㎡/35㎡=1.7桶,也就是2桶。
牆壁肯定會有門窗,記得減去這一部分的面積,也就是:
總使用桶數=(牆面面積 頂面面積-門窗面積)/35
牆紙
常見規格:每卷長10m,寬0.53m
計算方法:
使用卷數=(房間周長/牆紙寬度)/(牆紙長度/牆面高度)
以長5m,寬3m,層高2.85m為例計算:
房間周長=5×2 3×2=16
使用卷數:(16/0.53)/(10/2.85)=8.6,也就是需要9卷。
牆紙和乳膠漆一樣,也要減去門窗的面積,踢腳線和頂線的高度也要在牆面高度中減去。
另外牆紙在鋪貼中可能會有損耗,素色的還好,如果是大拼花,圖案越大損耗就會越大,因此實際用量要比計算用量多10%左右。
瓷磚
牆磚常見規格:200*300、250*330、300*450、300*600、250*400等。
地磚常見規格:常見規格:300*300、330*330、500*500、600*600、800*800、1000*1000等。
計算方法:
裝修面積=地面(牆面)長×寬
瓷磚面積=長×寬
總片數=(裝修面積/每片瓷磚面積)×(1 5%)
其中5%是施工的耗損量,如果是小白磚,耗損量算3%。
以牆面長5米,寬4米,業主購買300mm*450mm(0.3×0.45)規格的瓷磚為例:
(5×4)/(0.3×0.45)=148
總片數:148×(1 5%)=155.4,也就是156片
還有另一種計算方法:
總片數=(房間長度/瓷磚長)×(房間寬度/磚寬)
再加上5%的損耗,得出的結論和前一種基本一緻。
計算時,牆面上門和窗的面積要除外,同時拼鋪中的留縫也要考慮進去。另外,注意米和毫米之間的換算。
地闆
常見規格:1200*90*18mm,900*90*18mm,750*90*18mm,600*90*18mm。
計算方法:
總塊數=(房間長度/地闆長)×(房間寬度/地闆寬)×(1 5%)
算法和瓷磚基本相同,損耗也差不多。
以長5m,寬4m的房間為例,選用900*90*18mm規格的地闆:
地闆總塊數:(5/0.9)×(4/0.09)×(1 5%)=260片。
要注意地闆與地闆之間、地闆與牆面之間的縫隙。現場打櫃子、打榻榻米,這部分的面積也要減掉。
如果按照這種算法,你還是拿不準,或是懶得算,就在購買材料時直接詢問商家吧,或是施工師傅,他們會用經驗告訴你大概的用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