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重症肌無力15年患者

重症肌無力15年患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7 07:07:49

本文指導專家:

重症肌無力15年患者(重症肌無力過把瘾不死)1

肖女士最近總感覺眼皮擡不起來,剛開始是左眼皮,後來右眼皮也擡不起來了,眼球轉動也不太靈活,看東西總是重影。早上起來還好一點,到了下午症狀就加重。去醫院一查,發現患了重症肌無力。

什麼是重症肌無力?

北京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國紅說,重症肌無力是一種後天獲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肌肉的疲勞現象,通常是勞累後加重,休息後減輕,主要表現為“晨輕暮重”的骨骼肌無力,抗地心引力的肌群容易受累,比如上睑提肌、三角肌。“這種疲勞是一種病态的疲勞,是略微有點負荷之後就感覺疲勞。比如,看書看一會兒眼睛就睜不開,刷牙刷個三兩下胳膊就擡不起來,上台階上着上着腿兒就邁不開。”

據調查,目前我國重症肌無力的年平均發病率約為7.4例/百萬人,屬于罕見疾病,但任何人任何年齡均可能發病。女性發病高峰在20-30歲,男性在50-60歲,病情嚴重時可引發“重症肌無力危象”,導緻呼吸衰竭。

腺病變是根本原因

據了解,70%-80%的重症肌無力患者合并胸腺增生,15%左右合并胸腺瘤,也就是說約95%的重症肌無力患者有胸腺問題。為什麼會如此?國紅告訴記者,重症肌無力最根本的發病原因在于胸腺病變。胸腺是一個免疫器官。一般人在18歲之前能夠不生病或者少生病,主要依靠胸腺的免疫作用。18歲以後,胸腺逐漸萎縮退化,二級淋巴器官開始起主要的免疫調節作用。然而,重症肌無力患者的胸腺中有一種“肌樣細胞”,它發生了變化,刺激淋巴細胞産生相應的抗體來“殺死”它。很不幸地,這種抗體也會對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後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發動攻擊,造成乙酰膽堿受體減少,從而導緻骨骼肌無力。

“打個比方:本來國防軍應該槍口一緻對外,抵抗外敵入侵,但是對于重症肌無力這種自身免疫病患者,出現了調轉槍口打内戰的情況,從而造成免疫紊亂。”

手術治療還是藥物治療?

對于重症肌無力的治療,目前有兩種手段,一種是行胸腺摘除手術,一種是免疫調節藥物或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國紅說,治療重症肌無力的免疫調節藥物或免疫抑制藥物,對正常和異常的免疫反應均呈抑制作用,就好比把這個區域作亂的人,不管好人壞人全都殺掉,自然會伴随一些副作用。國紅建議患者不要服用免疫增強藥物,“有些免疫增強藥物聲稱能提高‘好’的免疫,抑制‘壞’的免疫,但在實際治療中根本不可能。所以,重症肌無力患者不要使用免疫增強藥,這其實屬于“對抗”治療,增加了治療難度。”

國紅強調,胸腺摘除手術對于重症肌無力患者來說是去根治療。“這就好比兩軍對壘,藥物治療是單純殺滅對方派出的散兵遊勇,而胸腺摘除手術則是端掉對方的大本營。”

有些醫生或患者對于胸腺摘除手術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沒有胸腺瘤就不需要做手術,但實際上越是沒有胸腺瘤的病人越應該做手術。國紅說,“有胸腺瘤的病人做了手術效果不好,沒有瘤子的人手術效果才更好。”應該指出的是,對于重症肌無力合并胸腺瘤的患者所做的手術,不是單純的胸腺瘤摘除手術,不僅要切掉胸腺瘤,還要清除掉縱膈内的所有胸腺組織,以及血管後、肋膈角的脂肪組織等。

國紅說,一旦确診為重症肌無力,應當立即做胸腺摘除手術。因為此時患者體内還未産生太多乙酰膽堿受體抗體,術後有可能不需要其他藥物治療,即可恢複正常的工作生活。若患者病程過長或者病情過重,術後則還需要後繼的免疫調節治療。一般來說,術後半年可見到療效,五年後可達到穩定狀态。

兒童患者慎用激素

20世紀60年代起,國外開始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進行重症肌無力的免疫調節治療,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引進這種治療。事實表明,它對重症肌無力确實有一定療效。然而,幾十年過去,醫療工作者越來越認識到,長期使用外源性激素可能會抑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的分泌,導緻内源性激素分泌減少。尤其是在兒童時期長期服用激素,可能會造成患者終身都需服用激素。因此,對于兒童型重症肌無力患者,國紅建議在不影響其學習生活的情況下,隻需服用抗膽堿酯酶藥,待其成年以後,行胸腺摘除手術及其他免疫調節治療。

同樣的罕見病困境

作為罕見病的一種,重症肌無力面臨着其他罕見病一樣的困境:藥物昂貴,報銷有限。在目前國内已經上市的治療重症肌無力的藥物中,僅有溴吡斯的明和依木蘭進入了醫保目錄。并且,這兩種藥物中,溴吡斯的明治标不治本,隻起改善症狀的作用。依木蘭由于副作用巨大,會引起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損傷,需要慎重使用。事實上,有很多病人由于無法耐受依木蘭的副作用而無法使用該藥。也就是說,對于重症肌無力患者來說,能夠報銷的常用藥物隻有一種,其他藥效較好的新藥都需自費購買。國紅跟記者算了筆賬,一個月下來,重症肌無力患者需自費購買的藥物約為4000元,這給病人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王朔曾在小說《過把瘾就死》中描繪了一個重症肌無力患者的形象,并将其最終結局設定為死亡。現在,随着醫療條件和醫學技術的發展,重症肌無力的死亡率已經大大降低。“對于患者來說,重症肌無力不僅能治,而且能治得非常好。”國紅說。隻是,未來如何改善重症肌無力患者的生存狀況,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還需社會各界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