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視角
在《康熙王朝》裡把班布爾善描寫成一個及其腹黑的陰謀家。
他不但是鳌拜的智囊,而且在最後慫恿鳌拜謀反的時候,還留了一個無比惡毒的殺招。就是借鳌拜謀反之名,借鳌拜的手殺康熙,然後自己再以自己領侍衛内大臣的身份率領親軍營平叛,誅殺鳌拜。
好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心思缜密,謀劃細緻,幾乎不成功沒天理。然而還是出纰漏了。那就是康熙先下手為強,在九門提督這個關鍵位置上,成功地俘獲了“鐵丐”吳六一的忠心。
而在淩晨密謀之時,班布爾善事實上并沒有能夠解決吳六一的事情。這是他最大的纰漏。這主要在于鳌拜在謀逆這件事情上,舉棋不定導緻的。鳌拜雖然感受到了來自于康熙這邊的危險,但是在班布爾善等人慫恿謀逆這件事情上,他并沒有思想準備。因為他受順治恩惠甚重,他原本也是一心做一個忠臣的。
隻是适逢“主幼國疑”的良機之下,自身欲望的膨脹,另外底下欲進者的慫恿,他難免迷失。所以在他内心掙紮的時候,自己就成了班布爾善這類陰謀家的傀儡。隻是他自己并不自知。
這就是最終為什麼康熙要殺班布爾善,而并沒有殺鳌拜的原因所在。
但是真實曆史其實并沒有那麼複雜。班布爾善的确屬于皇族,但是出身較低,其實并不是他自己出身低,而是他老爹出身低。一個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幾輩子連個貝勒都沒混到,隻混到一個輔國公。
崇德4年(1639年),班布爾善老爹輔國公塔拜死的時候,他更悲催,不過承襲了一個三等奉國将軍。雖然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到了順治8年(1651)成功坐回他老爹輔國公的爵位。
但是仍然對于一個皇族庶支的奮鬥青年(此刻已經中年)而言,道阻且長。關鍵是索尼死後,面對已經徹底失衡的朝局,他最終站錯了隊。
其實在那種形勢之下站錯隊的人很多,但大多數都為遭到太過苛刻的清算。那麼為何唯獨是班布爾善呢?
炒米竊以為兩點原因:
第一,他的皇族身份,這讓康熙嫉恨,自己人都不幫自己,反而去幫鳌拜,罪不可恕;
第二,也是最最重要的原因,班布爾善于康熙6年(1667年)以領侍衛内大臣拜秘書院大學士。沒錯,領侍衛内大臣這個關鍵身份。這本來理論上是保護康熙的最後一道防線。
如果真發生電視劇裡那種謀逆暴亂,康熙其實是沒有反制機會的,畢竟連内城的親軍營都掌握在鳌拜一黨手裡,是不可能留個“九門提督”的bug給你的。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