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趁東風放紙鸢不負春日好時光?文/謝惠祥“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農曆三月,氣溫回升,風向穩定,微風拂面,是放風筝的最佳季節還在讀小學的我,看着同學和附近子弟校的學生放的風筝飛得很高,十分羨慕,也想去放風筝晚上,我向父親請教了做風筝的方法,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忙趁東風放紙鸢不負春日好時光?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文/謝惠祥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農曆三月,氣溫回升,風向穩定,微風拂面,是放風筝的最佳季節。還在讀小學的我,看着同學和附近子弟校的學生放的風筝飛得很高,十分羨慕,也想去放風筝。晚上,我向父親請教了做風筝的方法。
第二天,我拿着砍刀到了後院的慈竹林,選擇一根竹節較長、竹筒青皮有黃斑點的老竹子。砍下竹子,去掉兩端——上部分竹子太嫩,削出的竹篾條容易失去水分而變形;下部分竹子竹節較短,柔性較差,重量不均。因此,隻能選取竹子的中部。
把竹節劃成四片,再均勻削成手指寬的竹條,剝掉内部的黃篾。我系上圍腰,坐在矮闆凳上,将青篾條放在腿上,再用刀子輕輕地黃篾部分一層一層地削,隻留下薄薄的一層青篾。這樣的竹篾條重量輕、柔性好、不變形,是制作風筝最佳的骨架材料。
我挑選四根竹篾條,其中三根以竹節為中心,去掉兩端節巴,一根作為風筝的中心骨架,另兩根作為風筝飛翼的前後骨架,以竹節巴為交點與中心骨架捆紮固定。第四根取其前三根的一半長度,取掉竹節巴,捆紮在中心骨架尾部。
用細線捆紮好後,風筝骨架呈“王”字,隻是尾部的一根青篾要短一半。中心骨架的青篾超出前後青篾條兩三厘米。風筝骨架青篾面全部呈一個平面并向蒙面,黃篾面向上即呈背面,放風筝時,前翼兩端微微有點向背面傾斜。
我用練習毛筆字描紅的作業本紙三張,左翼、右翼、腹部各用一張,作為風筝的蒙面,制作好的風筝蒙面積比例成1:1:1。蒙面一定要粘在風筝骨架的青篾面,風筝起飛後向地面。那時沒有膠水,我先用煮熟的白米飯做粘合劑,但制作的風筝左右輕重不一,風筝質量不好,飛高後容易左右翻滾。後來,我改用面粉加點水,再加熱代替漿糊,粘好的風筝重量就比較均勻了。
前翼、腹部的三根橫骨架,要用紙粘貼完不見青篾條。再把紙裁成三指寬的紙條,頭尾相連成為一根長條,或将每張紙條粘成環相聯,再粘在風筝腹部骨架兩邊,作為風筝的尾巴,起平衡作用,飛起來的風筝更有動感。
我取風筝線一節,用針引導“鬥線”穿過蒙面,線頭固定在前翼與中心骨架的兩個交彙點。“鬥線”長度不能過短和過長,過短起飛後易摔跟鬥,過長不易飛高。“鬥線”的兩個固定點與系風筝線的點略為直角三角形,并達到左翼或右翼蒙面的前條邊點為宜。
風筝線一般有兩種,一是常用的鋪蓋線,每支五分錢,購四支,聯結後長度約六十米,比較結實,不易斷開。二是用臘光線,每圈兩角伍分,較細略輕,約有一百米,風筝容易飛得更高,但時間長了風筝線容易折斷。
我用一根木條,用鋸子鋸成長度相等的三節,用釘子釘成“工”字形的木架子,将風筝線一頭固定在架子上,再把線繞到架子上。這樣,在放風筝和收風筝時,比較快捷和方便。
我拿起做好的風筝,到院子前面的機耕道上,先觀察别人如何放風筝,才能确定好風向。将風筝平放在路上,擺好風筝尾巴,有時請同伴幫忙,手持風筝尾部的骨架,先将風筝線放十多米長,再迎着來風的方向起跑。風筝順勢起飛,我邊跑邊放線,直到風筝飛得很高很穩定後,将線架子固定在路邊的雜草上。
看到高高飛起的風筝,我有一種成就感,心裡一陣歡喜。有時,我用一條三指寬的紙條,套在風筝線上,粘成一個圓圈,不斷地抖動風筝線,紙圈會順着風筝線往上攀升,直到風筝那裡,我們稱給風筝打“電話”。
有時,放風筝的人多了,有人故意在放線或收線,讓天空中的風筝遇到大風左右偏移,兩隻風筝糾纏在一起,如果哪方的風筝線不結實,很容易斷線,風筝會自然飄落到很遠的地方。看到天空中有斷線的風筝,不少人争先恐後地跑去撿風筝,我們稱為吃“風筝肉”。
過了四月中下旬,風向不穩定,風力比較大,風筝容易摔跟鬥,放風筝的人就少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