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五夜百人對戰,李來群橫掃千軍
象棋之魅力究竟在哪裡?
棋之妙,妙在以小見大釋哲理,妙在弈無止境趣無限,妙在運籌帷幄談笑中。
棋之妙,妙在楚河漢界千年戰,妙在胸藏甲兵計謀深,妙在無聲之處聽驚雷。
愛棋者,愛的是高岸危崖、淵停嶽峙,愛的是細針密線、抽絲剝繭,愛的是高瞻遠矚、未雨綢缪,愛的是以餌投魚、窩弓射虎,愛的是順水推舟、将計就計,愛的是以靜待動、引而不發,愛的是棄子奪先、舍生取義。
象棋裡,蘊含着“三十六計”的魅力。炮震當頭,大開殺戒;屏風防護,固若金湯;飛相穩健,鈍刀割肉;仙人指路,變化無窮;三仙煉丹,小兵立功;雙馬飲泉,炮碾丹砂;單騎救主,橫車立馬;車沖馬嘯,炮猛兵威。這裡面,有旁敲側擊,圍趙救魏;有以逸待勞,一鼓作氣;有兵不厭詐,笑裡藏刀;有糖衣炮彈,口蜜腹劍;有金蟬脫殼,鬼神莫測;有牽制引離,調虎離山;有趁火打劫,雪上加霜;有欲擒故縱,圍追堵截;有假道伐虢,反客為主;有上屋抽梯,落井下石;有螳臂當車,擔沙塞海;有抑揚頓挫,算度深遠;有速戰速決,擒賊擒王;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石破天驚,起死回生……這諸多的象棋妙趣,李來群越來越清晰地感悟到了。
感悟是通向理性的橋梁。
理性與熱情,是人們靈魂航行的舵與帆,二者缺一不可。如果隻因了理性,李來群做不到整天心遊神馳于棋盤上的尺方寸之間,不谙世事,不近流俗。
如果隻因了熱情,面對種種艱難困苦和挫折,李來群也許早已放棄了下棋。
他恰恰很好地融合了自己的理性與對象棋的熱情,既把理性升了熱情的最高點,又同時以理性來引導着熱情,讓那熱情日複一日生存高漲。
對李來群而言,走不出多遠,就是一盤棋。
那個特殊的年代,客觀上為李來群練棋提供了便利條件。按要求,學生們不能安生地坐在教室裡學習,必須要走出課堂,深人田間地頭,多加社會實現,鍛練身體,與農民近距離接觸,了解民生疾苦。到田裡去挖渠、拾麥穗兒等等,各種名目的勞動應接不暇。
學生一去參加勞動,李來群就請假,跑去下棋。
當時,群衆唯一的娛樂休閑活動,似乎就是下棋。下棋,成為全國各地群衆最喜聞樂見的一項業餘活動。在廣州、東北,名家挂大棋盤比賽時,公園裡往往會在主場、副場同時挂出幾個大棋盤,觀衆能達到幾萬人。盡管那個年代消息傳播并不迅速,可由于癡迷象棋的人大多,聽到名家比賽的消息,自有志願者,蹬着自行車竄到街頭巷尾,到處傳遞消息。
象棋覆蓋面之廣、普及程度之深,尤其在基層工人中的影響,令其他所有娛樂活動都難望其項背。下班了,從這個街頭走到那個街頭,甚至從這個宿舍走到那個宿舍,走不出多遠,就是一盤棋。
那段時間,李來群的足迹遍布了邯鄲各大國營企業,水泥廠、礦廠、機械廠、農藥廠、鋼鐵廠等等。這些企業裡,每家都有着數十個象棋癡迷者,有的還是高手。李來群下棋,不挑地方,不挑人,是高手,是象棋愛好者都可,他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練棋中。在和這些人的對弈中,他無形中對“野路子”有了更深的感悟,為日後出奇招作了深厚的積澱。
李來群無論到了哪個工廠,都是往工友宿舍裡一鑽,擺好棋等着。工人們通常是三班倒,李來群則随時候着,哪個工友有空閑,哪個上,輪流開戰。
成百上千盤棋下下來,李來群幾乎沒輸過,偶爾會有一兩盤和棋。
每天躺下後,雖然極其疲倦,但他還是要把每天下棋中,哪位棋手走的哪步有新意的棋,重新過一遍腦子。
李來群性格開朗,人很随和,除了下棋,偶爾也和工友下下礦井,看工人們打鑽挖煤。高興了,還親自操起電鑽,突突地亂鑽一氣。從礦井爬出來,鼻子、嘴裡都是煤灰。
就這樣,李來群不斷地找人對弈,挑戰高手,不斷地練棋,棋藝自然進步神速。
轉眼到了1975年夏天。從這個夏天開始,李來群正式打入了邯鄲象棋圈兒。
這年夏天,邯鄲市舉行了全市象棋大賽,參賽高手雲集,桂冠竟落在了年僅16歲的李來群頭上。
李來群從父親的神态上,感覺是個好兆頭。
父親從工友嘴裡聽到了對他兒子的誇贊,下班回家後,不見李來群在家,就說:“孩他娘,二小越來越瘦,得叫他多吃點,咱家不是有鴨蛋嗎!”
李來群奪冠,整個邯鄲象棋圈兒炸了窩。一些老棋手紛紛找來,借口因種種原因沒有參加比賽,要和李來群來場友誼賽。暗地裡,他們是有些不服氣的,覺得難道這麼多老棋手還不如個孩子,也有些好奇,想試試李來群的斤兩,看看他這個全市冠軍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實。
向李來群發出“戰書”的人太多了,于是有人出面組織,把來挑戰的人集中到一處,輪流上陣。
此時正趕上放暑假,接到戰書,李來群欣然應戰,于是一場别開生面的象棋友誼賽,在峰峰礦務局的大禮堂拉開了序幕。
陸續來了上百人,其中不乏高手,比如王禮順,就曾得過1973年的邯鄲市象棋亞軍。
一場車輪大戰開始了,為了節省時間,一天三頓飯,都有人端到李來群跟前,叫他邊吃邊下。
從白天殺到晚上,李來群剛想躺下睡覺,等着上場的人就來催:“來群,你是不是怕挑燈夜戰?”
李來群又坐直了身子,繼續厮殺,又從晚上殺到第二天天亮。整整五天五夜,除了上廁所,李來群就沒離開過床闆,就連睡覺也是坐着,半睡半醒。有時,對方正在思考如何走棋,他卻睡着了。對方走完了,一拽他,他一個激靈醒過來,接着下。一開始,他還能正帶危坐,後來實在是累得不行,便隻能拿被子墊在後面,半倚半靠着下。 一個個挑戰者被殺敗後,有人想了個馊主意,趁李來群迷迷糊糊的時候,他們湊到一起,共同商量,研究決定下一步棋怎麼走。一旦他們找出了認為得意的着法,便拍拍他的肩頭,叫着:“來群醒醒,别睡了,該你走了。”
他被叫醒後,神志并未完全清醒,可當他一看到棋盤上雙方對壘的陣勢,便又來了精神頭兒,迅速找出應對之着,走一步棋後,使對方又陷入了深思。但不管怎麼說,畢竟是個16歲的孩子,經不起連番的熬夜,盡管竭力克制自己不打瞌睡,可過不了多會兒,便又眯着了。于是那些人故伎重施,又共同商量起對策來,然後再把來群叫醒。
這場車輪大戰一直持續了五天五夜,誰也記不清一共殺了多少盤,隻記得李來群大勝。
怎麼回的家,李來群一點兒印象都沒有了。聽母親說,他是被别人擡回去的,他一進門兒,就躺到床上呼呼大睡,一睡,就睡了三天三夜。期間,母親因為不放心,過一會兒就去看看,看他是不是還呼吸。幾次想把他搖醒吃飯,搖幾下他轉過身就繼續睡,母親隻好白天黑夜坐在他床邊,一直等着他醒來。
李來群醒來已是第三天的傍晚,他坐在床上瞪着母親傻笑,再定睛一看,父親在母親後面站着。他趕緊下床,簡單洗漱了一下,便坐在飯桌前,大口吃着熱騰騰的饅頭,大口喝着熱騰騰的面湯。母親一個勁兒念叨:“别急,慢點吃!”
至今想來,李來群還記得,“那一覺睡得太香了,飯太好吃了。”
價值本身是無止境的,需要根據現實不斷地擴充而調整發展,還要通過堅持不懈地作為,創造價值存在的依據和實現的可能性,難的就是堅持不懈。
任何一個人,人生價值的實現,都是一個永遠奮鬥的過程,這種堅持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最珍貴的價值。
李來群的成長,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1975年後,李來群成為邯鄲象棋界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作為後備力量,成為重點培養對象。他似乎一下子進入了邯鄲象棋界的中心。沐浴着春風,開始茁壯成長。
下棋的氛圍,徹底把他感染了,他沉湎于對弈的興奮中。此時,對象棋的癡迷,已經占據了李來群的整個心魂,他完全被一種癡迷籠罩了。
李來群的練棋之路走得異常執着和堅定,那份癡迷是常人難以想象,甚至難以理解的。可我們正是從這份執着中,才真切地觸摸到了他問鼎象棋冠軍寶座的些許奧秘。
他下棋的方向和目标非常堅定,不是父母趕鴨子上架,而是發自于内心。這些年來,隻要是對練棋便利的事情,他就參加;對練棋不利的,他就改正。一切圍繞下棋、練棋。
李來群下棋的“野路子”,其野性的屬性之一,就是抽煙。街頭、巷尾、路邊,一起下棋的人,走出一步好棋或臭棋,都會點起一支煙來。李來群年少,不抽煙,但經不起别人遞煙,尤其在輪番大戰中,人下得迷迷糊糊,昏昏欲睡,這時别人遞過煙來,他也就接了。總抽蹭煙不合适,顯得人小氣。久而久之,他開始買煙,也給别人遞。他至今還記得,紅花煙,石家莊賣八分,邯鄲賣九分一盒,有時一晚上能抽兩盒。外邊人都不敢進屋,喘不過來氣兒,可是屋裡的人卻渾然不覺。
邯鄲陶瓷醫院院長韓震修,是北京體育學院的老牌大學生,和李來群是棋友,曾得過邯鄲市比賽第二名。他很真誠地勸李來群:“下棋不能抽煙,下棋最費腦子,這時抽煙,對腦子來說,就不是費了,而是毀了。趁年紀小,抽煙又沒上瘾,戒了吧!”
韓院長說完,李來群就把剩下的煙全部發給棋友,自己則再也不抽了。
他要把棋下得更好,可不能因為抽煙把腦子毀了。
未完待續~點點關注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