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把初戀的試駕活動安排了在旅遊勝地的三亞,所以在2020年的最後幾天,汽車媒體圈的人一批一批地“去三亞找初戀”。
對于大部分現任非初戀的人來說,這聽起來就是件應該加罪的事情,都怪哈弗,把命名玩得如此不按套路。
不過在說命名之前,還是先正經地說說車,要知道這款車是哈弗未來幾年裡在8~10萬元價位區間上的頂梁柱。
想到這裡,你是不是也發現其實它叫不叫“初戀”都不是那麼重要了呢?
年輕人喜歡大……嗎?
不知從何時開始,大,成為了一種很正面的追求,不僅是汽車,而是啥都圖大。
在這次哈弗初戀的試駕活動過程中,車轍君也聽聞其他同行對于大小提出的觀點,鑒于哈弗初戀這款車的主要目标人群是首次購車的年輕人,所以他們也說:年輕人喜歡大。
可是“年輕人”和“大”之間并不是充分且必要的關系,不是所有年輕人都喜歡大的,也并非喜歡大的就是年輕人,所以他們似乎得出了一個沒什麼根據的結論。
不過這也是因為哈弗初戀的确挺大,盡管哈弗給初戀的定位是入門緊湊級SUV,但無論是實車的外觀觀感,還是内部的空間水平,都超出了初戀實際尺寸給人的感覺,也超過了緊湊型SUV的傳統印象。
這大概是得益于不到4.5米的車長卻有2.7米的軸距,再加上,外部有尺寸不小的頭尾燈組,車廂内又有簡潔明快的設計語言,整車給人的感覺還是比較清爽的。
這倒也符合“初戀”這個名字的含義。
哈弗初戀的車廂設計尤其值得一說,這是一款價位在10萬元左右的車型,這個價位意味着這款車在成本控制方面需要做出很多的努力,所以他們都把成本花在了刀刃上。
比如多種配色組合的中控台,中間層還壓出了很有質感的紋路,還有雕刻細緻的換擋旋鈕,這都是營造高級氛圍的關鍵。
不過在其他地方,成本就要想辦法省回來,比如後門的門闆,除了中間枕手的部分包裹了皮質,其他從上到下全都是硬塑料。
再有就是閱讀燈,通常前排都可以單獨控制,但哈弗初戀就隻有一個開關,要開就主副駕駛兩側的閱讀燈都同步打開了,類似的還有所有的空調出風口都不帶有大小調節,隻能開或閉。
要說車廂裡最大的bug,那就是中控的那一排實體觸控按鍵。
其實這是哈弗初戀車廂裡為數不多的實體鍵,但為了顯得更加整潔一體,采用了觸控形式,結果就是在操作屏幕的時候,極易誤觸這一排實體按鍵。
并且這排實體按鍵的背光很容易就被陽光遮蓋,尤其是在三亞這樣的地方。
▲光照強烈時按鍵背光容易被覆蓋
另外,也因為把功能鍵高度地整合在屏幕裡了,所以很多功能用起來不夠便捷,比如駕駛模式的切換,你得從屏幕進入子菜單的子菜單的子菜單才能切換。
總的來說,哈弗初戀靜态上的表現是能夠給人留下良好印象的,盡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對于10萬的價位來說,初戀給你的也已經不少了。
三大件表現最佳的是……
你可能猜不到,哈弗初戀在行駛方面的表現,水平體現得最高的竟然是變速箱。
因為在過去的印象中,絕大多數的自主品牌,都會在動力系統上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問題,而動力系統的不完善又主要體現在變速箱上,尤其是采用雙離合變速箱的車型。
然而哈弗初戀正是一款采用了7速雙離合變速箱的車型,隻是這款7速雙離合變速箱在哈弗初戀身上兢兢業業,以平順性為首要追求。
事實上它也在平順性方面做到了很高的水準,無論是低速起步蠕行,還是行進中的擋位切換,沒有抖動,也沒有頓挫。
當然了,對于這麼一款入門緊湊型SUV,你也别想它能夠提供多麼激情的駕馭感受,換擋速度是不快的,能夠做到這麼平順已經不錯了。
而發動機的局限則在于動力輸出,哈弗初戀搭載的1.5T發動機有150馬力、220Nm的扭矩,它跟第三代哈弗H6搭載的那款169馬力、285Nm的1.5T并不是同一款機器。
這是由于定位較低,所以用了老一點的發動機,在力量的輸出上就明顯不如新的1.5T了,尤其是中後段的轉速,無法帶來進一步的動力爆發。
好在前段的動力是好用的,搭配平順的變速箱,正常節奏開着基本不會露馬腳。
事實上哈弗初戀在3000rpm以上的轉速時,發動機的噪音也會很明顯地傳入車内,所以這不是一款适合用來快節奏變速駕駛的車型,安安穩穩地開,畫風會更和諧。
而底盤,這裡或許就要留個懸念了。
因為這一次試駕得出的結論未必準确,一來是因為試駕車的胎壓不知為何被打到了300kPa,明顯過高,二來車轍君在詢問相關人員的時候,他們也表示目前的底盤設定并非最終狀态。
隻能說,過高的胎壓明顯是不利于濾震的。
不過關于轉向操控性,即便是如此高的胎壓,也沒什麼溝通感,指向比較模糊,力矩也比較虛無。
這部分也稍微補充一些行駛過程中發現的不太合理的細節,主要是駕駛關懷太多太密集。
例如車速提示,在每次加速剛好加到120km/h的時候,儀表闆就會出現“車速過快,請安全駕駛”這樣的提示,并且會伴随着提示音,以及儀表闆上的一個黃色提示符号。
其實120km/h是合法的速度,如果哈弗要設計這個車速提示,也應該設置在121km/h或是更高的數值,而且還出現一個黃色提示符号,總讓人以為哪裡出現了故障。
除此之外,車轍君正在高速公路上聚精會神地超車時,系統也一直提示我不要開小差,認為我的注意力有所分散。
這部分的标定邏輯或許也需要繼續優化一下。當然了,這類駕駛安全提示的功能初衷都是好的。
聊聊“初戀”那些事?
關于車,基本上就說這麼多,總的來說就是一款優缺點分明的車,尤其是考慮到10萬元左右的價位,哈弗初戀必須權衡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得好,而舍棄掉另一些方面的表現。
顯然,為了吸引第一次買車的年輕人,哈弗初戀的做法是在設計和包裝上呈現多一些活力和精緻,而在機械部分有一定程度的保留。
當然了,這裡說的保留并非意味着表現不好,隻是我們知道哈弗還有空間做得更好,但前提是更高的價格。
哈弗初戀其實就真的像是初戀一樣,在有限的條件裡把能給你的都給了。
所以哈弗初戀的這一身産品力,還是對得起10萬元這個價格的。
不過問題也來了,從名字,從試駕車的車身拉花,都很清晰地反映出,哈弗就是想把這車賣給首次買車的年輕人,這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策略?
或者換個問法:哈弗把這款入門緊湊型SUV命名為“初戀”,是不是一種固步自封的做法?
畢竟“初戀”這個名字還是非常出格的,對于哈弗來說,或許原本的寓意就是很多人會把車比作自己的另一半,再加上第一次買車,所以它就是初戀。
但是,“初戀”這個名字在實際應用中又可能存在諸多風險。
比如對于現任非初戀的人來說,如果他們去買這輛初戀,他們的現任會不會有意見?——“你還是想着她的,對不對?!”
或者在未來這款哈弗初戀經過改款或者換代,到時候選擇了新款車型的人,又該如何向朋友介紹自己的車?——“這是我的新初戀”或是“這是我的第二代初戀”,聽起來總是覺得哪裡怪怪的不是嗎?
而更根本的問題在于,為什麼這麼一款車隻能是首次買車的年輕人來買?是因為它叫初戀嗎?
我們知道,哈弗在10萬元左右的價位是很有号召力的,雖然我們之前看到的都是H6在10~15萬元的區間大放異彩,但實際上,7~9萬元的價格區間也有哈弗H2、H4等車型,銷量也是挺好的。
哈弗初戀推出之後,無疑将會承接哈弗品牌在8~10萬元區間的市場,也就是原先H2、H4的主要市場。
而這一個細分市場裡,消費群體未必是年輕人占絕大多數。
命名為初戀,并且定義為年輕人的第一輛車,會不會就把那些看起來不屬于目标群體,卻又對這款車有需求的人拒之門外呢?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并不抗拒哈弗近期玩起的出格命名法,隻是對“初戀”這個名字持保留意見,之前的大狗、坦克、黑貓白貓好貓,就沒有這樣的問題,都玩得挺好的。
不過我們的擔心可能也是多餘的,我們在跟廠商人員交流時了解到,“初戀”這個名字其實跟之前的大狗一樣,是票選出來結果。
起初他們拿到這個票選結果之後,他們心裡也沒底,隻不過既然是票選出來的結果,也就說明了這是群衆的意願。
或許這就是現今消費者樂意看到的新花樣?
我們隻專注原創汽車内容的生産,想要變得更懂車,可以訂閱我們的車轍(ID:cartracks)。目前已經集聚了數十萬的粉絲,等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