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楞嚴經明心見性篇

楞嚴經明心見性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14:13:21
東開背經8:七處征心之執心潛伏根裡

要背誦的這段經文如下: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見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離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處。佛言:處今何在?阿難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見外;如我思忖,潛伏根裡。猶如有人 ,取琉璃碗,合其兩眼。雖有物合,而不留礙,彼根随見,随即分别。然我覺了能知之心,不見内者,為在根故;分明矚外,無障礙者,潛根内故。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潛根内者,猶如琉璃。彼人當以琉璃籠眼,當見山河,見琉璃否?如是世尊!是人當以琉璃籠眼,實見琉璃。佛告阿難:汝心若同琉璃合者,當見山河,何不見眼?若見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見,雲何說言,此了知心,潛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伏根裡,如琉璃合,無有是處。

注音:如我思忖cǔn,取琉liú璃lí碗,分明矚zhǔ外。


感覺坐得頭昏腦脹,眼花目眩,呆傻發蔫,尤其是自己背誦時,不知什麼時候就溜号了,再回來時竟然又能接得上,現在回顧起來還挺可樂的。哎!百尺竿頭,不能松懈呀!

這句“若見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就沒有理解,到底什麼是“不得成随”啊?是不是指的“彼根随見,随即分别”呢?阿難尊者,多聞第一,總是能有新的見解,現在又帶領我們開始關注眼根,我有點跟不上了。

楞嚴經明心見性篇(背誦楞嚴經執心潛伏根裡)1

是啊,又不在内,又不在外,眼見“兜羅綿手”,心還可以分别,那麼心究竟在哪呢?我也試着直心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我的思維想法是,眼球結構類似于透鏡,感光後成像,那麼這些信号傳遞給神經突觸,最後傳遞給大腦了。人體的神經網絡是遍布全身的,所以就感知到了這些“眼耳鼻舌身”傳遞的信息,至于中間怎麼回事就不知道了。照這麼看來,大腦和眼睛之間不是直接連接的,中間還有傳遞機構,那麼發生作用的是不是這個眼睛附近的神經末梢呢?我猜想神經末梢隻負責傳遞信号,可能不發生作用,也可能此處有病變的人會産生影響。

可是如何把我的認知中的神經末梢、大腦來理解“心”和“眼根”呢?我就更不懂了。什麼是“心”啊?想一想之前經文中的文字:“汝之心靈,一切明了。”、“汝眼見時,心分别否?”、“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那麼此處征心征的是可以“生愛樂”,可以“分别”,可以“一切明了”的某種或實或虛的實體或虛體。我要拿什麼作類比呢?在實體上去想,仿佛機器人的智能芯片相對于這個機器人來說像“心”,但是相對于我來說隻是一種物質。要是想去尋找這個活生生的人的那個“生愛樂”的心的處所,恐怕不合适。虛體上去想,似乎就連“愛樂”、“明了”、“分别”這樣的詞彙需要全部重新定義方才能理清頭緒。也許去想這件事本身就是沒有結果的,就好像夢裡的人怎麼醒呢?我從出生到現在坐在這個房間裡,我和我心裡的那個世界好像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想來想去,“征心”這件事用“夢醒”來作類比,似乎還像那麼一回事兒。

我已經筋疲力竭,想不動了,還是再來順一順經文吧。

經文似乎也順不下去,佛的境界和阿難的境界是不一樣的!這樣的話,來看這句“汝心若同琉璃合者,當見山河,何不見眼?”一個人既然開口說話了,就必然伴随着一個缺陷,就有所依!原來如來是一直在苦口婆心地陪着阿難聊東聊西啊!此刻剛剛好,或許再多說一句都是多餘的!

楞嚴經明心見性篇(背誦楞嚴經執心潛伏根裡)2

哈哈,還是要接着說,來都來了,哪有那麼多剛剛好!

我也慢慢學,如果帶着自己的問題來學征心這段經文,第一段破“執心在内”可以讓思路不再局限,上一段的破“執心在外”可以把跳出去的心收回來,這一段似乎又要回到這個問題本身了,告訴我們又不能局限于這個問題,不要在眼根附近打妄想。

百轉千回,心就是空不了。佛法不離世間覺,但可以靈活變通啊,告訴自己不着急,有點耐心,學着像佛陀一樣思考。如果看不見眼睛會怎麼樣,如果看得見又會怎麼樣,終有一天會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