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事例

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事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02:57:04

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事例?杏壇霞光·吳澤浩繪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私人講學的風氣,打破了“學在官府”局面,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他一生貫徹“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原則,奠定了儒家教育理論體系的基礎,并對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産生了重大影響“因材施教”的概念并非孔子本人直接提出,而是宋代儒學家朱熹在總結孔子的教學思想時歸納出來的孔子在其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這便是我們今天所要談論的主題,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事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事例(掌故知魯孔子弟子的故事)1

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事例

杏壇霞光·吳澤浩繪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私人講學的風氣,打破了“學在官府”局面,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他一生貫徹“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原則,奠定了儒家教育理論體系的基礎,并對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産生了重大影響。“因材施教”的概念并非孔子本人直接提出,而是宋代儒學家朱熹在總結孔子的教學思想時歸納出來的。孔子在其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這便是我們今天所要談論的主題。

孔子很重視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分别用不同的針對方法進行教育。他着重培養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四科的人才,曾滿意地對人說過:“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顔淵、闵子賽、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語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貢。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學方面的高材生,有子遊、子夏。”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孔子與其弟子的故事一窺聖人“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

據《論語·先進》記載,孔子的兩個弟子,一個叫子路,一個叫冉有。有一天孔子講完課,待衆弟子離開後,孔子繞着庭院走了一圈,回到了自己的書房休息。在一旁服侍的公西華看到老師回來後,立馬給他呈上了一杯茶水。在這時,冉求緩緩推開門走到孔子面前,一字一句緩慢而恭敬地問到:“老師,如果我聽到應該做的事情要不要立刻去做呢?”孔子馬上回答:“對啊!你要是聽到了就要立刻去實行!”冉求一邊思考一邊慢慢地離開了。過了一會,子路風風火火地沖了進來,一邊大喘氣一邊大聲向孔子讨教:“老師,如果我聽到應該做的事情就應該立刻去做嗎?”孔子微微擡頭先看了子路一眼,接着喝了一小口水,慢條斯理地說:“急什麼啊,你總要先問一下你的父親和兄長啊,聽聽他們的意見,怎麼能聽到就立刻去做呢?”子路拜了拜孔子,又急着跑出去了。

此時,在場的公西華對此感到十分奇怪,等子路離開後,他不解地問:“老師,我大膽地問一下,為什麼同樣的問題而你的回答卻不一樣呢?”孔子笑了笑,抿了一口茶水後說:“冉求呢,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缺少一份行動力,所以我激勵他處事要堅決果斷啊。而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要抑制住他的急性子,勸他遇事多聽取别人意見,三思而後行。”公西華聽後恍然大悟,說到:“是啊!是啊!老師您說的真對!您這樣考慮真是周全。”随後便拱手拜了拜孔子,又站在孔子身旁服侍了。

由于冉求性格謙遜而子路性格伉直,所以孔子針對冉求和子路不同的性格提出了不同的建議。不僅是對這兩個弟子,孔子對于其他弟子也是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

據《論語·顔淵》記載,有一次,顔淵問孔子:“什麼是仁呢?”孔子說:“克己複禮為仁。”這話意思是說,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禮”的規定,這就是“仁”了。顔淵又進一步問道:“老師,怎麼才能做到克己複禮呢?”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說,不符合禮的東西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顔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聰明好學,領會能力強,所以孔子回答時就告訴他“克己複禮為仁”。強調講“仁”就要依禮而行,這是“仁”的根本要求。“仁”是内在的,“禮”是外在的,二者要緊密結合。

弟子仲弓也請教什麼是“仁”,孔子回答他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意思是說,外出時,要像去見貴賓一樣地莊重;役使百姓時,要像承辦盛大的祭祀典禮一樣地嚴肅。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就不要強加于别人。做到這樣,在諸侯的國家裡當官,就沒有人會怨恨你;在卿大夫家裡做事,也不會有人怨恨你。孔子曾說過仲弓有雄才大略,性格仁慈賢德,因此孔子就從侍奉君主和管理人民的角度來分析“仁”。指出對待君主和人民要嚴肅認真,要寬以待人。孔子另一名弟子司馬牛去請教什麼是“仁”時,孔子卻回答說:“仁德的人,說話往往是緩慢而謹慎的。”因為司馬牛“言多而噪”,所以孔子對他的回答就強調說話要謹慎。司馬牛這才明白,老師強調的是要言行一緻,而不是隻空談“仁”。

從這兩則故事中,我們能夠深刻體會到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張。也正是由于這一教育原則,孔子對同一個問題而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在當下,“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仍是我們大力提倡和倡導的。從教育學專業角度說,“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别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所以這也要求教師注重差異性,尋求差異性和共性的有機結合,進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

“因材施教”尊重了學生個性,并且遵循了人自由發展的客觀規律,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結合。在當今世界教育領域,很多外國專家都很難想象,在兩千年多前的春秋時期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在我們驚歎聖人智慧的同時,也為這位被稱為“萬世師表”的孔老夫子感到自豪。

作者:倪毅鋒 孫方娟 彭慶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