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據統計,上半年我國國内生産總值562642億元,同比增長2.5%。
上半年,我國經濟走勢展現出強大韌性。雖然3月底以來的疫情沖擊給經濟運行帶來巨大壓力,4月份經濟指标深度下跌,但在各部門共同努力下,5月份主要經濟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企穩回升,我國經濟正在修複過程中。
具體來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工業服務業正在逐步恢複;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持續增長,同比增長6.1%;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4%,保持較快增長;CPI漲幅1.7%,保持溫和上漲;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6月份連續回落,分别為5.9%和5.5%。
如何理解上半年各項經濟數據?下半年實現更高經濟增速需要采取哪些舉措?數據公布後,南都記者聯系到财政部财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他對上半年數據作出解讀。
增速2.5%在預料之中 下半年需更好利用現有政策工具
上半年2.5%的經濟增速公布後,有一些聲音質疑該增速略高。對此,賈康認為,上半年經濟增速2.5%(二季度增速僅為0.4%)屬于低水平,是在預料之中,至于統計局數字與一些人的預期不符,他認為“這是見仁見智的說法,外面一些學者的研究與官方的數據總是有一定出入的。”
不過,賈康認為,基于上半年2.5%的經濟增速,全年經濟若想實現5.5%的增長目标“幾乎不可能”。如果要實現全年5.5%左右的目标,下半年增速需要達到8.5%。雖然下半年的增速肯定會高于上半年,但已很難達到這麼高的速度。
賈康認為,為實現下半年經濟更好發展,需要按照中央的指導精神,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應對超預期下行壓力驟增的問題。他表示,正如前不久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的,我們現有政策仍存在冗餘度,需要更積極地考慮運用現有政策工具箱裡可用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把經濟維持在合理區間。
房地産政策效果充分釋放後 樓市會到達一個臨界點
近期各地房地産形勢受到廣泛關注,7月15日上午國家統計局也公布了上半年房地産的數據。據統計,上半年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下降5.4%,商品房銷售額下降28.9%。
對此,賈康認為,以上數據反映出我國房地産市場仍處在低迷狀态,而這與去年下半年以恒大事件為代表的市場上危機因素積累所導緻的預期不好、公衆心态動蕩不安,顯然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賈康認為,中央管理部門和各地政府為控抑房地産下行态勢,出台了一些利好政策。根據以前的經驗,政策暖風頻吹之後,房地産市場會有一個“消化不良因素”的過程。“不良因素消化得差不多了以後,如果疫情沖擊也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話,還是有希望迎來整個房地産市場态勢的轉變。”他說。
賈康表示,現在一些一線城市的房地産市場已經出現回暖的迹象,而公衆的心态是“買漲不買落”,等房地産政策效果充分釋放後,樓市會到達一個臨界點,屆時很多人在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的驅使下,會考慮出手購房,局面就會得以改變。
南都記者注意到,6月份不同規模城市房地産表現不一。例如,一線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均保持同比上漲的态勢,盡管漲幅有所回落。但二三線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同比均下跌。
賈康表示,我國各地房地産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局面,不同城市局面改善的臨界點肯定是先後不一的。在“冰火兩重天”的“冰”的一側的城市,例如去年剛剛經曆财政重整的鶴崗,其房地産市場在今年不可能迎來轉折點,但另外的一些城市還是有可能的。
“大專畢業生就業支持的客觀條件和綜合力道不足”
6月份,全國16-24歲青年人的失業率升至19.3%,比上月升高了0.9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晖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稱,青年群體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普遍面臨“摩擦性失業困境”。
對此,賈康表示,“摩擦性失業困境”指的是在各個經濟體内都不能避免的一種現象,即求職者從前一個工作過渡到下一個工作之間,存在一個“摩擦系數”,也就是說,主要是指改換工作的中間,有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段是失業狀态。
賈康認為,“摩擦性失業困境”僅在有限程度上能夠解釋6月份青年人失業率超過19%的現象,但遠不能完全解釋。賈康表示,16-24歲青年人的高失業率與青年人的就業機會明顯不足相關。“我認為最大的可能性是大專畢業生就業存在困難,我覺得16-24歲的失業率可能主要反映大專畢業生就業支持的客觀條件和綜合力道不足。”他說。
物價漲幅維持低位,需關注産業鍊中下遊“消化”能力
上半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1.7%,在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高通脹背景下,我國物價漲幅維持低位。
賈康認為,我國CPI漲幅較低主要有2方面原因,一是我國複工複産形成的結構性有效産出對消費物價漲幅的“自然控制”表現得比較好;二是我國市場整體上還處于較低迷狀态,産業鍊下遊企業也沒有景氣因素支持的較大漲價空間。
賈康表示,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市場景氣走勢決定着我國整體的物價走勢,現在我們的市場處于低迷狀态,而最終消費端的物價水平也與市場低迷狀态相吻合。
賈康表示,現在中國的全景觀察,特色是産業鍊上遊企業的漲價壓力,已經被中下遊企業消化得差不多了,所以物價漲幅在産業鍊末端沒有得到多少體現。他介紹,我國大宗能源、原材料價格主要受國際影響,這方面的價格從去年起就已開始表現出明顯的上升态勢,而今年上半年的PPI(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也大緻延續了去年以來的比較高的漲幅。
賈康認為,下一步需要密切觀察産業鍊中下遊企業對上遊物價漲幅的消化能力還有多少,如果上遊的物價漲勢能夠得到進一步控制、中遊的消化能力得到進一步釋放的話,下遊的物價就可能受影響不大。如果中下遊的消化能力基本都已耗盡,就會有傳導到最終消費品的危險。不過現在看來,這種危險性還并不大,因為我國整體的經濟仍比較低迷,當務之急是穩住經濟大盤,并使經濟景氣度得以回升。
采寫:南都記者 丁境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