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松鶴
雲中松鶴每日感悟(三百零四)
(接上期)
簡單
解讀(313)一些人遇到問題,為什麼總容易“情緒化”?
昨天與一位退休的領導朋友聊天,他提到“情緒化是領導幹部的大忌”,的确是一語中的。例如:去年河南省某市委書記,因為工作中“情緒化”,控制不住自己,打了政府秘書長一巴掌,丢掉了官位。
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僅僅是領導幹部,還有很多親朋好友等,都存在遇到問題情緒化的弱點。此類人,平時不遇問題什麼都好,一旦遇到“突發問題”,就容易“發脾氣”“找理由”“推責任”,即人們常說的“情緒化”;正因為如此的“不理智”,本來很容易處理的事,往往因為不知“冷靜”與一味地“情緒化”“發脾氣”,導緻把事情搞得更糟糕、更複雜!
試想:作為領導幹部,尤其是經常需要處理很多“問題”的領導幹部,若把控不住自己的“情緒”,其危害又會有多大?對此,我們不可不察!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遇到問題,好“激動”與“情緒化”呢?
(1)從生理上看,一個人若身體有病或氣血亢進,就容易引起“情緒波動”與“性格極端”,這些人需要身體調理與診治;
(2)從認知上看,很多人不注意調查研究,對一些問題認識不夠,且急于發表意見;再加上人與人之間存在認知上的“差别”,一旦他們再遇到與自己觀點不一緻、或做法有“不同”的人或事時,就容易“情緒激動”;
(3)從性格上看,産生情緒化的原因多是此類人“性格”偏執、霸道與目空一切,其中有的可能存在有遺傳因素;有的是平時養成的壞習慣;有的也可能是遇事受外部環境的刺激,導緻其情緒過分“激動”等;
(4)從利益上看,一部分人過分看重“利益”,或與别人存在“糾葛”與“恩怨”,一旦發現這些人一時與自己利益有沖突時,就會情緒激動,表現“不共戴天”的情緒化;
(5)從修養上看,無論以上任何一種“情緒化”的人,都存在自己“修養不夠”的缺陷,也就是自律、自控能力很差,或過分看重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視了其它,即利令智昏。
總之,假設自己處理問題容易出現“情緒化”,請對照以上五條,即可知道自己“問題”所在;
再就是要謹記以下五句話,即可适當控制與改掉自己的“不良情緒”:
第一句話:情緒化會使人失去理智!
第二句話:情緒化是人的智慧末端!
第三句話:情緒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第四句話:情緒化隻能說明自己修養不夠,别無任何益處!
第五句話:情緒化看似“問題不大”,但實乃誤人終生!
——居家能氣死父母;工作令同事退避三舍;做人會越來越孤立;交友會沒有“真朋友”;想“進步”總是沒機會!
(作者:雲中松鶴,2022年5月20日上午,寫于北京)
特别聲明:
鼎新智庫今日頭條号,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允嘉律師事務所律師,孫飛主任
若未經作者本人授權,不得擅自轉發《雲中松鶴每日感悟》文章,一經發現,根據情況,可随時發起法律追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