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論語》第二篇第十一章: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可謂千古名言。
但經驗告訴我們,越是這種簡單的表述,裡面的内容越不簡單。
本句單從文字上去解釋,很容易明白,就是溫習過去的知識,知道現在的,便可以做人家的老師了。
更深一步體會,潛在的意蘊很豐富。
古代的“溫”,指以火慢慢溫熟食物,與“煮”相對,急火叫煮,慢火叫溫。
“故”字有兩義。一個是指自己過去所學所知,比如故人、故事。另一個是過去的文獻和典籍。
而溫故,大概就是把自己以前學過的知識,或者過去的典籍拿過來細細品味、琢磨的過程。
這樣一來,“知新”也就有兩層含義:
其一,是從自己經曆過的舊事物中發現新價值,通過溫習過去學過的知識,對人生、事業又有新的啟發思考,得到新的結論。
比如讀《論語》,每讀一遍都有新的心得與想法。這就是時代在變,自己的生活經驗也在不斷變化,借助經典,我們就能啟發心智,引起共鳴。
其二,研讀古人著作,獲取新知。這裡的故,對其它人而言或許是舊知識,但隻要自己節曾學習,就是新知識。
人類的進步,就是在點滴學習、逐步積累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的。
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一種基于經驗傳承的技藝文化系統。重視經驗、重視傳統,以古喻今、借古開新的治學方法,從孔子時代就已經奠定。
後半句,“可以為師矣”,這裡的師,并不一定是大學教授,或者學校的教員,凡是有一技之長,能夠教導别人,或者給别人以啟發的,都能稱為師。
後面《論語》中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這個意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