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在失意、失敗的時候洩氣地說“我天生就不是這塊料”“我就沒這個命”,甚至覺得一切的發生都是命定的,自己根本控制不了。這種宿命論在古代中國有“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意思是人一生的貧富、壽數等受到外部限制,人隻能服從上天的安排。
現在的人談起“命”,一般是指:1.一件事的成功與否,除了自身能控制的部分,還有很多無法預測和掌控的因素,因為說不清道不明,就會一言概之以“命”;2.是一種消極的态度,認為自己的人生隻能這樣,無法改變。不可否認,一個人的成功會受到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如出身、政治經濟差異、天賦等),這是我們難以改變的,但如果因此産生“我命就這樣了”的消極想法,會對人生有更不利的影響。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信命與不信者存在思維模式的差别。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其著作《終身成長》中提到,傾向于信命的人,擁有“僵固型思維”,他們認為一切都是既定的、不可改變的,遇到事情進展不順利,他們更可能怨天尤人、放棄堅持,覺得這次失敗了,下次也肯定做不好,于是不再嘗試。這樣的人即使對生活不滿,也不會有什麼改變,更不可能成功。
而容易成功的人,有着另一種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其核心是 “人的能力、智力等是變化的,可以拓展的,努力是有意義的”。擁有這種思維的人,認為隻要是“問題”,就能夠解決,關鍵在于解決的思路和方式。所以,他們會積極尋找出路,嘗試各種方法,而問題解決以後帶來的成就感會讓他們無比愉悅。
人生中總有無法掌控的成分,但隻盯着這些外部“條件”,對個人發展毫無益處。世上沒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們相信天賦和命運,但仍崇尚努力。試着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主要學會改變和自己的對話方式。例如,當想說“我不行”的時候,可以說“雖然我有可能失敗,但我還是願意試一下”;遇到挫折時,不要總想“為什麼我就是這麼倒黴”,可以說“又遇到一個挑戰,如果跨過去,我又進步了”;沒有進展時,和自己說“也許再堅持一下就能做到”,而不是“我不是這塊料”。
盡管“成事在天”,但“謀事在人”,願意努力上進,才會有機會掌控命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